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男孩「死亡」13年後復活,他才是世上最孤獨的人
「你現在能做的,只剩等死。」這是12歲的馬丁,收到的判決書。
說到現實比電影更殘酷時,知醬總想起這個故事。
電影《無名之輩》中,任素汐飾演的女孩高位截癱,日常無法料理。
片中她故意激怒持槍的歹徒,為了讓他們開槍打死她。
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她連自殺都做不到。
而我要講的故事,更無奈些。
時間回到1988年,南非約翰內斯堡。
12歲的馬丁,在一個下午因喉嚨不適告假,結果再沒能回到學校。
他患上了一種未知疾病:喪失說話的能力,失去用眼神溝通的能力,無法控制身體,最後失去神智。
一年後,醫生放棄了他。
他的父母被告知,馬丁成了植物人,智力與三個月的嬰兒無異。
他說這孩子快死了,「你們把他帶回家去吧,讓他最後的日子舒服一些。」
家人、朋友,所有人都以為這就是結束。
但在患病後的第四年,馬丁的意識「醒」了過來。
他變成一個「幽靈男孩」,沒人知道他的存在。
這一困,前後13年。
外面這層不受控制的肉體,成了他永遠逃不出的牢籠。
1
痛苦
這是馬丁·皮斯托留斯故事的開始。
災難發生地毫無預兆。
患病前兩年,父母用盡了一切的方法挽留他們摯愛的兒子:
求遍南非所有的醫院;
做了無數的檢查;
給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專家寫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
然而毫無用處。
留給馬丁父母的,是毫無生氣的一具軀殼。
馬丁後來輾轉療養院、家,由護工和父母照料。
回想他醒來的那天,一定稱得上奇蹟。
但在奇蹟發生的當下,對馬丁來說,卻未必幸運。
馬丁像個幽靈,能聽到看到正發生的任何事。
他看見因無法治癒自己的母親崩潰絕望,看著她越來越焦躁易怒;
也看見母親,在又一次與父親因自己的病爭吵後,跑到自己面前,叫囂著讓自己去死。
「你一定要死。」
她看著我慢慢地說:「你必須得死。」——馬丁·皮斯托留斯(引自書 《失語者》)
這令馬丁絕望,產生深深的負罪感。
在療養院的日子,同樣無能為力。
人們搬運他的身體、決定他的坐姿、挑選他的飲食……
他像個物品,被隨意決定生活的一切細節。
而被困這些年,除了與漫長的時間對抗,馬丁還要承受他人無端的惡意。
鄉下療養院直到今天仍然出現在馬丁的噩夢之中。
「快吃,你這隻死猴子。」一名護工尖叫著
我張開嘴,滾燙的食物就被塞了進來。嘴裡充滿了餿味,喉嚨里湧上一股膽汁。我強迫自己咽下去。
「接著來!」「快點兒,你這個廢人。再不快點兒就得在這兒過上幾個小時了!」——馬丁·皮斯托留斯(引自書 《失語者》)
這是馬丁回憶中的鄉下療養院。
護工餵食他滾燙的食物,不斷用金屬勺去捅他的牙齒和喉嚨,他沒辦法抵住嘔吐。
護工被他身體的反應所激怒,抽他的臉頰,對著他咆哮,還逼迫他吞下自己嘔吐出來的東西。
做完這些後,那名護工得意洋洋地大笑起來。
沒有抵抗能力的馬丁還被殘暴地灌腸(指通過肛門引液體灌洗直腸的操作),被迫盯著自己下身的鮮血淌滿整個浴缸,將水染成紅色。
除了暴力,還有性騷擾。
有的護工將他帶到沒有人的地方,用手撫摸他的胸膛,用他的腳趾來摩擦自己的器官,還把自己粘液塗抹在他的衣服上。
馬丁內心的尖叫就像一面旗子樣被風瘋狂地鼓吹,發出噼噼啪啪的巨響。
但這巨響全部悶在身體裡面,無從釋放。
度日如年的馬丁,一分鐘一分鐘地倒數自己還要停留的時間。
即使回了家,他仍處在不安的陰影中,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又會被送回到那間「地獄」。
然而他沒法把一切告知家人。
22歲,患病10年時,馬丁曾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因為當得知要再次回到療養院時,恐懼和絕望幾乎要淹沒了他。
