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地氣的修行皆可算走火入魔 |馮了凡語錄(一)
不接地氣的修行皆可算走火入魔 | 馮了凡語錄(一)
原創: 馮了凡
內容整編:文波/白
序:
內容大多來自冥想共修群日常聊天內容的部分整理,文字略長,適合收藏閱讀。
如果您對修行,或冥想練習有興趣,可添加文章下方微信好友,我們會根據您的特徵及意願進行分班建群。
如果不追求自己一世開悟覺醒,通過身心靈修行學習,落得一個通透自在,安然喜樂就足夠了!既然選擇生活在社會,還是要去遵守尊重臣服接地氣的社會規則。
一個畫面美與不美有時只是一個特定的視覺一維平面,當你用三維視角去觀察時則會發現它還有長寬高,還有前後左右,此時再看或許就沒有那麼美或那麼糟糕了。如果你可以用四維的視角去觀察,又會發現它還有過去和未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初看到的那一個面僅僅是是眾多可能性之中的一部分。當你可以靈活的在N維中「穿梭」你的本能自然會知道哪裡最「美」。
如果在心裡裝滿了自己,用自己的意願,喜好,情緒……來充斥心靈,除了讓自己膨脹,又該如何擴張自己的內心空間呢?
後天自主建立的親密關係在熱戀期後通常會進入需求優先順序爭奪期,即彼此雙方優先滿足誰的需求,在我個人接觸的案例中,這個階段最為漫長,感情在這個時期破裂的最多,對後期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如果就這個問題而言,解決方法其實可以很純粹。
不少朋友都是剛剛開始練習冥想的,反饋說在練習過程中出現「恐懼」感。其實這種感覺就和我們突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時的那種「未知不安」,身體永遠不會說謊,當我們的身體進入一個新的頻率時,它一是有感覺的,於是帶動了這種「恐懼」的情緒。
一個人的強大永遠不是唯我獨尊,而是時刻懷有敬畏之心,知曉自己的渺小,懂得臣服,你甚至可以得瑟,那麼就去學習如何在邊界之內順勢而為。至於邊界,我個人認為是以道德與法律為邊的一條線。道德在內,法律在外。如果你用道德作為自己的底線,可能會很苦,但不至於給自己作來麻煩。
當一個人可以完全接納自己時(過去的,現在的,好的,不好的……)才有機會全面且真實的被外在,他人接納。
如果你沒有辦法或能力擺脫「你」不想要的,時間越久,推開的越遠,到最終無法承受時,就會像皮筋一樣彈射回來,讓人痛上好一陣子。要麼讓自己有能力擺脫,要麼學會與其和平共處。
當下問題如果很棘手,又無法一時從本質上解決根本,解決方案就是緩衝,避免問題因暫時無法本質解決而擴展出更大的影響。在可操作性和本質之間找到平衡點就是當下最大的責任與擔當,棘手之時依然執著解決根本,拒絕緩衝辦法,只會讓問題更加棘手,在問題中尋找本質,不容易!
轉身放棄有時候也是很不錯的方法,當自己能力不足時,暫時的迴避,是個不錯的辦法。(有時候指的是該問題不棘手的時候)
無論你想要什麼,往往說明它是你當下還沒有的,此時一定會有「擁有它」的路出現,你可能會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並沒有問題,只要方向正確,哪條路也並非絕對重點,重點是你必須要走,才能有機會讓身體和那顆想要的心合而為一。
人類的行為推動通常只會有兩個原因:愛或恐懼,主動自發的行為目的,其實極少情況下是完全始於無意義的臨界點。無論我們決定做什麼還是決定不做什麼,背後都存在著某種或內在或外在的推動力!而臨界點的兩邊分別是愛和恐懼。也就是說,你的行為始終都在被愛或恐懼操控,從創造了你的行為結果,串聯成你的生活。
智能時代,多數人享用著少數人所創造的智能產品,但從不去思考創造者是如何做到的,被使用的產品是如何展開工作的。
什麼都沒有的人會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什麼都想要的人會迷失,不知自己是誰!
