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做了放化療,如何判定有沒有效果,看完此文你就明白了
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化療或者放療後,如何評價治療效果,有很多方法來評價,我來大致的給大家科普一下。首先,我要聲明的是,這些評價標準主要是針對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或者複發轉移以後行輔助治療的患者。如果手術已經把腫瘤切除,術後的輔助放化療是無法評價療效的,因為肉眼可見的腫瘤已經切除了,放化療只是殺滅肉眼看不見的,散在的腫瘤細胞,目前的醫學技術還無法檢測和跟蹤這些腫瘤細胞。常用的評價指標有以下5個:
(1)臨床檢查
醫生通過查體,來了解腫瘤的縮小情況。適用於體表的腫瘤,或者身體內部的腫瘤,但是醫生可以伸手觸到。例如乳腺癌,某些癌症導致的體表淋巴結轉移,直腸癌等等。醫生通過體格檢查,使用直尺等測量工具,可以大致了解腫瘤的退縮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比較主觀。
(2)影像學檢查
這是評價放化療效果最主要的手段,根據B超,CT,MRI等檢查的結果,我們可以了解腫瘤的大小有沒有變化,有沒有新發的腫瘤。根據病灶的大小變化,國際上最常用的是RECIST標準,可以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疾病進展四種情況。RECIST標準使用於實體腫瘤,也就是說病灶是可以測量的。目前,還有人推薦使用PET/CT來評價治療效果,了解病灶在治療前後的攝取情況,適用於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
(3)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是一種比較簡單和方便的檢查手段,只需要抽血化驗即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大腸癌為例,了解治療前後CEA的變化情況,如果CEA下降的越多,說明治療效果越好。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療前後,腫瘤標誌物的水平始終位於正常範圍內,這樣就不能利用腫瘤標誌物來評價療效了。
(4)循環腫瘤細胞
循環腫瘤細胞是指人體內的腫瘤細胞,從原發腫瘤中脫落,進入到外周血液當中。檢測外周血中循環腫瘤細胞的變化情況,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檢測手段。目前,大部分還處於臨床研究階段,沒有大範圍在臨床範圍使用,因為價格比較昂貴,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為止,在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中應用最廣泛。
(5)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最可靠的,術前做了一段時間的新輔助治療後,最後將癌變組織切除,然後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的退縮情況,有多少腫瘤細胞死掉了。病理評價新輔助治療效果是最準確,最靠譜的,有一個腫瘤消退分級(TRG)標準,專門用來評價腫瘤細胞消退情況。如果腫瘤細胞沒有退縮,術後可能就需要更換新的化療方案了。
這是最常用的5種評價方法,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