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課:樹立分寸意識

文/高英

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便立即反觀自身,進行反省的同時還去反思與此相關的「道理」。

如今流行一句話「什麼人招什麼人」,用來對遭遇不幸的一方表示譴責和鄙夷,謂其自作自受。這句話其實在強調「物以類聚」的原理,卻忽略了深層次的人際交往問題。那就是除了人以群分的吸引力定律,生活中遭遇不良之人的人未必自己也是不良之人,生活中常有有情卻被無情傷的案例。

心理學上給人指出了一條明路,那就是在反覆遭遇不良之人及負面事件時,還要審視自己潛意識裡的東西,看是否自己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出了問題。當那些讓人鬱悶和痛苦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時,就有跡可循,可以找出一條暗藏的規律。只要看清了這一規律,就可以自我治療,跳出負性規律的魔咒。

作為一個性情中人,我熱情開朗,待人熱忱,率直天真。與我相處已久的人,都知道我面熱心也熱,有副熱心腸。我的熱情曾經在讀研時,嚇到比我小八九歲的同學。我對此本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低我們一級的一位小師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當初面對我的熱情洋溢,不由心生畏懼,對我多加提防,後來發現我表裡如一,才放心與我交往。此時,我平生第一次知道待人熱情竟然會嚇到人。但當時,我怎麼也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慢慢地經歷的人和事多了,終於恍然大悟,原來許多待人主動熱情的人是披著友善的外衣,賺取別人的信任後加以利用或者欺騙,暗藏心機。等我遇到了這樣的人,才知道是這樣的人使得人們對「熱情」兩字產生畏懼,壞了熱情之人的名譽。

然而本性難移,想讓自己變得不熱情還真是不容易。生活總是會提供教訓的範本供我們學習,我的熱情率直被人看穿是本性流露後也會遭人算計,曾有人利用我,曾有人虧待我;就算是平時買點東西,我是最容易被攤主選中找給破錢的一個人。

熱情,令人生畏,令自己常遇挫折,難道熱情就是錯?這是我不得不發出的疑問。自然,非也。

熱情只是一種做人風格,既然善待別人和利用別人的人都能具有熱情的外表,說明熱情與人品好壞沒什麼直接關係。

熱情的缺陷在於會忽略人與人的界限,待人接物有失分寸。

善良的人侵入別人的精神禁區,就是因為對別人的事太過熱心,常不管對方的真實願望如何,就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卻不知「己所欲,亦勿強施於人」!曾經跟一位老師說請他幫忙給我同學介紹對象,老師溫和地說:「介紹對象可以,至於好不好,這個不好說,因為只有當事人認為好才是好的。」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頗通人心之理。

至於偽善之人的熱情,自然是要和你有意拉近距離,扯上關係,不停套近乎,讓你覺得他勝似你最親的親人,方能利用你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這樣的人,肯定逾越界限,不講分寸。

由此,我完全理解了別人對我熱情待人的防範之心,在此向所有被我的魯莽「熱情」嚇到過的人表示道歉。現在我贊同一點:對逾越界限不講分寸的人加以防範是正確的,寧可一時誤解一個好人,絕不深入信任一個壞人。人們有了防範意識,壞人無法利用人們的善良和輕信做壞事,這也是以防範之心預防罪惡事件發生的有效手段。

社會輿論中,總是一方面有負面事件發生時批判大家容易輕信,無防範之心;另一方面又教育大家處處和諧,人與人之間多些信任。貌似自相矛盾的道理和說教,令成年人都感覺雲山霧罩犯迷糊,何況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其實防範和信任是辯證統一的:防範不知根知底的人,信任已摸透其品性良好的人。信任是有條件的信任。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

毫無疑問,人與人之間是有關係邊界的,我們不能出於自己的好意就去觸犯對方精神的領地。再好的東西,未必是人人喜歡;再真的情義,未必是對方所需。

人世如大自然一樣豐富多彩,就是因為人與人存在諸多差異,和人交往必須正視差距,接受差異。現如今要有個共識:只要不損人利己,只要不危害社會和他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決定人生取捨。如此,你也別看不慣別人,別人也沒必要看不慣你,誰也別插手誰的生活亂攪和。

人與人交往有了分寸感,有差異的個體才會獲得應有的尊重,相處中方能求同存異,和平友善中形成共贏的人際格局。

因此,在教育孩子與人交往時,要告訴孩子尊重別人的做人邊界和底線,樹立分寸意識,不越界侵犯別人的私屬精神領域,也不接受失去分寸的人來侵入自己的心靈世界,拒絕他人闖進自己的生活擾亂正常的人生秩序。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去幫助別人,也要在別人需要你幫助時再伸出援助之手——當然,特殊情況除外。

我也為自己以往因對人太熱情和對事太熱心,曾經無心地冒犯過別人的界限而感到汗顏,在此再次致歉。作為一個只知道受父母影響做個好人的我,一路走來待人接物莽撞有加,難免跌跌撞撞。值得慶幸的是,還有那麼多人包容了我,善待著我,真心朋友一直不缺。可見,做個善良的人沒錯,只不過善良的人與人交往也要注意把握人際分寸。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過於熱心別人的事務,是個體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在別人的讚揚或感謝中尋求自身存在的價值感。一個人如果愛自己,相信自己,就不會對他人事務過於熱心,藉此來獲取自己存在的意義。強調一下,這裡是說「過於熱心」而非僅是「熱心」。世界需要熱心腸,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為了不讓人生畏,為了不讓自己寒心,我現在開始控制「面熱」度,也就是收斂一下自己待人的熱情程度;至於「熱心」,我不再把別人的事當成比自己還重要的事來做,我學會了拒絕,學會了熱心與否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早在幾年前,就有師長教我做人「不卑不亢,富有分寸」,生性愚鈍的我卻無法悟其真諦。分寸意識,是在我四十歲後才日漸領悟並開始踐行的。而今,我從小就教女兒懂得人際邊界問題,免得她在為人處世方面走太多彎路。我想,樹立分寸意識,也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課。

寫於2015年5月5日,本文原題目《人生必修課之二:分寸意識》,非首發。本文系原創作品,侵權必究。高英的聯繫郵箱:2799286270@qq.com,歡迎關注公眾號「高英的南山家園」。


推薦閱讀:

TAG:意識 | 做人 | 交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