時常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別人讚美我們時難以相信,別人罵我們時瞬間認可。而忽略了真實。真的嗎?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可以讓我們去驗證真實,而非驗證自己的認知是對的。
情商的評判公示之一:情商=嘗試方法的數量*問題擴大前剩餘時間。去看他在處理必須要處理的事情或必要長久相處的關係問題時,在發飆之前嘗試了多少種方法與時間。比如,一件事情在更大的問題出現之前,用了很長的時間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有解決,最後一巴掌解決了,那麼通常可以說他的情商水平還可以。同樣,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從你們開始相處到他第一次對你發飆時的累積時間*這個時間內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他的情商水平。非必要或非必要長久關係的陌生人之間的發飆的時間不能作為情商的評判素材。
「不能讓你滅亡的,一定可以讓你更強大。你不彎腰,誰也無法站上你的肩膀。」(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我最常用的)
很多人都在用情緒,感覺替代真相。所以往往會以點帶面。幾乎任何事物都存在著不完美。如果想要變得更好,想讓自己更舒服,我們完全可以去選擇不在點上去糾結,不餵養自己的糾結。淡化稀釋一個點的好壞比起改善那個點通常更容易。(三維世界,有上下、左右、前後,當你的感覺被某一點所佔據時,你的思維就被局限在了一個特定的維度。因此要用更多的思維視角去看待問題,除了可以看到全面性,別忘了,除了三維還有四維、五維……所以,別讓自己弔死在一森林裡的任何一顆樹上。
當你接受並真正愛自己時,潛力才會有機會竟有你的身體而展現激發,實際上,遠遠不止如此,只有孤獨的身體,沒有孤獨的靈魂,潛力有輻射的。
並非所有的付出和得到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表象結果」。因為有時候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搬運,把自己從ta那裡得的到的傳遞給ta。
蛻變的過程一點也不輕鬆。但你還是得主動, 主動最大的優勢在於至少知道自己在面對什麼。比起逆來順受痛苦要好過的多。自己選擇的路,更容易身心合一。主動後的失敗和沒有主動的失敗,對自己而言,結果是不同的。
當下最大。有些東西註定了要去承擔的,逃不掉,躲不過。
想懷疑就去懷疑好了,反正你是否懷疑都不會影響任何的存在與否。
如果你有目標,方向就是必然的,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如果你長時間沒有接近目標,問題必然出現在方法之上。
道法自然,道對了,法對了,事情自然回歸順暢。國學典籍多為方向,所以更講究智慧,西方的心靈書籍更多偏向方法(方式方法)。
「 多吃菜,多喝水,要早睡……這樣對你好,」這類語言並不是愛的表達,也並非尊重行為,是期望,是要求,是控制。
錢沒有屬性的存在,它會自然的依附擁有者的屬性。
當自己真正放空的時候,就不再有方向的限制。這個過程需要練習,當我們可以撤底的放下頭腦的時候,就接近於空。還可以練習頭腦和空之間自由的穿梭。有些事情還是需要用頭腦去思考選擇,或者說更適合用頭腦思考去促進踐行。所以,頭腦是領導工具。
有的問題用腦子想就可以,腦子是個好東西,該用腦子的時候不要摻雜感覺。
往往很多理性甚至智慧無法有效發揮。這個時候抽離出來站在第三者的角色上再去看自己,相對比較起讓自己保持正念更容易。還是那句話,困難,當下最大。
先試著去感覺什麼是愛、流動,因為你沒有辦法體悟到沒有感覺的東西。
我們會擔心美好的感覺是一場夢總要破碎,甚至常常相信每次一件好事情後面都要跟著一件不好的事。這實際上是「我不值得」「我不夠好」的執念。當我們有一些負面思維念頭出現時,發現它、祝福它、替代它,這樣就可以「破除掉這個自己給自己的詛咒了。
試著把問題交託出去,有些問題不屬於「你」,交託是一種需要練習體會的儀式。
情緒來的時候可以看到,比如在生氣時知道自己當下在生氣,在難過的時候知道自己當下在難過……又或者是知道自己說什麼、做什麼,背後的驅動是什麼,層層揭開。其實只要看到,就療愈了一半。有些東西沒有必要立刻明白,看見並且知道它在那裡就可以了。有時可能是生活的一花一木都會幫助你領悟。
當我們自身能力不足,沒有更大把握搞定一些事情時,還要強迫自己去處理,實際上是一件很不負責的行為,很可能害人害己。
實際上,你能準備的只有你能控制的部分,就像演員排練。如果一件事完全可以人為去完成,或者絕對的在於人為的掌控,那麼努力的練習準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這件事不能完全憑藉人為去完成,就把事情的成敗的交託出去一部分,或許不會超長發揮,但多少可以減少因緊張帶來的影響。
試著有意識的去練習區分什麼是頭腦想出來的,什麼是頭腦感知到的。
今天你所遭遇的不幸,很可能是曾經自己投放出去的,經過了無數流程之後的迴向,無數次的被放大而迴流到自己身上。只是這個過程繞的圈子太大,以至於自己無法看清楚。
