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婆婆與熱媳婦
地(溫州土話把婆婆叫「地瓜娘」,為了方便敘述,以下都稱「地瓜娘」):起風了,孩子怕冷,要多穿點。
我:媽,現在才6月,天氣就算起風也是熱的,不要給孩子穿太多。
地:孩子是寶,冷不得,凍了之後萬一有個感冒咳嗽,前面不是白養了?
我:孩子的身體會自己調節,不用我們太操心。而且孩子比較怕熱,我們大人穿什麼,就應該給孩子穿少一件薄的。讓他凍一凍,沒關係的。
地:你是孩子他媽嗎?怎麼這樣對孩子的,凍著了可怎麼辦。你不會養就給我養。
我:媽,不是呀,孩子他怕熱。
地:怕什麼熱,孩子怕冷……
在生完小孩之後,很多人都面臨著跟婆婆相處的問題,我也一樣。很多人會說,媳婦跟地瓜娘住在一起,日夜相對,摩擦自然就多,我認為不是這樣的。一開始,沒生小孩之前,婆婆對我也是很好的,總是買最新鮮、最時令的菜回家燒起來給我吃。一旦遇到雙休,我回娘家,她就覺得家裡少了個寶,連燒菜的心情都沒有,就燒幾個素菜給我公公和我老公吃,甚至就讓他們吃前天的剩菜。以前,說話有說有笑,甚至能夠一起躺坐在沙發上,聽她講年輕時候的故事。那時候,我覺得婆婆真的比我媽都對我好,同樣的日夜相對,矛盾都沒有產生過,只覺得時間過得快,自己選了個好老公,遇到了好地瓜娘。
自從我懷上了孩子之後,地瓜娘就變了,每天每天都管束我,生了孩子更誇張。一個「金孫」的誕生,讓她把之前對我的好給直接取代掉。對她而言,我一旦對孩子不夠她心裡的好,她甚至將我之前的好通通給忘光。
仔細想想,我家矛盾的源頭都是因為孩子。
第一、「冷婆婆」比「熱媳婦」更愛孩子。雖然孩子是我生的,但奶奶的愛比天高,比海深,就算山崩地裂,這愛也不會變的。回憶月子里,孩子和我有月嫂照顧,地瓜娘也比較放心,自己去老屋那看管裝修了。但是出了月子之後,地瓜娘和我一起接手孩子,她就開始用她強大的育兒經驗來壓制我,我的身體還沒有恢復,整個人精神上過得超級有壓力,身體上也無奈於極大的無力感。孩子月齡小本來可以安安靜靜地單獨躺在家裡的搖籃上,吃飯點到了,我叫地瓜娘到餐桌上跟我一起吃個飯。地瓜娘竟然端著碗跑到搖籃那,並且對著不到兩個月的嬰孩在那念:「麥,你看你媽多壞,自己在餐桌上吃飯,都不理你,還是奶奶好,端著碗過來陪你」。當時心裡五味雜陳,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其實我可以理解奶奶愛孫子。年齡大了,含飴弄孫是長輩潛藏心裡最大的期盼,盼來的金孫固然是要寶貝的。但是這樣的話語置我於何地?這樣的情形不勝枚舉。就像文章開頭的對話內容展現的一樣,「冷婆婆」與「熱媳婦」的矛盾都會發生在最簡單的穿衣服這件事情上。地瓜娘無時不刻地害怕孩子會受凍。我的小孩是陽曆3月份出生,溫州這裡的天氣,3月份已經不是特別冷了,但是她給孩子穿成寒冬的衣服。別人勸都勸不住。
第二、「冷婆婆」VS「熱媳婦」的育兒觀。地瓜娘今年55虛歲,我今年31虛歲。我們都是屬龍的。同樣是中國女性,我們卻屬於不同的兩個年代。你說我兩的育兒觀完全是傳統與當代的衝突,我認為也不是。比如說,孩子剛出生時,瑞安當地有個傳統,要拿孩子的生辰八字拿到算命先生那算。我都認為這都是無妨的,並沒有任何的違和感。很多矛盾的產生還是因為我們兩代人的育兒觀念有差異。想起當時算命先生說孩子應當注意的點,這其實都是育兒路上要當心的點。但是他提到說我屬龍,孩子屬狗,不能讓媽媽養大,要讓奶奶或者外婆養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這個點也成了我們產生矛盾後,我地瓜娘的說詞。隨著孩子的長大,天氣也是逐漸變熱。