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還談什麼養個快樂的孩子?
媽媽是孩子幼年時的整個世界。臨床心理學家Stephan B. Poulter發現:在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他和最初養育者建立的情感紐帶,將會成為他一生情緒發展、溝通模式、人格發展的基礎。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沒有任何一種關係,可以像我們和母親的關係一樣,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我們的人格和溝通模式。
1
媽媽快樂與否,關係著孩子未來人生的幸福程度!
著名小說家張愛玲,就有一個不快樂的母親。她曾在書中這樣描述她的母親:
「她才醒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整天生活在憂愁和焦慮之中,當女兒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就會沖著她咆哮;當女兒笨拙時,她會罵她是「豬」;當女兒生病需要她照顧時,她會口不擇言地說張愛玲活著就是為了害人。
雖然母親為女兒提供了最好的物質條件,為她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但母親幾乎也把生活中所有的痛苦和苛責都塞給了女兒,而這些也深深折磨了張愛玲的一生。最後,本該至親至愛的母女變成了「欠債與還錢」的關係。張愛玲賣文存錢,將母親在她身上花的錢,全部還清。
而黃逸梵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她對女兒的傷害竟然如此之深。在她臨終前,她希望能見到女兒最後一面,卻遭到張愛玲冷漠拒絕。為什麼張愛玲對媽媽如此之恨?大抵是因為作為一個媽媽,從來沒有將快樂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最本初的愛。
2
為什麼媽媽快樂與否對孩子那麼重要呢?
想起知名主持人賴佩霞曾經曾經在《超級演說家》發表過的一段演講。
她說: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幸福,想要快樂。可是當你的母親充滿哀傷,你敢快樂嗎?
你不敢。
因為這時候你的快樂等同於一種背叛。
我們寧願犧牲我們的幸福,也不敢快樂。
當媽媽大聲罵你,說「我罵你是為你好,你聽到了嗎?」,孩子看到的媽媽,滿嘴說愛,卻滿臉猙獰。孩子在內心裡想:原來這就是愛。哦,我學到了。
孩子就這樣一天天長大,他很愛他的爸爸媽媽,於是有一天他也會用爸爸媽媽愛他的方式大聲告訴年邁的父母:「你怎麼回事兒,我都告訴你了,多穿點衣服,你怎麼搞得,怎麼都聽不懂啊!」
我不相信這個時候這個父母會說,你看看我的孩子多愛我啊,罵我罵的那麼凶。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很難過,因為孩子真的把你說過的話都聽進去了。
所以,如果我們不希望子女用這樣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就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教導我們的孩子。
我們應該誠實一點,告訴孩子:
「我罵你不是因為我愛你。
我罵你,是因為我情緒管理不好。」
3
心理學中,有這麼一個名詞,叫「心理投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或願望放到別人身上,以己度人。
這個行為經常發生在親子教育中。
我們經常能聽到媽媽們對孩子抱怨:
「你必須好好學習才對得起我」,「我付出這麼多都是為了你,你必須聽話。」
而遭受這樣「心理投射」的孩子,會因為內疚而強迫自己積極做事從而討好媽媽。
這在心理學上,又稱為「內疚感控制」。
一個總是抱怨、焦慮的母親,孩子也會跟著自責悲觀。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實驗開始,母親和孩子正常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
接著,開始面無表情,而孩子立刻會發現不對勁,他開始想方設法地吸引母親的注意力。
他繼續嘗試與母親互動,但母親仍舊錶情嚴肅,一言不發。
直到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大哭。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喜怒哀樂。
你陽光,孩子就燦爛;你悲觀,孩子就消極。
你沉默不語,他不敢喜笑顏開;你抱怨憤恨,他也就學會了委屈討好。
4
莫言在散文《母親》里有過這麼一段敘述:
「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
但母親的樂觀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
這是一個母親對她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
愛抱怨的媽媽,很容易生養出針尖對麥芒的兒女。
而陽光快樂的媽媽,家就是一座鳥語花香的天堂。
不當「怨婦」,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下面是我們給焦慮媽媽們的幾個小建議:
1.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當然也就沒有完美的小孩。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人性最深層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
建議媽媽們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善於挖掘孩子的優點,懂得放過孩子的小缺陷。
2. 學會放手
怨氣,很多時候是來自於過度的干預和付出。
而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就像龍應台在《目送》里寫到的: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3. 做「60分」媽媽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過一個概念:「60分媽媽。」
建議媽媽們不要執著於「完美媽媽」的人設,做個60分剛剛好的媽媽就好。
將60分的愛適度有序地傳遞給孩子,餘下的40分,拿來愛自己,做一個「高尚的自私者」。
4. 爸爸歸位,拒絕喪偶式、詐屍式育兒
媽媽衝鋒陷陣,爸爸卻袖手旁觀,這樣的家庭當然不會幸福。
育兒這條路,爸爸必須儘快歸位,擔起責任,減輕媽媽的負擔。
以上,共勉。
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還談什麼養個快樂的孩子?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