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雪藏五年,它依然是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迷影君足足等了五年。

這部電影在2013年就已經完成了製作,卻因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一直沒有能夠上映。

至於被禁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題材敏感,也人有說是因為片名太過露骨。

因為這種爭議,影片最終被雪藏了五年,可一點也不妨礙這部電影的口碑,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4分。

時隔五年,迷影君再看這部電影,還是要說一句——

這部電影依然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青春片,沒有之一。

狗十三

Einstein & Einstein

在過去,國產青春片常常被詬病為「爛片」的代名詞。

但《狗十三》則不然,這部電影沒有撕逼脫胎的狗血套路,也沒有刻意浮誇的矯情意淫。

編劇和導演只是儘力讓國產青春影片回歸「真實」本源,卸去那些矯飾精分出來妝容,然後素顏直面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成長回憶。 

因為劇情太過真實,太過戳心,《狗十三》真正拍出了——

無數人共同經歷過的中國式「殘酷青春」。

如片名所劇透的那樣,電影所講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13歲女孩李玩(張雪迎 飾)和她養的狗的故事。

狗是一隻名叫「愛因斯坦」小狗,13隻是一個小姑娘剛剛進入青春期時的年紀。

連在一起的「狗13」,是導演給這個社會是悼詞。

李玩是一名剛上初中的青春期少女,她成長於離異家庭,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

父親(果靜霖 飾)離婚後重組家庭,所以李玩又多了一個有些生分的繼母和一個年幼的弟弟,於是這個新生的弟弟瞬間成為全家人的焦點。

就連一向疼愛李玩的爺爺也說:

李玩的名字是隨便起的,但男娃的名字要慎重。

可想而知,李玩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的地位。她跟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沒有共同語言,父親忙於工作對她疏於關心。

李玩的父親和很多傳統中國家庭中的父親一樣,一旦遇到問題,父親的處理辦法永遠簡單粗暴——

先給錢安撫,不行就動手,打完之後再哄。

用他的話說:

孩子嘛,哄哄就好了。

李玩從小對物理感興趣,想報學校的物理小組。可父親在老師的建議下,強硬地修改了志願,逼迫女兒去報沒興趣的英語小組。

但是為了安撫女兒,緩和父女關係,父親買了一條狗送女兒。

起初,李玩對父親的主動示好並不待見,對小狗也是愛答不理,因為小狗只是被當做一種父愛缺失的替代品。

父親其實壓根就不關心李玩真正需要什麼——

這隻小狗,只是被隨手「丟」給了李玩。

時間久了,李玩從一開始的排斥,到逐漸接受與小狗形影不離。李玩給狗取名:愛因斯坦。

小狗和李玩一樣,都是被人隨意拋棄的生命,無依無靠、弱小,所以愛因斯坦對她而言,就像是另外一個自己,這兩個被「拋棄」了的小生命,互相依偎著。

可沒想到的是,有天李玩放學回家之後,卻得知狗丟了。

沒有人理解這隻小狗在少女李玩心裡的地位,她像發瘋了一樣地深夜出門挨家挨戶尋找愛因斯坦。

然而李玩的執拗卻被家裡人當做是任性、不懂事,最終害得爺爺摔傷了腿,奶奶因為找孫女也差點迷路,而李玩也因為丟了狗,選擇去和朋友借酒澆愁。

當父親見到帶著滿身酒味回家的女兒的時候,情緒徹底爆發,當著爺爺奶奶的面毒打了李玩一頓。

可打完之後,父親又會安撫女兒,希望李玩原諒自己:

爸爸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你啥時候才能長大啊?

