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個奇怪的蘑菇 (第一集)
每當看到長相奇特的蘑菇,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個畫面。
在《搞笑漫畫日和》系列之《溫暖人心的東北之旅——勇往直前松尾芭蕉》中,由於松尾芭蕉一路不停叨叨,被弟子曾良君以「糊你熊臉」之勢打飛,咕嚕嚕滾進了旁邊的草叢,誤食了一個毒蘑菇——「我擦嘞鬧不住菇」而產生幻覺,從而邂逅了俳句之神,產生了創作俳句的靈感。
松尾芭蕉並不是動畫片里杜撰的人物,他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俳聖」。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翻譯作品一般很難遵守這個規則)。
閑寂古池旁,
蛙入水中央,悄然一聲響。但「我擦嘞鬧不住菇」和俳句之神顯然是杜撰的。它們的原型是毒蠅蕈[xùn]。毒蠅蕈別名毒蠅傘,毒蠅鵝膏菌,是出了名的毒蘑菇。根據計算,其致命計量大約為15朵,由於極易辨認,加之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致死的案例幾乎絕跡。更加廣為人知的是它的致幻效果,其中所含的蠅蕈素被西伯利亞地區的居民用作引起幻覺和感受靈魂出竅的藥物,而降低毒性的方法是讓馴鹿吃下它們,人們再飲用馴鹿排出的尿液。隨著聖誕老人的普及,這一獨特文化賦予了毒蠅蕈濃郁的宗教色彩。
聖誕老人的服裝,聖誕裝飾的配色,靈感也來源於毒蠅蕈。
大多數的蕈類毒素致死案件(90%或更多),主要是由於吃下了青綠色和黃色的毒鵝膏,或是著名的毀滅天使(Destroying Angel)。
Andrew手裡拿著一個打火機作為對比
毀滅天使並不是特定的某一種蘑菇,很多白色的毒鵝膏蕈類共享了這個美麗而邪惡的名字。它們一般會有菌環,但並不絕對,所以在野外看到這些漂亮的白色蘑菇,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我們野外採摘的時候有個原則,只採容易辨識的食用菌,容易和毀滅天使搞混的。。就算了吧。
比如口蘑(Agaricus)和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口蘑大家都很熟悉了。毛頭鬼傘又名雞腿菇,雖然被列為食用菌,但含有鬼傘毒素,只有新鮮的幼年菌體可以食用,成熟後菌傘會張開,邊緣逐漸自溶解,變得如同墨汁一般,毒素也會進一步增強,徹底完成黑化。三個階段的雞腿菇,左中右依次為:晚期-早期-中期而毀滅天使小時候長這樣。
完全形態,傘蓋有破損。看你長得這麼浮誇,正好用來介紹一下菌類的各個部分。
黃色的在這裡,去年9月在魁北克發現的。看起來像個美味的芝士蛋糕,然而如果吃下去。。卒。
毒蘑菇說了半天,該說點有用的了。北美有沒有好吃又容易辨認,不會與毒蘑菇混淆,並且野外就能採到的蘑菇呢?
有。就是這貨,羊肚菌。這些迷skr人的小妖精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呢?
不能太乾燥,但又不能太潮濕;需要有陽光,但又不能被陽光直射;不喜歡炎熱的氣候,但太冷的時候也不會露面;喜歡長在其他植物的附近,但如果其他植物過於茂密,她又不樂意了,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總結一下,大概就是距離水源150-300米範圍內,向陽但又被森林遮蔽,地表的蕨類或灌木生長疏鬆的區域,在春末夏初的短短几周內,可以找到她們。
另一個缺點是不太容易發現。在密歇根州的Boyne市,每年五月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羊肚菌採摘節,今年已經是第58屆了。槍聲一響,數百人同時出發,看誰能在90分鐘內採到最多的羊肚菌,目前的最高記錄是800+。
指給你,你都不一定能立即看到。除此之外,全是優點。
非常容易辨認。那些所謂和她長相相似的偽羊肚菌(False Morel)看起來就像一團亂糟糟的腦仁兒,讓人想起忍者神龜里的朗格。什麼?好像聽到有人說我暴露年齡。→_→714-717之流,你們就說像不像。
非常乾淨。因為剖開後完全是中空的結構,不會像其他蘑菇那樣在菌柄里藏匿蠕蟲。當然了我說的是吃的時候,清理的時候剖開一看裡面有啥就說不準了。
最重要的,當然是非常鮮美。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一小塊黃油在平底鍋里融化,加入羊肚菌煎熟,最後撒上海鹽。
我喜歡用它們煲湯,可以代替竹蓀使用。竹蓀並非竹子的一部分,而是一種菌類,屬於鬼筆科,因為在我國經常生長在腐朽的竹子附近而得名。北美洲也存在,但我們目前還沒有在野外環境下見過。羊肚菌雖美味,但生長周期很短。美國的大部分地區集中在4月底至7月初,部分高海拔地區可以持續到8月;西海岸會提早一些,大約在3月至5月期間。俄亥俄州今年是5月中旬至6月初,所以已經過季了。。那麼接下來該吃個啥蘑菇呢?我們下集揭曉。
野孩子溫馨提示:1 野外採摘風險極大,請跟隨有經驗的人員,對採集的菌類如果沒有100%的把握,切勿試吃。2 切忌生食野生菌!很多野生菌含有微量毒素,必須煮熟後食用,同時盡量避免在食用野生菌的時候飲酒。3 美國的國家公園,國家湖濱等區域嚴禁採摘,請仔細查閱相關法律和規定。4 切忌徒手觸摸不明菌類。
5 野外環境謹防蜱蟲,注意人身安全。本文由野孩子【探險故事】入駐作者原創,請勿轉載或未經允許使用圖片。
原文鏈接:吃了個奇怪的蘑菇 第一集 ,徒步探險,探險故事 | 野孩子WildKiz
野孩子官網http://wildkiz.com新增【探險故事】版塊,這裡發布的探險故事,都是與戶外,旅行,探險,以及裝備相關的主題,由野孩子社區用戶及特約編輯創作整理,我們期待你的分享!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搜索野孩子探險(ID: wildkizgo)新浪微博:野孩子戶外 https://www.weibo.com/wildkidgo/知乎專欄:野孩子愛戶外https://zhuanlan.zhihu.com/wildkiz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