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已經被標籤化了么?

1

學生時代,《犯罪心理學》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馬加爵的案子,裡面有提到馬加爵性格內向的因素。

有同學問老師,是不是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犯罪?我記得當時老師很勉強地笑著說,也不能那麼說吧,哈哈。

作為一個資深內向型社會人兒,當時心下沒忍住突突了一會兒,因為我太了解一個內向的人立世的艱難,如果在此之外又被貼上容易產生犯罪傾向的標籤,對內向的人來說,豈不是雪上加霜?

2

後來在看社會新聞的時候,我會留意對惡性案件中兇手背景的調查,發現很多時候會有「性格內向」的因素出來。包括最近樂清滴滴司機被起底,也說到他「性格內向」。

我把對這一點的觀感發了條朋友圈,立即有朋友留言,說自己老公就是內向型,好可怕!

看了朋友的留言,我覺得有必要把這個問題縷一縷了,內向就約等於犯罪傾向嗎?

3

首先我想對上面的問題來個直接的大大的否定:內向型人不意味著比外向型人更容易有犯罪傾向。如果做一比較的話,也許可以這麼說:在所有的惡性案件中,內向型人更傾向於有預謀的犯罪,外向型人更傾向於激情犯罪或過失犯罪。

而且,在那些兇手有「性格內向」標籤的案件中,導致兇手犯罪的也不僅僅是性格的內向。

從成長的環境來看,這些人往往伴隨著親情和愛的嚴重缺失或匱乏;從社會背景來看,這些人通常在事業上發展不順利,在社會上屢屢遭遇挫折。

所以,由於人生的內外交困無法紓解而醞釀出的反社會人格和偏執心理,再加上社會知識體系的欠缺和不夠堅韌的性格,也許才是造成人犯罪的主要動機。單純讓「性格內向」來背鍋,似乎過於片面。

4

一個性格內向者,只要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奏,又不匱乏愛和情感支持,即便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也完全可以歲月靜好的度過這一生。

內向的人之所以在大眾印象里容易在社會生活中跑偏,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擅長「打開心扉」,不善於「求助」。

人在社會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難題,也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外向型人的好處就是,他們會有各種渠道去化解——因為交遊廣闊,他的現實問題很可能就有哪個或哪些朋友出手相助;因為不愛憋心事,他們會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出來,不懼正面剛。

而這在內向的人就比較難,同樣是遇到難題和負面情緒,內向的人首先因為社交狹窄而缺少資源可以幫助自己度過現實困境,即便是有人可以求助,他們也往往不想麻煩別人;情緒上的紓解就更難:對內向的人來說,社交與表達自己對他們而言往往是對自身的消耗,會讓他們心累,所以他們最愛選擇悶在心裡,以自己的經驗去理解當下的遭遇,再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由於內向而導致資源和信息相對匱乏,又阻隔了求助和矯正觀念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內向者就容易因為現實生活的困境難以解決而產生更多負面情緒,又沒有化解負面情緒的合適的方式,就容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造成社會行為和心態的偏差。

5

很多內向的朋友都為自己的性格所苦,被社會貼上某些標籤後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竭力想擺脫內向的性格,變得外向。然而性格雖不是完全由遺傳決定,但也是長期的家庭環境社會經歷決定的,想像那些幸福的外向朋友們一樣確實不易,但如果因為自己的內向就苦惱,對抗,厭惡自己則更加不理智,對自己也是一種不必要的傷害。

作為一個內向了半輩子的人,我覺得內向的人首先要接受自己,承認自己是個內向的人其實沒那麼困難,而且,接納和承認自己的好處是,當你不竭力遮掩隱藏自己的內向,當你不擰巴著假裝開朗外向的時候,不但對你,包括你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是一種解脫。

大家知道你是內向的人,就不會再不明所以的以一個外向人的社會角色來要求你,期待你,很多事情也不會再為難你,不理解你。單單這第一步,就已經為你在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卸下不少包袱。

內向的人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學會「求助」。遇到困境,不管是現實的還是情緒的,把這種困境說出來,對象可以是你親近的人,也可以是專業的從業人員。任何結節,都是宜疏不宜堵。

求助,是對外界發出的信號,讓外界知道,你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況中,也許他們能夠給予你力所能及的幫助,也許即便幫不到你,他們也會給予你體諒與理解,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你更多壓力,產生很多誤會。

內向的人最大的硬傷就是「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這其實於人於己都是不利的。求助,哪怕不想打開心扉,只是打開一扇窗子,也能為自己解圍不少。情緒,消解掉便減輕一份傷害,一次又一次的積壓,終會有炸裂崩盤的一天,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6

內向的人,更多時候像是負重揮翅的荊棘鳥,但內向的人也同時具有巨大的內心力量,他們更專註,更深刻,更靈敏。用的好,人生便可綻放別樣光彩。

對內向者的標籤化並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內向的人不去尋找屬於自己面對外界的通道,一意孤行,執念太深;更可怕的是在現實的困境中放棄自己,對人生絕望。


推薦閱讀:

TAG:內向 | 性格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