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新手必看——建盞快速入門

「民藝坊」之前的文章,主要面向對建盞已經產生興趣、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有盞友問道,跟完全不認識建盞的親朋好友介紹建盞,該怎麼說?好像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也無法很通俗地解釋建盞為什麼吸引人。

所以我們發布這篇文章,解答基礎問題。如果沒接觸過建盞的朋友,能通過此篇文章,了解並喜歡上建盞,也是一種緣分。

1.建盞的前世今生

2.建盞特別的製作用料

3.哪種建盞器型更受歡迎

4.建盞的神秘釉色之美

5.簡單四招輕鬆辨別真假建盞

6.選購建盞的四大技巧

7.建盞真的有毒嗎

8.宋人是怎麼用建盞「鬥茶」

9.建盞喝茶有哪些神奇好處

10.掌握三招輕鬆養出七彩建盞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1. 建盞的前世今生

要了解一樣東西,從它的歷史文化了解。建盞,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是宋時皇室御用茶具,因產自宋建州府建安縣(建陽市水吉鎮後井村一帶),故稱為建盞。它是黑瓷之代表,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建盞是對建窯燒制而成的黑釉瓷的總稱。兩宋時期,由於鬥茶風尚盛行,建窯燒制的精品專供宮廷使用,是黑釉瓷的代表性瓷器。這種瓷器在日本、台灣被稱為天目釉。後井村當地人稱建盞為烏泥盞、寶碗、黑碗、烏碗。

建盞珍品是在數千萬以上的建盞中通過比較挑選出來的少數優品,是在宋代狂熱鬥茶這個背景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過程中產生的,它們是真正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陶瓷產物。建窯生產現存日本東京靜嘉堂的曜變天目是國際公認的天下第一名碗。國內許多博物館和世界一些著名博物館都收藏有建盞,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陶瓷藝術的瑰寶。

2. 建盞特別的製作用料

坯泥選擇:選取宋代建窯窯址(今建陽市水吉鎮後井村)附近的原礦土作為坯泥,因為含鐵量高,燒成後呈現「鐵胎」特質。

釉料配製:選擇宋代建窯所用的原礦釉石作為基本原料,再輔以當地的紅土和草木灰等,球磨成漿,過濾備用。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建盞的燒制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 13 道工序。

要燒制一個好的建盞,成品率非常低,有時燒出一窯全是瑕疵品都有可能,可謂是千里挑一,更完美的要萬里挑一。

做好一個精美而漂亮的建盞不僅要把握好上面的每一個環節,對溫度的把控也極其重要。所以善待你手上的盞,因為這些是燒盞大師的心血。

3. 哪種建盞器型更受歡迎?

建盞造型的共同點是碗口大,圈足小,狀似漏斗。業內根據口沿、腹部和底足的變化,將建盞分為束口、斂口、撇口、敞口四種類型。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每類還有大、中、小之分,其中中小器型居多。大型的器型口徑在 15cm 以上,中型的口徑在 11cm-15cm之間,小型的口徑在 11cm 以下。下面我們來分別看一下。

01 、束口型

束口的特徵:口沿曲折,外緣向內凹,內壁這相應形成一周凸圈(注水線)。

宋代鬥茶用的就是束口盞,12.5 公分的束口盞為標準的鬥茶器。從目前出土和傳世建盞來看,也是束口盞的數量最多。而束口盞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器型。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02 、斂口型

斂口的特徵:口沿微向內收斂,整體造型呈豐滿狀。市面上常見的有禪定杯,般若杯、雞蛋杯等。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03 、撇口型

撇口的特徵:口沿外撇。盞腹有明顯弧度。撇口盞比較具有觀賞性。盞腹的線條和盞口是否向外延伸是區分敞口盞和撇口盞的關鍵所在。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04 、敞口型

敞口型的特徵:外壁斜直,輕微有弧度。基本都是接近直線的。其實這種就是咱們經常說的「斗笠盞」,因為此類盞整體造型像極了斗笠,所以就形象的這麼去叫了。

對於初識建盞的朋友,有時候會分不清敞口盞和撇口盞,有時候也容易把斂口盞和束口盞弄混。其實,掌握了每隻盞型獨特的特徵之後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撇口盞和敞口盞區別:

