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挥拍秘籍之旋转的秘密(陀螺仪)

角动量守恒应用之三 陀螺稳定效应

陀螺稳定效应是指物体转动时产生的角动量可以抵抗重力外力的影响,并维持自身的平衡

陀螺仪就是因为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从玩具(比如:陀螺、溜溜球)到日常生活(比如自行车、汽车、手机的定位和感知功能)甚至运用到航海、航空、航天等等(每个飞机轮船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陀螺仪来维持海上和空中运行时的平衡)。

(注:上图中奇特的反重力现象都是因为旋转产生的)

羽毛球的挥拍动作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陀螺仪,旋转是羽毛球技术里很重要的动作,上期已经说过两个旋转:

第一个旋转:从侧身架拍开始(双臂打开),经蹬地转胯(非持拍手臂下压并贴向身体),到转肩(持拍手臂向上甩出并贴向耳朵)结束。

第二个旋转:从转体弓背开始,经过收腹(向上甩出大臂、收紧小臂)、下压大臂(大臂回摆)、向上甩出小臂(外旋手腕)到内旋手腕击球结束。

根据陀螺稳定效应这两个旋转分别维持了躯干2个方向上的平衡,可以抵消移动过程中的重心失衡,同时将会减轻自身体重,让你拥有更好的滞空能力

(这个效应还涉及到另一个额外动量向上传递的作用,感觉作用不是很大,可能跟左右手持拍有点关系,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以去研究一下)

第三个旋转:从屈臂展腕开始到手腕内旋击球结束

这个旋转不仅维持了摆臂的稳定性,减少力量的损失,更重要的因为这个动作带动了拍面的旋转,也就是说这个旋转让拍面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抵销球头碰撞产生的侧向作用力,让击球线路更稳定,力量更大。

这也是很多网友在讨论的,正拍面击球有力还是侧拍面击球有力,然而大家似乎忽略了拍面在旋转的事实

(注:球头与拍面碰撞时,不是每次都能准确击打到中心,通常在我们熟知的甜区位置,靠近甜区外侧的击球点与拍杆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会对拍面产生一个侧方向的作用力)

综上所述:羽毛球的挥拍动作是一个复杂的角动量守恒体系躯干的旋转动作可以维持躯干的稳定性,抵抗移动产生的重心偏向,同时可以加速挥拍的速度并转换成球速。

手腕的旋转可以帮助稳定拍面,抵抗击球时产生的碰撞,减少力量传递的损失

合理运用身体的旋转来维持身体重心及各部位的平衡,从而让我们的力量传递更为顺畅,落点更准确,击球更加有力。


推薦閱讀:

TAG: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