他開始流鼻涕,發燒,嘔吐。
父母發現後將他送到了醫院,X光的結果顯示是肺炎。
馬丁才不在乎能不能治好,一想到自己就要被送走,他再也無法承受。
他關閉了內心,放棄了掙扎,他的肝腎功能下降,一會昏迷,一會蘇醒。
傷害讓馬丁自我厭棄,只想死去。
2
蘇醒
諷刺的是,陌生人創造傷害,也給予希望。
其他人的溫暖,把他從死亡的黑洞中拉了回來。
護士們聊天時提到喜歡這個男孩,意識到他的好;
一名護工幫他在肩膀上塗藥,防止他的身體長出褥瘡;
路上的陌生人經過他時會對他微笑。
最有力的牽引來自於護工維娜。
我感到她用雙手擊打我疼痛而醜陋的腳,撫摸我的關節,放鬆僵硬的肌肉。
我不敢相信她願意觸碰我,而她確實這樣做了。這令我認識到,也許我還有一些小小的理由不能完全放棄生命。也許我不像我所想的那樣惹人討厭。——馬丁·皮斯托留斯(引自書 《失語者》)
當所有人都被固化思維影響,看不見男孩身體中鮮活的靈魂時,是維娜發現了他的存在。
維娜把他當做一個人,而不是物體。
她對他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她的祖母生病了,她新養了一隻小狗,她即將約會一個男孩。
與此同時,她察覺到馬丁所有極微小的反應,她將他一系列的微小反應組合成一個整體。
她透過馬丁無法控制的身體,看見了馬丁的內心。
她可以讀懂他的回應!
在維娜得知信息轉換器的存在以後,一個想法萌生——這玩意能幫馬丁說話。
她將這個主意告訴了馬丁的父母,他們決定再試一次。
這一次,父母帶著馬丁來到了比勒陀利亞大學的溝通中心,做了測試。
他們儘可能用能想到的任何方法:用手觸碰感應器、用頭觸碰遙控器,甚至測試他能不能用自己的眼神來指向屏幕上的符號。
測試結果揭露了馬丁的存在。
他可以通過儀器來選擇自己想要表達的單詞,他可以「說話」了。
這時候,爸爸把電話聽筒放到揚聲器前,我最後一次按了開關。
「你好。」空洞的電腦說道,「聖誕節快樂。」——馬丁·皮斯托留斯(引自書 《失語者》)
那一刻,幽靈男孩復活了。
3
回顧
馬丁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身體上的挑戰,他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
他的進步讓媽媽感到心驚。
馬丁重拾了幼時的電子才能。
他比媽媽更快看懂軟體的說明書,他開始學習計算機語言,為護理中心修理電腦,成為了溝通中心的一名員工,為英國的軟體公司測試系統。
他的身體因不斷使用逐漸變得強壯,坐飛機去各地做演講,完成了大學的課程,成為南非唯二沒有言語能力的大學畢業生。
與此同時,被困在肉體中的13年帶給他的心靈創傷,開始張開血盆大口。
他沒辦法分辨出來別人對他的態度,或者說,他失去了感受。
定期去看心理醫生成了自救方法。
醫生髮現,根源在於馬丁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多數人都有表達感情的方式。他們可以摔門、吼叫或者是咒罵。但你只有單詞,馬丁。你很難表達自己的感覺。」
表達感覺這件事對馬丁來說是致命的。
13年來所遭受的非人待遇,都被他關在了記憶深處的潘多拉魔盒中。如果不是刻意的壓抑,他絕沒有辦法堅持到現在。
但這阻礙著鮮活的馬丁的成長。
他必須要把自己沉痛的過往親手打撈上來,正視它們,感受它們,表達它們。
而在馬丁生病的幾年中,起初是媽媽辭去所有工作在家照顧他。
漸漸的,媽媽絕望了,她接受了兒子離她而去的事實,放棄了他。
她不想讓馬丁再在家裡待著,這令她痛苦。
但馬丁的爸爸絕不同意。「馬丁是家裡的一分子,我不能把他送走,我們必須在一起。」他說。
患小兒麻痹症10年卻康復的身邊人案例,是爸爸堅持下去的信念。
但保護他的爸爸也有崩潰的時候:
「我用棍子打一頭奶牛。」爸爸低低地說道,「而且我還切了它的眼皮。我不記得為什麼要這麼做了。我真不該這樣的。」
他沉默了一會兒。