到了我們這裡農曆6月份的時候,溫州已經很熱了,「冷婆婆」還是擔心孩子會凍著,給他穿了睡衣還要加個針織衫,她骨子裡就認為孩子是怕冷的。還有一個,她認為孩子還小還嫩,不能在3個月以內抱到外面玩,於是我們為了孩子要不要抱到外面曬下太陽補鈣而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拉鋸戰。作為的「熱媳婦」的我,無論是從育兒APP上看到還是從旁邊剛生過小孩的同輩人那裡得知孩子是比較怕熱的,而且我有個同學,她女兒小時候就是因為衣服穿太多得了風熱感冒,發高燒。我跟地瓜娘說閨蜜的女兒出現過這種情形,她大概敷衍了我幾句之後,就冒出了以下三個理由:1、阿婆(我老公的奶奶)說孩子要細倍點(加倍細心呵護),不能草率,一個家庭開不開心就看孩子;2、你雖然是他媽,但是你毫無經驗,完全按照書來養;3、孩子個體化差異很大,你以為別人家的孩子是怕熱的,我們家的孩子也會怕熱,不是這樣的。
說實在話,我覺得自己完敗,沒啥反駁的理由。並不是說我認同這樣的理由,但真心無力爭辯。
第三、「冷婆婆」VS「熱媳婦」接觸面完全不一樣。地瓜娘接觸的都是她具有相同育兒思想的同輩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她身邊沒有更多具有較為現代思想的同輩人。她的二女兒也就是我的二姑子,給她洗腦,她也是聽不進去的。過了月子之後,我與我地瓜娘相處將近兩個多月,每天的矛盾和慪氣讓我終於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另外,地瓜娘把孩子帶到小區童樂園去玩,她看到的也都是那個阿姨的孫子穿的更多,甚至還談論怎麼讓孩子不受凍。而我接觸的都是說孩子怕熱,要讓孩子少穿點。為此,我一直在尋找突破口,閨蜜仲建議我報個早教班。閨蜜仲認為早教是為了提供一個橋樑。2018年4月12日,我決定去上早教,上早教的初衷有以下三個原因:1、為了緩和我和地瓜娘養孩子的理念衝突。由我和地瓜娘一起接受照顧孩子,兩個人一開始就衝突不斷,冷婆婆和熱新婦的育兒理念摩擦接踵而至。早教機構確實給我們兩代人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台。自從我們上了早教課以後,雙方開始在早教聽取不同的育兒經驗,開始理解和體會到對方育兒的想法。2、增加孩子的社會活動和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早教的歡動課提供各種可以給孩子玩樂的活動設施,讓孩子能在上課的過程中體驗不同運動的樂趣,同時也打開了我們平時帶小孩活動的思路。3、產後輕微抑鬱症。不知道別的媽媽有沒有這種困擾,我是產後抑鬱症的親歷者。剛開始喂母乳,因為是一胎,沒有經歷過母乳或多或少帶來的各種例如通乳,乳腺炎,發燒等由餵奶帶來的痛苦。所以對於種種不適應而感到情緒不穩定。去早教讓我接觸到其他寶媽,打開了育兒的精神世界。同時,我開了眼界而變得開懷。早教從某種角度來說,確實滿足了我以上需求,並且改善我們之間的關係。
育兒路漫漫之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隨著孩子的長大,我跟地瓜娘的矛盾似乎也逐漸緩和。「冷婆婆」與「熱媳婦」故事還在繼續,我希望為了家庭的和諧,要努力不能亂髮脾氣,盡量與婆婆在育兒之路上求同存異,畢竟我們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平安喜樂地成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