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Gretsch背後的大佬——Jimmie Webster和他的怪奇裝置

Gibson有Ted McCarty,Fender有Leo Fender。Gretsch呢?當然是Jimmie Webster。同樣是吉他界的傳奇人物,Jimmie和其他兩人還不太一樣,他是吉他演奏家出身(Ted和Leo都不會彈琴),而不是工程師或制琴師。儘管如此,在任職於Gretsch的40多年中,Jimmie憑藉自己強悍的腦洞,設計出了公司史上最具辨識度、最有創意、甚至是最奇怪的一些吉他型號。

Jimmie於1908年8月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彈鋼琴,後來喜歡上了吉他,20歲出頭就成為了專業吉他手,與Woody Herman和Count Basie等爵士樂大佬一起合作。

他還開了一家唱片店,順便給鋼琴調音,二戰之前還偶爾給Gretsch吉他做做測評。

  • Jimmie的點弦大法

最早還沒有Filter』Tron的時候,Gretsch用的是DeArmond拾音器。Jimmie當時負責做DeArmond的測評,即在指板上點按琴弦,通過發出的聲音來展示拾音器的靈敏度。測著測著,他覺著可以把自己的鋼琴才藝用在吉他上,於是琢磨出了用兩隻手、八根手指在指板上按弦的演奏風格,左手手指敲節奏和弦,右手手指在高把位上按旋律,現在的說法就是點弦。52年的時候他專門出了一本教學手冊,把這套技術叫做「Touch System」。Jimmie覺得這技術能火,於是在後來的十幾年裡一直在到處推廣,59年他出了一張由Chet Atkins擔任製作人的專輯《Webster』s Un』a-bridged》,幾乎整張專輯都用了點弦。

不過Jimmie的「全宇宙的吉他手都會愛上這技術」的預言還是過於樂觀了。他的專輯聽起來像是早期Les Paul的專輯,演奏技術非常嫻熟而且很有創意,但是當時的聽眾只把它當做獵奇音樂來聽,能接受的人還是少數。到了Eddie Van Halen成功的把點弦技術推廣到全世界的時候,Jimmie已經逝世了。

正在點弦的Jimmie

  • Chet Atkins入伙

二戰爆發之後,Jimmie成為了美國陸軍航空兵團的表演樂手。從部隊回來之後,他開始更多的參與Gretsch的產品設計,不過是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每周有三天在Gretsch的Brooklyn工廠,剩下兩天去給鋼琴調音。1951年,為了和Gibson競爭,Gretsch帶著全新的電吉他系列在紐約搞了一個三天的推廣活動,Jimmie當時是Gretsch主要的測評人員,經常出現在全美的電台和電視節目里,一邊介紹Gretsch一邊展示自己的點弦技術。然而Jimmie畢竟沒有Les Paul出名。為了干過Gibson,他覺得應該找一個名氣更大的人來代言Gretsch。

Chet Atkins

於是在1954年,他找到了Chet Atkins。Chet一開始不太樂意,覺得自己那把D』Angelicos就挺好。Jimmie說你可以自己設計你的簽名款哦,Chet就勉強同意了。1955年,Chet的第一把簽名款6120誕生了。拾音器依然是DeArmond,指板和琴頭上加了各種西部風格裝飾,琴體上印有黑色的「G」字。

有些西部風的小裝飾在53、54年的型號上就用過,反響還可以,所以Gretsch就把它們繼續用在了6120上。然而這個紐約爵士琴廠試圖把6120「鄉村化」的舉動,對於Chet來說實在是有點多餘。他不太需要用這些裝飾來證明自己是個鄉村樂手,雖然很多的Gretsch粉絲都非常喜歡。Chet倒是沒怎麼參與第一款6120的設計,大部分都是Jimmie的想法,包括把6120塗成橘紅色,這個顏色後來也成了Gretsch的標誌色。

Gretsch 6120

  • 甩別人十幾條街的漆面

1954年以後,Jimmie的新奇想法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其他型號中。Gretsch不僅做吉他也做架子鼓,Jimmie有次在工廠看到他們用來包鼓桶的塑料片,然後覺得這玩兒意也可以用來包吉他。沒過多久Gretsch就推出了亮閃閃的Silver Jet。

Silver Jet

當時吉他的漆面無非是傳統原木色和日落色,除此之外就是Gibson提供的黑色和金色漆面,和Fender的純色漆面(僅限於定製型號)。對比之下Gretsch漆面就非常多了,黃色、象牙白、銅色、凱迪拉克綠、捷豹棕、煙綠等等,有純色的、雙色的,也有帶閃片的,豐富程度超過了當時幾乎所有吉他廠商。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款也出自Jimmie,這把琴帶有純白色的漆面、鍍金的硬體,鑲有「寶石」的金色旋鈕、Art-Deco式的弦鈕和拉弦板、和帶閃片的金色鑲邊。