「我意識到從一頭奶牛身上得到的反應比我自己的兒子都要多。」
——馬丁·皮斯托留斯(引自書 《失語者》)
困惑的爸爸坐在馬丁的面前,問被困在身體中的兒子:「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你怎麼會一年年地坐在這裡,一聲不吭呢?」
最讓馬丁害怕的一次,是爸爸帶他去海邊游泳。
在海水的沖刷中,他的身體完全沒辦法放鬆,僵硬得就像一根法棍麵包一樣。
恐懼攝住了他的心臟,如果爸爸鬆手,他將會被海浪輕而易舉的帶走,別無選擇,無法反抗。
這些恐懼在他的心中埋下種子,在暗中不斷成長。
他永遠都對自己的病痛帶有負罪感,他覺得自己連累了家人,連累了朋友,給世界帶來了麻煩。
因為馬丁,這些年家庭犧牲了太多。
為了照顧他,身為機械師的爸爸擱置了自己的理想,非但沒得到晉陞,還被降職;
媽媽精神崩潰,痛苦瘋長,甚至無法控制;
親戚逐漸疏遠,家總籠罩在陰霾之下……
馬丁回頭審視這一切,他開始理解。
他記起當年媽媽對他說「你必須去死時」,眼裡無法忽視的淚水。
也想起,這一切曾讓媽媽在某晚試圖自殺。
她吃下過量安眠藥,躺著等死。
他也相信,去海邊游泳那次,爸爸不會鬆手。
「我在這兒呢,馬丁,我看著你呢。我不會讓任何事情發生。」海水淹沒馬丁的下半身時,爸爸靠近他說。
如同這個虎背熊腰、留著大鬍子的男人,給馬丁喂飯、穿衣、洗澡、剪指甲、翻身,照顧他生理需求,多年未變。
而幫助馬丁的最大外力,來自他的愛人——喬安娜。
25歲重新學習認字的馬丁,語言表達卻優美動人。
喬安娜是馬丁妹妹的朋友,因為馬丁的文字,認識並愛上了他。
膽怯及不確信,讓馬丁在兩個人交往前,寫了封長信,上面誠懇的、甚至可以說是殘忍地揭開了他身上的傷疤:
不會用刀叉,無法自己進浴室,沒辦法刮鬍子,不會扣扣子,進出廁所都需要幫助。
馬丁懷著莫大勇氣暴露了自己的所有缺點,等著對面的喬安娜敲下審判的一錘。
命運的縫開了,陽光自然會到來。
喬安娜回答他:
「這些都不重要,我們在相處的時候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我內心感到秋天森林裡最後一片樹葉從書上落下後的寧靜。
一生中,我都覺得自己是個負擔,她卻讓我毫無壓力。——馬丁·皮斯托留斯(引自書 《失語者》)
4
「奇蹟」
幽靈男孩的故事結束了,今天的馬丁在繼續著他的生活。
他與喬安娜結了婚,兩個人住在英國的小公寓中。
他是一名自由網路設計師,工作之外的時間用來操持家務。(比如用掃帚從架子上掃下來麵粉,結果覆蓋了自己和整個公寓)
他的今天是由多少個奇蹟組成的,已經數不清了。
但是這些奇蹟真的只是因為幸運才發生的么?馬丁只是個坐在原地等著奇蹟從天上往下掉的人么?
絕非如此。
除了身邊人的照看、陌生人的善意,要是他沒有堅韌地守護著希望,徹夜的學習,沒有勇敢挖開過去的傷疤,沒有誠懇地對待戀人,他不會是現在的他。
奇蹟不是等待來的。
時鐘滴答作響,徹夜不停。
我們的生活同樣在繼續,不斷出錯,不斷遇到困難,不斷地對現狀感到不滿。
這實在太常見了。
似乎每個人走在人生的岔路口,都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是繼續忍受現在的生活,還是改變它。
總有人為了尋求改變的可能性,勇敢地踏入了外面的狂風暴雨之中。
給文章點個贊吧,「如果你是真心想要改變,連老天都會幫你。」
參考文獻
[1]Martin Pistorius .Ghost Boy[M].Scotland.Thomas Nelson Publishers.2013-11-12
[2] Ghost Boy Survives Over A Decade Trapped In His Body.NBC Nightly News.2015
[3]Martin Pistorius.My Way Back to Words.TEDxKC.201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