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別人,因為沒有安全感
01-23
作者 生活簡筆錄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顧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要學會寬容別人,體諒別人,卻沒有人叫我們去做一個任性的孩子。
圖為《被嫌棄的松子一生》劇照
1./ 松子 /人這一輩子,最該討好的是自己·
主人公松子,她明顯有著「討好型人格」。小時候,妹妹體弱多病,父親只疼愛妹妹,對松子從來只有責罵。但是有一天,松子突然發現,自己搞怪扮鬼臉,能引起父親的注意力,還能看到父親難得的笑容,於是這個漂亮的小女孩,扮丑幾乎貫穿了她的童年與青春期。在原生家庭中缺愛,長大後的松子就無比渴望愛。她對愛的強烈需求導致了她對男朋友的無底線妥協。男朋友第一次打了她後,發現她依舊笑臉相迎,所以下一次會更肆無忌憚把松子當出氣筒。武志紅曾說:我們擁有討好型人格,是因為怕被拋棄。松子年少怕被父親拋棄,長大後怕被戀人拋棄,她始終沒有安全感,而是習慣性地活在別人的情緒里,她一輩子都是一個好人,卻最終一個人孤獨地死去。圖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松子死前在牆上一遍遍寫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她仍以最卑微的姿態,承擔了一切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她所不知道的是,她這一輩子討好了很多人,唯獨沒有討好自己。2./蔣方舟/我再也不想去討好別人了!《奇葩大會》蔣方舟實力吐槽李誕,剖析「討好型人格」引人深思!_騰訊視頻 蔣方舟在一期節目中自曝了自己為了對抗這個「討好型人格」,獨自在異鄉待了一年。並引用金句總結:「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愧疚才是最大的負能量。」這兩句話擊中了無數個人的柔軟的內心,因為太多的人都有共鳴,自己也曾討好過,或者正在討好著。 蔣方舟是誰?年少成名的少女作家,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12歲和余秋雨一起接受採訪,2012年清華畢業,就任《新周刊》雜誌的副主編,當年24歲。
金燦燦的簡歷,簡直就是人生贏家的蔣方舟居然自認為是討好型人格。那我們普通人是不是就更沒資本去「任性」了?顯然不是,並且也可以總結出討好型人格和一個人是否「優秀」也沒有必然的關係。我們可以聽聽蔣方舟的發言,因為這不只是針對「討好型人格」的。 人生短短數十年,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很多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活的很累,他們自己也都知道討好會喪失自我,會令他變軟弱。但是儘管懂得很多道理,卻仍然在生活中習慣性討好。 因為,這些人內心特別敏感,可以體察到別人細微的心思,並隨時準備奉獻自己、成全別人。 他們自己好像沒有需求,滿足別人的需求就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他們好像不會吵架,和別人起衝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別人和自己起了衝突,往往也是最先道歉的那個人,維持「表面和平」 討好者甚至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生氣,我生氣了是不是顯得自己特沒理,特小氣? 悲觀的看,討好者們如果不經歷心理諮詢或者遭受數次致命的傷害,是不會走出討好的困境的。 討好別人,因為沒有安全感。我們說現在很多人都是巨嬰,討好者也是,他內心還沒長大,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是弱者。那麼,擺脫困境的第一步就是告訴自己,我是個200斤的成年人了,該對自己負責了。
別人沒有我,照樣活得很好,每個人都有自己該生活的軌跡,即使我不幫他,他也不會過得很差。
而且,跟別人索求關注和愛,註定是痛苦的。像一個乞丐,只能靠別人的施捨過活,多慘。但是童年的缺失,現在無法彌補,那就不要在今天繼續創造缺憾,適當的放過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那就真沒人會愛你了。說的容易,做起來難,把自己平時感覺到不開心的事情寫下來,看看哪些是可以不做的。試著拒絕,試著說不,你會知道拒絕別人也沒那麼可怕,別人也許是無心的一句,卻在你心裡烙下痕迹,傻不傻?跟健身一樣,想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做,沒人逼你。「每個人都有一個他獨特的價值,在他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他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那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http://weixin.qq.com/r/FS_9pZ7Eg8P8rdrG93o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安全感 | 人際交往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