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091 - 激勵機制

記在前面:

2018-9-22,第一次初稿;

狀態:

待成立。

在反覆地思考和實踐中,我看見和認定「激勵機制」是影響群體和個體最長期最有力的外部力量。

群體的概念包括:企業、社區、社群、城市、班級等(刪去一些敏感詞)。

個體,是指眼下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

激勵機制的深層根源,是人類行為依賴情緒驅動和習慣驅動。

情緒驅動是難以跨越的中間層,也即,理性思考想要落地到行為上,依舊需要化為情緒上的意願,才能實現。

激勵機制功用之一,是對抗「人非機械」,當然,也在佐證它。

本文所指的激勵機制,並不是狹義的規章制度,而是一切能對人產生激勵效果的規則、事物、念頭、故事等等。一時間難以描述清楚它,但無妨,你藉由它不斷重複出現的語境,能感受到它到底在指什麼。

激勵機制,理解並運動人性。

舉一個激勵機制發揮深重價值的場景。

朋友圈。這是大多數人沒有察覺卻在不停地受其影響的激勵環境。概念具有誘導性,我們在提及朋友圈時,讀者的思維會被它的原有概念所指引。但在這,你的生活圈的定義就僅指這一問的答案:你當下生活在哪些人之中,每天和哪些人吃、住、交流、共事?不論線上線。

一個人如果遇到了符合下面這些特徵的事,會更傾向去想、去做:

他總在生活圈裡看見的事;

他的生活圈覺得體面的事;

他的生活圈會誇讚和羨慕的事;

他的生活圈會支持他去做的事;

他的生活圈近期反覆在一塊聊起的事;

他的生活圈也曾在做、也在做或想要做的事;

……

有趣就有趣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圈其實很小。打開微信第一頁,從前往後數五十個人,跳過群、跳過那些半年內突然和你說了一句話的人。別忘了,還有你常常在裡面爬樓和說話的那些群里的人,就是這些人在塑造你生活的激勵機制。

可你想過嗎,小意味著重新構造成本低,小意味著隨機性高,小意味著易於構造高偏差。

你的能力水平、收入水平和眼界,幾乎就定在這群人的中等偏上的那條線上。(偏上一詞用於增加本文的閱讀體驗)

文章分析到這裡,需要打一個補丁。我不慫恿你去重視和刻意打造人脈的價值,甚至想勸你認清它。

每個人的人脈天花板是與其個人價值所匹配的價值交換網路決定的。不相信它的人,會嘗到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EOF

指路:

戳此處,進入條形馬的文章合集


推薦閱讀:

TAG:人性 | 激勵機制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