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才是檢驗真愛的重要標準?
最近朋友問我結婚彩禮應該給多少?
這真是難倒我了,地方習俗不同就沒有統一的標準,更何況放在現在很多地方也都不存在彩禮一說。
但是朋友卻突然難過起來,最近雙方家人商討婚禮的事情,結果卡在了彩禮上,本是件高興的事情卻讓他們陷入兩難的境地。
說起彩禮這件事,有多少戀愛止步於婚姻門外就有多少對戀人背道而馳。
關於彩禮的傳統嫁娶習俗其實是基於男尊女卑的性別文化。
一直以來的觀念都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就是夫家的人了」,而這無意間將男女的主從關係暴露的徹徹底底。
支付彩禮本身就是男尊女卑的最直觀的反映,「娶」是獲得,「嫁」是失去。因此女方家理直氣壯地向男方家提出彩禮作為補償。
而作為女兒,不懂小時候教育「男女平等」的媽媽們,在彩禮上卻不依不饒的一分一毫不肯退讓。
這時候媽媽們可能會說:「我們要彩禮不是為了自己,這就是考驗男方家的誠意。」
「考驗」多麼可怕的一個詞!
如果說把結婚彩禮的多少用來衡量對方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或者衡量對方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重視程度,那麼問題來了:
誰給誰多點?
誰給誰少點?
還是兩邊給的一樣多?
彩禮最終歸誰?
這就是相當於在感情中把你愛我多一些與我愛你多一些進行較真。這樣試探和考驗的得寸進尺只會傷害兩人之間的感情,所謂真心不能夠試探,人性也不能夠用來檢驗,不然為何還不斷發生彩禮棒打鴛鴦的悲慘。
結婚為什麼需要給彩禮?
除了考驗一說,還能找出一些有理有據的理由,比如:
這是父母為小兩口婚姻後的生活添磚加瓦。
無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都希望在婚後的生活條件能夠好一些,婚後的生活也會因此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所以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我們會發現結婚涉及到的彩禮無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給的,最後都會歸於小兩口。
不管是男方給女方還是女方給男方,不管是哪一方給的多哪一方給的少,不管是哪一方吃虧還是哪一方賺到了,想問一下:
「事情都會那麼平等和理想嗎?」
其中一方家裡條件可能沒那麼好,或者說其中一方家裡的條件沒有另一方那麼好,就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的少一些,在這種家庭相對不平衡的情況下,矛盾常常發生。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女方父母的想法上。有的女生父母出於對方的態度不錯,工作也上進,自己出得起也願意出,於是有不少姑娘和男友結婚,房子可能都是自己父母買的,壓根沒有男友或者男友父母什麼事(同樣的情況在男生身上同樣如此)。
另外一種情況,其中一方父母沒有那麼通情達理,即便有,也不給,即便有,要給也不能讓自己女兒或者兒子吃虧,即便有,要給最終也是要有的賺且還要放在自己腰包里的。
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父母都有,如果你遇到通情達理的父母,且另一方的父母也通情達理,並且兩家父母還都對自己兒子或者女兒的另一半很滿意,那是我們的幸運。
但大多數遇到的雙方父母是一個普普通通有優點也有缺點的父母,既沒有通情達理到非常,也沒有不通情達理到非常,對於結婚彩禮這事,或多或少會有分歧之處,解決得好的,小兩口步入婚姻,解決得不好的,最終鬧得個一拍兩散。
其實我們都是這個不同地域下結婚彩禮習俗上的衝突下的受害者。
其實,彩禮本身沒有錯,適度的彩禮更添幾分喜慶!但現在大家議論是遠遠高於正常收入的天價彩禮這樣沉重的社會話題。
「天價彩禮」現象在全國各地農村普遍存在,近年來受奢侈攀比之風的影響,農村結婚彩禮習俗日漸變味。
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超出能力範圍的高額彩禮,讓許多家庭「望妻興嘆」,讓廣大適齡青年「婚不起」。「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婚回到貧困線」是一人結婚、全家負債的真實寫照。
原本只是形式的東西,現在已經成為了衡量愛情的尺度,彩禮漸漸的轉化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角色。
當婚姻變成一蹴而就的買賣,看似體面實則打臉。彩禮雖說可以帶來一些東西,而建立在天價彩禮上的婚姻卻是脆弱不堪。
推薦閱讀: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