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抽動症,最可怕的教育莫過於——「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在抽動症患者的加重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個觀點:「孩子得了抽動症,不用擔心。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到了青春期就好了。
這個觀點太恐怖了!
抽動症的表現和預後
「小兒多發性抽動症」,又叫「Tourette綜合症」、「抽動穢語綜合征」。孩子除了身體運動系統的抽動表現之外,還會出現聲音方面穢語的現象。所以俗稱「抽動穢語綜合症」。
臨床表現主要是以面部肌肉抽動最為常見,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孩子擠眉弄眼,做出奇怪的表情。此外還有頸部肌肉和上肢肌肉迅速、反覆、不規則抽動。
癥狀比較輕的時候,還只局限在面部表情的運動抽動。如果嚴重之後,孩子抽動癥狀就不再只局限在頭部,而是出現在四肢及軀體的爆發性動作。比如:踢腿、跺腳、跳躍、打嗝這樣身體上大幅度的抽動。這類的小患者,一般是男孩多於女孩。這可能是因為男孩的情商發育的情況,普遍落後於女孩。
抽動症的出現和消失,和年齡關係大么?
一般情況下,抽動的癥狀在18歲以前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運動型抽動症高發年齡在4-6歲,發生性抽動出現較遲,一般在十二歲左右發生。所以我們也看到,孩子在5歲左右的時候,抽動癥狀比較突出,而到了學齡期12歲左右,抽動癥狀最為嚴重。
有的孩子在幼兒時期出現輕微的抽動癥狀,家長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到了10歲左右,也就是四五年級的時候,孩子已經開始步入青春期,心理波動比較大,開始關注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慢慢有自己獨立的觀點,會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等等。孩子自身也會由於內分泌系統的原因,煩躁情緒比以前更多。同時,由於學業上的壓力增加,孩子抽動的癥狀也會加劇。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抽動的癥狀就會消失,所以感覺很心安。還有的家長,聽說抽動的孩子比較聰明、與眾不同,就放鬆了對孩子抽動癥狀的觀察和警惕。還有的家長說,孩子擠眉弄眼,該打就打,該罵就罵,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這其實是最大的誤解!
只有少數患兒的抽動癥狀會在18歲之後自行緩解,或者是轉變成其他的癥狀。有的成年人當工作壓力比較大、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感到有壓力的時候,抽動癥狀就會不自主的表現出來。雖然不會有太多的大動作,但面部的抽動還是會表現出來。
抽動症孩子在某些年齡階段癥狀會逐漸緩解。但其實只要孩子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抽動癥狀,就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緒系統已經受到損害。如果患兒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常會伴有注意缺陷、強迫、學習障礙或者是其他的品行方面的問題。孩子的這些情況,不僅增加抽動症本身的複雜性和嚴重性,還給抽動癥狀的緩解增加了難度。干預起來也會更加困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社會功能以及抽動癥狀的康復。一旦發現孩子有抽動表現,就要儘早的給予重視。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預警信號,也是對家長教育方式的一個預警信號。
抽動症患兒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還需要家長採取怎樣的措施幫助孩子戰勝抽動症?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表現出抽動癥狀之後,會在網上找資料自學去幫助孩子。但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會危害到孩子,因為家長不可能像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那樣全面的考量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以及孩子自身的需要。
有的家長也會通過改變自己,改變以往對待孩子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更加溫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現自己的改變很大,但是孩子的變化很小甚至是更加嚴重。家庭教育的方式只是一個方面,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所以當幼兒的抽動癥狀尚處於可控階段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錯過時機,應以藥物調理提升為核心
家長養育方式的改變同樣也是非常關鍵的。目前,醫學上的觀點認為,抽動症是心理因素和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一類神經精神方面的疾病,應儘早給予重視、干預和心理方面的治療。
如果抽動癥狀長期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應結合心理治療。但是多發抽動癥狀的治療仍然是以藥物調理為主,心理治療只是輔助,用來改善和預防孩子可能出現的心理以及性格問題。
家長們總會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付出很多努力,但切不可「操之過急」或用自己以為的對孩子好的方法去教養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樹苗,應真正及時的關注到孩子的需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