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困境又豈是漲價和煽情的文章能夠解決的?這些文章真好笑
最近網上到處都是光明牛奶的煽情的文章,套路基本如下:把這個企業塑造成一個有良心、有節操的國民企業,然後說明因為它的節操和良心將企業的運營帶入困境,接著煽情各位把它買斷貨。
但不好意思,我看了那篇文章,看一遍又一遍,笑了一次又一次,因為邏輯不通,只能增加笑料。
首先,良心你有我也有,豈是你獨有的?
那篇文章說,光明的初心很有節操,為了保證乳品的質量,堅決不收散奶,而是改用自產的方式,以歐美的蛋白標準,因此成本很高。
我理解下來的潛台詞是,收散奶的乳製品企業都是黑心企業,因為他們收了質量沒有保證的奶源,那麼我問一個問題,為何這些奶製品仍舊通過了國家的檢測,甚至自10年前三聚氰胺之後再也沒有發生巨大的奶製品的事故。說明一個事實,收散奶絕對不是導致奶製品質量低下的問題,反而如果檢測手段不充足,甚至沒有安全質量的思維,這個才是導致安全問題的發生。
另外一點說,新國標的奶製品的蛋白標準的確是降低了。從每100克牛奶含2.95克蛋白質,調到了2.8克。光明號稱組織聯盟將蛋白標準提升到了3克,讓人們享受到了等同歐美的標準,比其他奶製品良心了不少。但問題是,我這邊看到的包裝是,伊利和蒙牛的蛋白含量包裝上包裹的是每100克牛奶含3.2g蛋白質,也就是其他的奶製品已經超過了國家2.8克的標準。
其次,價格一點都不親民
光明說目前的定價太低了,太親民了,容積大、價格低導致各位商店都不願意上貨,網友跪求漲價
看我如何反駁這段話,目前我們在上海便利店裡面,包括全家、七天這種普通市民比較方便的便利店,裡面的奶製品中光明的佔了大部分,比例大概是80%(其實更像是90%+),但是擺放的商品價格一點都不親民,一罐200ml的鮮牛奶價格是5元左右(差不多是這個價),一罐500ml的鮮牛奶是8.8元。
說好的價格親民呢?然道是我走錯了店,還是店員在我踏入商店的一瞬間將價格牌全部替換了?雖然我不能算很有窮(一年20萬收入),但這價格,告辭,喝不起。
而普通商店擺放的很多的光明奶磚,3元一塊包裝容量目測是普通普通冰淇淋的一半,但問題還有其它的比3元更低的價格的普通的冰淇淋依然存在,這好像也說不過去吧。
假如真的按照光明所說,因為商店的上架率下降,導致整體的營收下降,那麼有一個地方一定不會收到商店上架的影響,那個就是電商平台。蒙牛、伊利、光明全部都在天貓上面上線了自己的官方旗艦店,在網店上面誰說會被收到商店上架率影響,那請你好好指點指點我。
我分別取了三家同一種類的早餐奶,為何取早餐奶呢,因為各家的種類繁多,什麼XXX風味酸牛奶、XXX有機純牛奶、XXX網紅奶,抱歉我眼盲,怕比對起來出現誤差,因此取了看上去最為單純的早餐奶。
1、從價格上來說,價格我就按照原價估算每盒的平均值了。
(1)光明是3.08元;
(2)蒙牛是3元;
(3)伊利是3元。
從價格上來說,並沒有親民到碾壓其他家乳製品的地步,因此我實在不明白,所謂光明的價格親民這個招牌到底是如何敢打出來?
2、從月銷售來說,光明牛奶被明顯的碾壓了。在網路上是一個講究品牌的地方,品牌的強弱直接體現到了銷售量上面,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價格取勝,在電商平台上瘋狂的做活動吸引顧客前來購買,或者是燒錢利用各種工具推廣將銷售量提上來。但是一個碾壓可能有各種因素存在,但是全部產品碾壓,那就不太可能其它乳製品有錢到每個產品都燒錢拼銷量的程度,那也就代表光明內部的運營策略發生問題,被碾壓了。
總的來說,反駁的理由說了那麼多,做個總結。
光明所說的為了品質不收散奶,在我眼裡更像是因為品控手段落後導致整體的成本高於自產的成本,因此光明傾向於自產而不是收散奶,但是如此一來,其他家品控手段能夠保證收的散奶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甚至超過國家,整體的成本降了下來並且保證了品質,這一點屬於光明當時採用的戰略不一樣導致目前成本高的窘境。
另外一點,光明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地區性的企業,只是運氣比較好剛好它處於上海這塊巨大的市場,但是放眼全國,有幾個認識光明的?或許這篇文章出去之後,會有更多人認識,但是也只是了解了,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光明並沒有積極的將其產品推向全國,而僅僅只是在這塊一畝三分地裡面不斷的深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電商平台的銷量,簡直是被品牌強弱對比的縮影。
因此我才說,煽情你可以接著煽情,但是真的漲價了,估計很多對價格敏感的客戶可能真的就轉向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