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黃大仙是黃鼠狼嗎?

道教的黃大仙不是黃鼠狼!

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是漢族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出生於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一說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義烏赤岸。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鍊得道升仙。

一、道教的黃大仙

有拜黃鼠狼的說你們看道教也供奉黃大仙啊!加上網路文化中經常出現這些出馬的故事,讓現在不少人一聽到黃大仙就想到黃鼠狼。正統道教徒說的黃大仙是一位姓黃的仙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故事。

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是漢族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出生於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一說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義烏赤岸。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鍊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凈正真人」。在港澳台,東南亞廟宇眾多。今得道升仙地建有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宮,廣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黃大仙祠。香港亦有為紀念他設立的黃大仙區。

在漢族民間流傳黃大仙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金。傳說因為煉丹得道、羽化登天,而且以「藥方」度人成仙,得到人們的信仰和崇祀。相傳黃初平十五歲放羊時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為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

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麼多年都沒找到他。後來在街市上看到一個道士在占卜,黃初起就問他弟弟在哪裡?道士說:「金華山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姓黃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聽到之後,立即跟道士到金華山尋找。

兄弟相見後悲喜交集,哥哥問弟弟道:「羊在哪裡?」黃初平指著白色的石頭說:「就在那兒」,並喊:「羊起來」於是白石頭都站起來變成山羊,有數萬頭。初起驚訝不已,便跟初平學道。他們倆個都成仙了。黃初平別號「赤松子」。

二、茅山道士

很多茅山道士有誤解,甚至很多道教徒也有這種誤解。把民間流傳茅山術理解為茅山道士,所謂「茅山術」主要將民間中原地區以及苗區流傳的黑,白巫術一併納為己用。修習此派法術者,多以道教符,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借靈異靈力助己行事。

但是這些並不是茅山上清派的傳承范,所以被人稱作「下茅」。至於網上說「上中下三茅」,則是對「三茅真君」的誤傳。茅山只有「上茅」與「下茅」,其中「上茅」就是指的茅山上清派。

相信不少人接觸過林正英所演的電影,以及其他影視中所出現的那些所謂的的茅山術士,那些茅山術,也跟道教的茅山上清派毫無關聯,僅僅是都佔了個「茅山」二字,便被世人想當然的聯繫到了一起。這些被稱之為法教,就是有法無道,法教中人多淫祀,少正祀,真正的茅山道士屬於道教的上清派。

上清派始創於東晉中朝。興寧二年(364),魏夫人(指故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與眾仙真下降,授與上清眾經31卷及諸真傳記、修行雜事等。用隸書寫出,傳與句容(今屬江蘇)許謐、許翙父子抄錄修行。東晉末年又經道教徒王靈期改寫增廣,遂廣泛流行於世,從而形成一個新道派。

後陶弘景搜集楊、許手跡,編為《真誥》並纂集上清法術,撰《登真隱訣》,上清經法更臻完備。修行得道可以升入「上清天」,乃自稱上清家;因以茅山為聖地,故後世又稱茅山宗。

由於此派的開創人物均為士族出身,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統治階級上層亦有聯繫,但東晉王朝對江南士族懷有戒心,因而仕途多不得志,而崇道入教。上清派多重於個人精、氣、神的修持法,不重符籙、齋醮和外丹、貶斥房中術,易為士大夫和統治階級所理解和接受,也正是該派能較快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上清派的出現,反映了民間道教轉向士族道教發展的變化。後經陶弘景的闡揚,形成茅山宗之後,由於人才輩出,在隋唐時期影響巨大。

上清派繼承發展《黃庭經》的理論,以存神服氣為主要修行方法,輔以誦經、修功德;不重符籙、齋醮與煉丹,貶斥房中術,崇信《大洞真經》、《雌一五老寶經》、《太上素靈大有妙經》,並稱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等為最高神,而以魏夫人為開派祖師。

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時期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後逐漸與其他道派合流。元代以後歸併於正一道。 上清素有「道門華陽亦儒門洙泗」和「茅山為天下道學之所宗」之美譽,並被標舉為道教的代表,其法術體系和修道思想幾乎涵蓋了道教史各個時期的內容,因而極具典型。


推薦閱讀:

TAG:道教 | 傳統文化 | 民間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