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生家庭看人性的複雜與糾結

如果你想從底層窺探什麼是原生家庭,那麼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請先和我共同思考如下問題:

什麼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又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這些影響背後的運行機制又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會有這些影響?

我們該怎麼辦?

正文:

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的人一定是個天才。後來的人若是把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經常掛在嘴上的話,鬼才知道他們想要幹什麼。

事實上我其實還是蠻排斥「原生家庭」這個詞的,而且我也盡量會避免去使用它。原因也很簡單,這個詞被很多不清楚其含義的人給用壞了。

好了,咱們就先不賣關子了,我們來看一看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以及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和其背後影響的機理。

所謂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也就是我們還沒有組建新家庭之前的父母家庭。

而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原生家庭,其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我們在家庭角色上的學習和效仿的對象,家人之間互動的關係等等,都會影響我們日後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和每一段過往必將對我們產生或大或小或輕或重的影響。

明明這麼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可為什麼「原生家庭」被炒的這麼火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建立兩個基本的認知:

其一,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深遠而且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二,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其背後起作用的心理機制。

第一點認知,其實很好理解和接受。由於那時候我們的理性並不健全,而且心靈還很脆弱,所以對於外在的影響,基本上是採取照單全收的姿態。故而說「原生家庭」對於我們影響深遠也就不足為奇了。譬如我們常說的「有什麼樣的一個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是這一認知最好的註解。

至於第二點,解釋起來會有一些麻煩。但是,若是不把它理清楚的話,我們其實會一直被「原生家庭」這個詞所困住。因為對於那些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其準確含義的概念,我們要麼採取極力否定的態度,要麼是盲目地頂禮膜拜……這是都是困住我們的根源。

是的。那麼,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如何在我們身上起作用的,其底層的機制又是什麼呢?

咱們要想弄明白「原生家庭」起作用的底層的心理機制是什麼,就需要在腦海當中架構起兩個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個叫「自戀」。

一個叫「對權威的期待」。

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每一個人最底層的心理當中都有一個最本質的自戀需求。自戀有兩層表現,其一是我是對的;其二是我比你要好。

但問題是,作為孩提時代的我們,自戀的心理發展的還不夠完善,它是比較弱小的。因此呢,它就需要外界對它的肯定和支持。

這個需要外界的肯定、支持和鼓勵,我們就把它稱之為「對權威的期待」。

那麼很顯然,父母對於弱小的我們來說,其實就是我們第一任,也是最最最重要的權威。我們對權威的期待,亦即對父母的期待。

好了,有了這樣兩個最基本的認識,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原生家庭是怎麼對我們產生影響的了。

很簡單,在我們從小到大的這一個過程當中由我們最本能的自戀需求和對外界權威的期待的共同牽引,一同塑造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基本認識和價值判斷。這些包括我們的行為模式,我們對於關係的處理方式,我們習慣的養成等等等等。

說的不夠明白?

那換句聽的懂的:父母是我們的權威,而我們的自戀處於比較低級階段,故而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才能得以滿足。因此父母是塑造我們一切行為模式的關鍵人物。

你看看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取悅我們的父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也就知道了。那些叛逆的孩子,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得到父母的關注罷了。對了,樊勝美擺脫不了她的家庭,就是擺脫不了其父母權威的控制罷了,它每每給家裡打錢其實也是滿足自己低級自戀的需求——苦了自己而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之所以花了這麼多的時間,跟你把原生家庭的概念以及它起作用的底層心理機制說明白。其原因就是想告訴各位,如果你不知道這背後的機制的話,那麼即使你知道「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也對你沒有任何的用處,相反還會成為你的障礙。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就我們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來看,那就是很多人都在用「原生家庭」作為一個幌子。舉例來說,我們常聽到的語式就是「我今天之所以如何如何,那是因為我從小家庭環境怎樣怎樣」。

在這裡面「原生家庭」,只是他用來進行自我維護和內心自恰的一句託辭而已。在我看來,這個招數極其地惡劣,而且有著非常明顯地推脫責任的嫌疑。更要命的是,這種觀念會真的將他困在原地,困在那個活生生的「原生家庭」裡面。

至少我的觀念非常地明確,那就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動不動地就把那些有的沒的的東西推給那些虛無縹緲的概念。記住,概念是用來幫助我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有問題咱們解決問題,有事情咱們處理事情,就事論事該有多好!

好了,我們繼續回到今天所討論的關於原生家庭的這一條主線上面來。

前面我所說過那個第一個提出原生家庭概念的人,一定是個天才。那是因為他找到了一條通過對原生家庭的追溯來改變自己命運和行為的路徑。而這背後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實,那是因為他掌握了原生家庭起作用的機理。

通過這一機理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啟發呢,尤其對於我們這些木已成舟的成年人來說?

首先,自戀是我們的一個底層心理,但問題是自戀也分等級,有高低之分。

在我們年幼之時,由於自身能力和心靈的脆弱,我們不得不去藉助外在的權威對我們進行認可,以達成我們的自戀。然而當我們成年過後,我們其實就有了兩條路徑可以走:

第一條道路就是我們可以主動地選擇一些人或一些理念作為權威來引導我們,而這個權威則完全沒有必要是父母,如果你和父母分歧比較大的話。

第二條道路,那就是升級我們的自戀。你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非常難以改變,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我們都是自戀的,我們覺得自己目前所呈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應該如此」。因為這是證明「我是對的」的最好方式。

那怎麼改變這一點呢?

其實就是保持覺察,保持對自己的不斷認識。而當你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其實就是對你內心深處最固執的自戀,產生一點點鬆動的時候。也就是你的內心深處開始慢慢的去升起一個聲音——我未必是對的,的時候。

這就是改變的開始!

末尾,我想要說的是,今天的我們是長時間慢慢形成的,所以呢,改變也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著急,慢慢來。保持對於自己的覺知就是勝利!

參考文章:

談談自戀——人性的根本!

冥想時刻:

覺知即一切!


推薦閱讀:

TAG:原生家庭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