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最高的修行
人格是最高的修行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
一、人格結構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完整的人格結構包括本我(潛意識)、自我和超我(兩者皆屬顯意識)。
1,本我,本能的我,遵循享樂原則,潛意識,業力,黑暗能量,充滿慾望,善於欺騙和歪曲事實,能量源泉,悟性(感性)根源。
2,自我,現實的我,遵循現實原則,顯意識,負責協調本我和自我,屈服於力量,在戰勝本我的過程中變得強大。
3,超我,道德化了的我,遵循理想原則,顯意識,智慧,良知,光明能量,需要在不斷戰勝本我的過程中變得強大,理性根源。
二、人格結構的運作原理
人格結構是一種動態的能量系統,一旦形成便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與發展中。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來自本能,即人的慾望與衝動。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儲藏庫,通過反射活動和願望滿足來釋放能量。這兩種心理過程的目的都是通過消耗本能的能量來解除需要狀態從而使人回復到平靜。在本我釋放能量的過程中會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我衝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動過程便遭受破壞;如果本我衝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轉化為自我和超我活動的原動力。
本我只有能量發泄作用,而自我和超我同時具有能量發泄作用和反能量發泄作用。能量發泄作用與反能量發泄作用之間的矛盾,使人內心產生焦慮。
人格的變化發展是人們努力緩解和消除挫折、衝突、痛苦和焦慮等心理過程中,通過一些順應和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使人格的作用保持連續性與規律性,並最終形成個人的獨特人格。順應和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包括兩類:肯定現實的方法和否認現實的方法。
肯定現實的方法,主要通過對現實的肯定來順應和克服心理障礙,來維持心理平衡,具體包括:求同,移置,升華。
否認現實的方法,即自我防禦機制,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實的歪曲消除焦慮,來維持心理平衡。其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在潛意識水平進行的,因為具有自欺性質,是一種潛意識層的自衛;二是往往具有偽裝或者歪曲事實的特點。具體包括:否認,壓抑,合理化,置換,投射,反向形成,過度代償,抵消,幽默,認同,退行,升華。
現實世界人群中普遍存在九種類型人格,具體包括:完美型、助人型、實幹型、自我性、理智型、疑惑型、活躍性、領袖型、和平型。
三、人格是最高的修行
潛意識的能量可以轉化為顯意識的能量,顯意識的能量可以馴化潛意識的能量,此謂人格的修行。馴化方法包括:良知冷卻法,轉移注意力,平靜後教化。
人格的修行相通與佛學的三十七道品:指四念住(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其中八正道:1、正見:懂得真理,即四聖諦十二因緣;2、正志:樹立正確的目標;3、正語:不說惡言妄語;4、正業:不做壞事;5、正命:用正當的方式謀生;6、正進:勤修精進;7、正念:端正思想不生惡念;8、正定:保持禪定的心理狀態,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
人格的修行相通與心學的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為善去惡事上煉。
一個修行者不僅要有能力觀察客觀事物的發展動態,同時還要洞察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動態,因為實踐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當主體和客體的動態都能夠反映在你的意識中,這種察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一個人顯意識的能量越強大,那麼他內在潛意識的能量就越容易被掌控,他的智慧就越高。人內在的潛意識的能量一旦完全被顯意識的能量所掌控,他就開悟成佛。
一個人,如果他的自我和超我控制不了本我,即便他理論上道術兼修,但是他的行為也會脫離道的軌跡,遠離真正的術,結果自然離理想狀況差之千里。
故道術須兼修,但人格是最高的修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