父母只是在責怪女兒不懂事,卻沒有人真正理解女兒的內心——

她想要找回的不只是一隻小狗那麼簡單,而是丟失的陪伴和被尊重,是家裡人的理解。

可悲劇的是——

在成人世界裡,彷彿孩子的一切問題都可以被簡單粗暴的解決處理,哪怕是指鹿為馬,哪怕是靠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狗丟了之後,父親也不過是給女兒再買了一隻狗,作為愛因斯坦的替代品。

因為在大人的眼裡,沒什麼東西不能替代,卻唯獨沒有人真正考慮過李玩的感受。

在李玩的青春里,一次次的受傷、打罵並被粗暴地安撫過後,少女李玩學會了父母口中的「懂事」。

不再固執地強調家裡的狗不是真的愛因斯坦,也不再抗拒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見到父親單位的油膩中年男同事的時候學會了坦然面對。

甚至繼母要求父親送狗去狗肉店的時候,李玩也不敢反抗,她只是無助的哭著哀求父親:

送哪都可以,求求你不要送它去狗肉館。

那個曾經叛逆懵懂的少女,終於在成人世界的現實壓榨和裹挾當中,磨平了自己的稜角,完成了一場殘酷而又悲劇性的成人禮。

《狗十三》的導演是曹保平,這位迷影君曾經多次推薦過的導演幾乎鮮有失手,曾經拍攝過不少現實題材力作。

從處女作《光榮的憤怒》開始,到之後幫助周迅拿下八個影后桂冠的《李米的猜想》,再到突破國產犯罪片尺度的《烈日灼心》和用荒誕風格隱喻現實的《追兇者也》

曹保平的每一部作品都試圖在影片的題材和類型上做進一步探索,所關照的無一例外都是人性和社會現實問題。

《狗十三》雖然只是一部看似格局很小的國產青春片,但導演曹保平卻通過借一個13歲少女的青春期故事,反映出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重重問題、中國傳統親子關係當中的不平等性以及中國語境下青春期少年所受的「愛暴力」。

相比那些自喻美好實則虛偽的意淫式青春片,《狗十三》當中所呈現的種種問題,才是每個人青春的必經之路。

影片的女主角李玩在家庭中的遭遇,實在太過具有普適性。電影沒有刻意的追求戲劇化的人物衝突,僅僅只是拍出青春里的日常狀態就足夠具有戲劇張力。

李玩的性格並不是特別叛逆,她的經歷也不驚心動魄,她只是身處在一個複雜的家庭關係當中,加上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她既敏感不安,又迷茫困惑。

對父母親情的缺失,對異性的朦朧好感,對青春期生理的懵懂好奇,電影細膩而真實的刻畫了一個青春期少女複雜的情感。

最慘烈的地方在於李玩所有的困惑和迷茫都沒能找到答案,就被突如其來的成人世界給打斷了,她只能被動地接受著以父親為代表為代表的成人社會所施加的一切。

正如導演曹保平所說得那樣: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長大,一切就好像自然的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大人們總是用最簡單的對錯來評價孩子,卻從來不在乎用什麼手段,暴力、謊言和專制儼然是很多中國式家庭關係種的通病。

無論是狗,還是十三歲的少女,都在被馴化變得溫順。

中國人說,她成熟了,長大了,懂事了,但這背後卻透露著失去自我的精神枷鎖。

電影的最後一幕尤其讓迷影君印象深刻,李玩因為物理競賽得了獎,父親於是大擺宴席,請家人和生意夥伴一起吃飯慶祝。

宴會上父親大肆吹噓著女兒物理有天分,彷彿忘記了自己當初是如何強迫女兒修改小組志願時候的猙獰面目。

更為諷刺的是,慶功宴上的中年人們還特意為李玩點了一盤「紅燒狗肉」。

李玩只是猶豫了一下,然後平靜得咽下了狗肉,跟叔叔們表示謝意,但眼神里卻幾乎寫滿了絕望。

而這種看似「懂事」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中國孩子所不得不面對的成長的代價。

這代價究竟是什麼呢?

迷影君覺得:

代價是對庸常社會的妥協,是對油膩中年大叔的諂媚,是對這個狗13一樣的世界的被動和解。

本文發表於公眾號【迷影映畫】(ID:miying1994)

weixin.qq.com/r/RDu3r0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狗十三(電影) | 青春 | 青春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