White Falcon

沒錯就是人見人愛的「White Falcon」。White Falcon於1954年首次亮相,當時它只是作為NAMM Show上的展示品,後來想要它的人實在太多,Gretsch就在1955年將它納入了生產線。作為吉他界里的凱迪拉克,White Falcon也被許多吉他愛好者看做是50年代Gretsch的終極象徵。

  • 半路夭折的大項目

之前說過Jimmie非常熱衷於推廣自己的點弦技術,為了配合自己的演奏風格,他專門設計了「立體聲吉他」和一套立體聲音箱,他和Filter』Tron的發明者Ray Butts一起合作,做了一個可以把1-3弦和4-6弦的信號分開,然後傳送到不同音箱的拾音器。

Jimmie把它叫做「ProjectO-Sonic Stereo」(立體雙耳聲音投射),當時好多Gretsch型號都搭載了這套設備,包括While Falcon,Country Club和Anniversary。不幸的是,這個項目註定是失敗的。因為顧客要買琴的話還必須強行捎上一對音箱,最重要的一點是,Jimmie的點弦大法一直都沒能躋身主流。

  • Jimmie的怪異小發明

據說Jimmie和他在Gretsch的幾個同事,曾從汽車行業借鑒到了許多營銷技巧。50年代早期,大部分汽車廠商每年都會推出新的顏色的和性能,以刺激市場消費需求,因此「保持新鮮感」也是Jimmie的重要策略之一。

Gretsch之前一直都是外購拾音器和琴橋,但Jimmie認為這些部件應該由Gretsch自己製造。他和Ray Butts一起合作推出了量產款的Filter』Tron拾音器,然後把原先的Melita琴橋換成了他自己發明的「Space Control」琴橋(可調節弦間距)。隨後「Space Control」也出現在不同系列的Gretsch型號上,不過相比Gretsch的金屬柱狀琴橋,它更容易產生噪音,延音也沒那麼好。

Jimmie設計的Standby開關和半月形「指甲蓋」品記倒是很成功,後者也成為了Gretsch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Space Control」圖示

當然還有很多不那麼受人待見的發明,比如琴體後面的大皮墊子,機械式琴弦阻尼系統,還有「T區高頻補償」。最後這個是Jimmie從自己多年的鋼琴調音工作中得到的靈感,他把12品以後的品絲全部往高頻方向傾斜了一度,這樣這些音符的音調就會稍微高一點。

另外還有一個裝置叫「Tone Twister」,可以夾在琴橋和拉弦板之間的弦上,相當於一個簡易搖把。後來有人讓Chet Atkins來評價Jimmie的這些小發明,Chet的原話是:「有點兒牽強」。

「T區高頻補償」圖示

中間那個就是「Tone Twister」

Jimmie最怪異的設計就是「Floating Sound Unit」(浮動聲音裝置),它從1966年開始就被用在各種型號上了。如下圖所示,原先琴橋的位置改為了帶有兩或三根繞弦柱的金屬框,琴橋後移,最粗的柱子下面安了一根440Hz的音叉,通過面板上開的洞伸到琴體裡面。Jimmie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增強延音,加重高頻。

然而只有在認真調試的情況下,才能讓音叉的振動傳送至琴體背板,沒調試好就會出現狼嚎一樣的怪聲兒。在這套裝置下調音也很費勁,所以大多數用它的樂手都是直接把音叉拆了,然後把琴橋挪回原位。

「Floating Sound Unit」圖示

  • 沒有Jimmie就沒有Gretsch

Gretsch後來的琴型設計開始向雙缺角、細琴體轉變,並推出了實心琴體的型號,這段時期Jimmie一直在Gretsch任職,他還設計了George Van Eps的7弦簽名款。

在Jimmie的各類小發明裡,並不是所有的都能被人接受,有些甚至都不怎麼實用,但是這麼多年來,也正是有了Jimmie的幫助Gretsch才得以不斷發展。除了各種「噱頭」和層出不窮的新鮮裝置之外,大部分Gretsch琴型其實本質上還是戰前爵士吉他,它們在1952年就已經有些過時了,到了布魯斯搖滾、迷幻搖滾佔領音樂市場的60年代,Gretsch更是顯得格格不入。

即使是在Baldwin收購了Gretsch之後,Jimmie依然在為Gretsch工作,他還自己做了一檔節目,叫做「Gretsch Guitarama」。但是從那以後,他參與的產品設計也越來越少,最終逐漸和Gretsch分道揚鑣。Jimmie於1979年逝世,短短几年後,公司就重新被Gretsch家族收回,當時的Rockabiliy回潮也再次喚起了大家對Gretsch的熱情。

如今Gretsch已經為自己開啟了新的紀元,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沒有Jimmie Webster,現在我們所熟知的Gretsch也不會存在。

文章來自《The Guitar Magazine》

原作者Huw Price


推薦閱讀:

TAG:吉他 | 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