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理解下「製造業產品信息」營銷那點事

生產產品一定是為了賣產品

不管你的企業是不是屬於製造業,就是賣產品(硬體,或硬體+軟體,軟體,軟體+服務,服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事——買斷,給錢,我給你可以技術/售後支持

產品種類如果少,就只能賣產品的功能,賣特性,比如萬和壁掛爐,福斯潤滑油

產品種類如果多,就結合客戶的業務場景組成解決方案了,把你想賣的硬體、軟體、支持和服務等統統加進去,比如施耐德斷路器,ABB傳動

賣產品就得讓人知道這個產品

賣出產品/解決方案,就需要先包裝它們,用戶在哪就推廣到哪

這裡不得不提下用戶,本文里的用戶是泛指需要產品/方案的人,包括終端用戶、代理渠道、內部銷售

對終端用戶的包裝與分發渠道有:

對代理渠道和內部銷售的包裝,基本上與上一樣的,渠道大部分是面對面、官網、郵件、微信等。公司組織小時就是被動獲取(我給你你就拿著),組織大了就要主動獲取(因為一一培訓到位是很困難的,加上內容信息更新頻率快,組織層級複雜,就更難傳播到位)

分發產品信息那點事

從上面來看,是用戶在哪,哪種方式可以觸達就用哪種方式。觸達渠道的功能決定了內容的形式,比如紙質樣本只能是圖文,無法放鏈接、視頻,但可以排序做得精美一些。再如瀏覽器支持很廣泛,則可以圖、文、視頻、文件、3D(以前要裝插件),以後的5G+物聯網的想像空間就更大了

企業為了這些渠道製作的內容載體就特別多,官方的就有PDF、官網、公眾號文章來承載產品、解決方案、品牌。對於一些處女座的企業,這是個問題,因為渠道太多了,他總想整合在一處,一方面是為了用戶一處獲取,另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方便管理。

明確地說,「完整地」一處獲取絕對是行不通的,為什麼呢,每個分發渠道性質不一樣。比如你就算把官網做兼容了放到公眾號上,那公眾號上發的資訊文章,你總不能還先在官網發了再粘上來吧?再比如你在頭條打的廣告怎麼整合進來?

所以還得遵守基本規則——用戶在哪我們就推廣到哪。你用微信,我就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你在看電視我就做電視廣告,你在展會我就發你紙質樣本。有人在問,官網呢?官網也是一個渠道啊,它是個萬能油,誰上去都能找到點有用的信息,但又不全是有用的信息,得自己去過濾才行(導航不算過濾方式,頂多是一個網站地圖式的引導),並且官網也花不了多少錢,做一個就做一個唄,大家都有。

除了官網,微信公眾號也是一個萬能油。那有沒有不是萬能油的,並且也整合了各種產品信息的地方呢,有,樣本通!整合為了更深度地揭示產品價值,更好地分發。

分發後不是終點

這些內容被傳播出去,原則上就等著客戶上門開始售賣了,但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有天老闆A在做了電視廣告後,發現收入遠未達到預期,他就開始想「打了廣告後」和「產生效益」中間到位發生了什麼,就問電視台,播放我的廣告時,有多少用戶在看,他們在哪,他們換台了嗎(暫且叫它粗數據),電視台告訴他了,但這數據對判斷問題有一定用處,但用處不大,老闆A又問他們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小孩子,他們的職業是什麼,他們看廣告時,腦子裡在想什麼(暫且叫它精數據),電視台就說,滾,這些我哪知道,電視上又沒裝攝像頭。

電視台提供不了,互聯網可以提供啊,通過註冊時填寫的信息知道你的姓名、性別、年齡、單位、職業、通過設備知道你在哪,用的什麼手機,什麼版本操作系統,通過你的操作行為知道你大致喜歡什麼,從哪進來的,又哪離開的,停留了多久。這些的數據對判斷收益就非常有幫助了。

但這夠了嗎?不夠!因為你得自己分析判斷,數據量大了就得請人整理出來,就算整理出來了,數據還是死的,它只知道用戶是誰做了什麼,於是就需要通過「轉化率、留存率、漏斗」等等手段把瀏覽者行為串起來,以「客戶到底什麼時候買我的產品」為目標了解他過去做了什麼,將來要做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為此我需要幫他什麼,怎麼幫他。反正,這都不是事,只要你買我的產品/解決方案就好。

可以整合數據分析嗎

上面提到,內容無法在一個渠道進行整合,那數據統計可以嗎?當然也不可能了啦!因為數據是與內容整合在一起對吧,你在電視上打的廣告,給你的就是一份報告文檔,你在百度搜索上做的推廣,那也只能是在百度提供的平台上做數據分析,你微信發的文章那是微信提供給你的數據分析。內容即然整合不到一起,分析的數據也當然不能,除非你下載下來,統一到一個地方來分析,比如神策

內容無法整合至一個渠道是出於「用戶在哪我就推到哪」引起的,這合理,但使用數據的人就是企業本身,整合是合理的,能做到嗎?能!通過各個平台對數據的共享,這需要規範技術平台,需要有標準,這需要一個較漫長的過程,並且各方利益關係也不好平衡。區域鏈可能能幫助到,區域鏈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不可更改,大家可以平等交換數據,通過物與物、物與錢的方式交換。

<話像沒說完?是的!以後再說>


推薦閱讀:

TAG:商品 | 製造業 | 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