能量可以通過外在來配合影響內在,比如穿溫暖的衣服,佩戴有價值的珠寶,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感覺。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期待不會令人失望,就是一切的成長和變化。
如果可以實時觀察到自己的情緒是很好的覺知。它們出現時可以更深入的去有意識的去察覺他們背後的秘密,它們出現的原因是什麼?是自己在擔心什麼?還是自己想要的沒有順利的到來?去一步步的接近本質。
慈悲是用來放過自己的,比起原諒別人。如果實在想不到就去聯想,其實每個人都會為這個社會世界或多或少的做出過他的貢獻因此而有人受益,很可能別人的受益對你也有幫助。其次是可憐他……憐憫之心一旦出來,恨的情緒瞬間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
去察覺自己在開心的時候身體會有怎樣的感覺。沒有必要只去察覺自己不好情緒時的感覺。不好情緒時身體的心裡的感覺可以用來當作「反面教材」,愉悅情緒時的感覺則可以「加以利用」。
有些人學習只是需要裝滿自己,張嘴閉嘴滿腹經絡,有人學習是為了應用於生活,工作和成長。
在冥想初期之後,會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無感」狀態(主要原因是身體逐漸適應了新的體頻),這時候通常是接納性和開放性最好的階段。此時再進行冥想或者相關的身心靈學習,我們會發現理解力甚至悟性會有更大的提升。
親密關係中,不要追求絕對的男女平等,只要生孩子的是女人,就永遠不存在平等,允許這種事實的存在。其次,不要忘記平等不等於不公平。
冥想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的畫面,感覺,看到即可,不深究,不追思。畫面很快便會替換,最終消失。它是醜陋還是可愛無需評判……
真相若被見到,其實都是友善的。(這個現象在90後員工身上多被體現)
在很多人的損失之下,仍然可以豐盛的生活,幾乎不太可能。
親密無間的融合是分離的開始,能夠持久的愛是尊重雙方的界限的。
要求自己或對方完美是不人道的,帶著過錯的平凡是完美的。
如果我認可自己和他人,那麼我就可以放下一個認為我和他人應該變得更好的幻象,這個幻象擋在我們和真實之間。
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完全的接納,或多或少都有些懷疑,所以很多東西不得以體驗。
我們不允許有自己無法解釋的事情存在,這樣可能會讓我們體驗無知。你只有經歷了,才有機會發現原來自己都是之前自己「想像」出來的可怕,只有經歷了,才有機會評判這是真的么。全然的開放,接納任何的可能性。當我們面臨自己恐懼的那一瞬間,恐懼就會消失。
對於語言是否有具備暴力因素,一方面語言取決於接納者,如果沒有評判心,語言很難承載暴力;另一方面,也要看錶達者的開放性、平等心和自我突破。
每個人都在背負著自責前行,又常常在愉悅中愧疚,實際上,這都是我們曾經的苦難埋下的痛根—苦難記憶。但,這是真的么?
高度之上,所有的故事,道理……都是一致的,從不衝突,不同的是豐富多彩的描繪。
察覺是改變的機會,痛苦是變化的過程。
大腦通常不允許有自己無法解釋的事情存在,因為這樣可能會讓我們體驗到「無知」。我們不允許自己接納自己無法驗證的東西。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完全的接納,或多或少都有些懷疑,所以很多東西不得以體驗。有時候需要先接納,好多神奇才可以得到驗證和體驗。
一切不接地氣的修行,都是走火入魔,真的沒必要追求什麼靜如止水,空即是色,那樣更適合歸隱於山林之中,不然難免被我們摯愛的親朋好友們投來不解的目光來給我們阻力,有點江湖氣挺好,落得安然自在,反而更會影響他人。(不要迷信修行,一切都不是法術,按部就班的做就會得自在。而是在實踐中去明白,去體悟。)
局限的擴展,讓我們可以接納更多的可能性,擁有更廣博的世界……
我們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當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好時,便會懷疑自己所擁有的。這絕非正觀也非正念,而是我們對苦難的習以為常。去看到念的無意義,無論好的還是壞的,全部都僅僅是一個念頭而已,念頭本身不具備任何力量。當我們抵抗或恐懼或愉悅之時,念頭會因此獲得能量,逐漸生長。同時勇敢面對,試問這些念頭是真的么?
思維的改變可以從打破原有的習慣開始。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習慣中,隨波逐流……
物質,思想,念頭,能量……一切都追求著永生或者繁殖,存在即必要,存在即合理,任何的存在都因此而不斷的變化,進化,追求更好的存在機會。大到星球與星球,國家與國家,小到企業規則文化,家庭關係模式,皆是如此。
等你有勇氣犧牲本身擁有的而奉獻之時,感覺就會不同。這樣不會涉及到自我價值,反而會激發出無限可能。
部分摘選,待續……
https://u.wechat.com/EBcLUk0SiEBr3NsA28pPyw4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