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 2018 年度小結「上」
歡迎關注專欄作者 ins 賬戶:rickidai
-
行業的年度小結,算是這個專欄的招牌內容之一了。今年我在標題里去掉了「國際」兩個字,因為國內運動品牌在行業里的影響力越來越不可忽視,並且也確實在 2018 年完成了許多行業頂尖的產品和營銷事件。因此年度小結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
本次年度回顧會分為三篇。「上」會集中在行業的趨勢分析與總結;「中」則是關注所有主流品牌的動態;「下」將聚焦行業的核心產品和人物。
建議看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回顧一下過去兩年的小結,尤其是去年的。很多今年的行業大勢,其實在 2017 年已經有了苗頭,也都在文章里有所提及。並且三年的內容連著一起看,更能了解到行業本身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DHLLL:國際運動品牌 2016 年小結
DHLLL:國際運動品牌 2017 年終回顧
-
從 2015 年開始,運動品行業經歷了整整三年的高速發展。在這三年時間裡,原本強勢的品牌開始了超高速的發展;曾經在垂死邊緣的品牌再度復活;而很多不溫不火的牌子,也能穩穩拿下高個位數的增長。健康和運動的生活方式,以及,休閑和舒適的穿著需求,成了全球年輕人的主流消費趨勢。各大運動品牌都在分享這一股行業紅利。
就看看上海的淮海中路吧。過去的三年時間裡,耐克阿迪FILA彪馬UA銳步ASICS都在這裡新開/翻新了自己的旗艦店。而諸如 Reebok,Umbro,Joma,Diarora,這些曾經消失在視線里的品牌,都紛紛在全球/中國重新開店擴張,再度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三年也是整個行業新科技,新產品和新玩法層出不窮的時間。Boost 的強勢統治,4% 和 4D 的鋒芒初露,Kanye,Rihanna 與 Virgil 的強勢入局,奢侈品牌的試水嘗試,動畫片電影玩具等聯名方的精彩紛呈,讓原本玩法比較保守的運動品牌行業一下變得精彩紛呈。Stan Smith,NMD,Creeper,YEEZY,THE TEN,各類精彩的產品和合作層出不窮。此外諸如 N9000,PUMP FURY 等小眾鞋款,也都收穫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各類精心製作的聯名層出不窮。
然而到了 2018 年,行業整體進入了調整期,營收增長也進入瓶頸期。全新的頂尖科技需要時間來孕育和調試才能實現量產,曾經火熱的諸多營銷模式也逐漸失去了新意,各色聯名方也暫時無法再找出版圖之外的選擇。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athleisure 的大風也已經颳了三年多,各類鞋子也都買了不少。在需求沒有提升的前提下,如果產品和營銷上沒有新的刺激,消費者也很難再有如兩三年前一般的購買慾望。
行業的熱乎勁沒有了,紅利沒有了。原本動動手指就能做到的生意指標,現在需要彎腰下地了。因此,2018 年成了考驗運動品牌們基本功的一年,它們需要依靠品牌自身的積澱,營銷手段,渠道多樣性,零售形態和能力來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營收。或者說,讓自己避免下滑。沒有炸裂科技,沒有爆款產品,沒有超頂級新明星。今年整個行業都缺少這樣的「超級英雄」,只能依靠拳拳到肉的打鬥。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我們再次領教了耐克領先全體同仁的實力,也再次認識到了千年老二阿迪達斯和領頭羊的差距。過去三年的「失勢」,並沒有讓阿迪達斯從本質上縮短和耐克的差距。
在這一年,耐克以 Sneakers App 為核心,率先將品牌的電商發展帶入了高速期,遠遠甩開了曾經先發制人的阿迪達斯;隨後又在上海南京東路開設了全新的零售店,向消費者展示了完全不同的零售理念;選用 Colin Kaepernick 作為「Just Do it」三十周年的主角更是顯示出耐克在市場營銷方面的強勁的勇氣,創新和掌握力。
在 Virgil 扛住 Kanye 之後,阿迪達斯在實實在在比拼拳腳和能力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除了不斷簽約明星代言產品之外,阿迪達斯似乎不知道怎麼去做營銷了。電商渠道的發展也遠遠落後於耐克,而開在耐克 001 對面的亞太旗艦店更是表現平平,難以媲美對手的光芒萬丈。
行業兩大領頭羊直接的直接對比,直接體現出了行業在 2018 年整體的變化。
說實話,真要比拼新產品的話,阿迪達斯今年的新品並不落於耐克的下風。但在行業整體大勢不理想的情況下, 想要賣出產品,就需要從營銷到渠道的一系列組合拳。P.O.D. 的失敗,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產品不行」,而是阿迪整個 Go to Market 的弱勢體現。 耐克能在今年把 AJ 1 這盤冷飯超出全新的高度,正是從營銷到渠道的整體強勢。
說到 AJ,這正是今年行業大勢的一個縮影:各家在產品上沒有「明顯的」突破和進展,但依靠著完全不同的營銷方式,多元且有趣的渠道組合,以及不斷的配色和聯名,依然能為品牌帶來大量的銷售。AJ 之外,YEEZY 和 龍珠系列 也是非常好的例子。只是…龍珠系列 是一個比較負面的例子。
經過這一年的洗禮,明年開始,「電商」,「創新營銷」,「更強的零售終端」一定會成為各大品牌廝殺的主戰場。以 4% 和 4D 為首的產品和科技會逐漸進行主戰場,但整體缺乏新意的產品大背景,會讓「基本功」的對決成為重中之重。
-
之前說到,2017 年是暴風雨的前夜;而即將過去的2018 年,大風大雨已經是隨處可見,洗牌和調整也如期而至。接下來的 2019 年,行業環境對所有品牌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第一批真正掉隊的也許很快會出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