首先看口沿:撇口盞口沿明顯外撇,而敞口盞口沿沒有外撇,比較利落;其次看盞腹:撇口盞盞腹有明顯弧度,而敞口盞盞腹外壁斜直。

束口盞和斂口盞區別:

束口盞與斂口盞的區別在於斂口盞沒有一圈內折凹槽俗稱注水線。

4. 建盞的神秘釉色之美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建窯釉色分為兩大類:黑色釉和雜色釉。建窯黑釉在高溫(1300 度)熔燒過程中,將單質鐵從釉和胎里還原出來,根據窯內火候的高低和氛圍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的花紋。這種花紋的產生難以預見,難以把握,使用同一種釉,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也是建盞的「天成」原則,如果加人不同的化學物質成份,就不是真正意義的建盞。

建盞黑色釉主要有烏金釉、兔毫釉、油滴釉。

雜色釉主要有柿紅釉、茶葉末釉、青釉、龜裂紋釉、灰皮釉、灰白釉、醬色釉,都屬於火候不夠高,或者火候過高的產品。此外,還有彩虹斑、異毫盞、鐵鏽斑、虎皮斑等。

不同釉色的燒成,溫度從低到高依次為茶末釉→烏金→油滴→兔毫→醬色→柿紅。

曜變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曜變是建盞中可遇不可求的寶物,說是「千年難求,萬量無一」,是燒盞人夢中而又為之奮鬥期待的東西。其實,「曜變」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則的圓點 ,圓點呈黃色,其周圍煥發出以藍色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

至今僅存的三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全部收藏於日本,被日本稱之為國寶,分別存於靜嘉堂文庫、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和大阪藤田美術館。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兔毫釉

兔毫是建窯最典型且產量最大的釉色品種,宋人對於建盞釉色的喜好傾向以兔毫為主,這種傾向甚至使人們常以「兔毫盞」作為建盞代名詞。 「兔毫」是在黑色底釉中透析出均勻細密的絲狀條紋,形如兔子身上的毛髮,兔毫中又根據顏色不同,分為「棕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兔毫以細密、修長、清晰、碗壁內外都從碗沿到碗底分布均勻密集為 上品。

銀兔毫以毫色雪白、發亮為上品。金兔毫和藍兔毫則以金光、藍光燦燦為上品。

也有三色集於一盞,稱為「三色兔毫盞」。宋徽宗在其所著的《大觀茶論》中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就是這個意思。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油滴

油滴釉是黑釉的特殊品種之一。

特點是在釉面上散布著許多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大小不一,大的直徑達數毫米,小的只有針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

油滴釉屬於結晶釉,由於燒成時鐵的氧化物在該處飽和狀態,並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從中析出晶體,從而形成「油滴」斑。

有人說油滴盞與鷓鴣斑盞是同一種,只是不同的叫法罷了;也有人說油滴盞與鷓鴣斑盞有本質的區別。

鷓鴣斑與油滴釉,你是否也分不清呢?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油滴和鷓鴣的區別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油滴」釉面上結晶斑基本呈圓形,仔細觀察圓斑中心可以看到一個不同顏色的圓心。而「鷓鴣斑」上的結晶斑呈現不規則形,觀察不到圓心,在晶斑內部有魚鱗狀條紋或細絲狀條紋。此外,「鷓鴣斑」釉在盞的口沿部位有明顯脫口,下部呈垂釉現象;而「油滴」釉就沒有這種現象,口不脫,底不垂。

建盞油滴有灰色→褐色→銀白色→銀藍色→金黃色→彩色,這個次序能體現出燒制難度與美感的統一。其燒制難度區別很大。無法用數字來描述。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柿紅釉

柿紅釉是建盞釉面的一個品種因為燒造出來的釉面顏色和柿子成熟後的紅色類似,所以取名為柿紅釉建盞。柿紅釉是建盞的高溫產品,很適合喝茶特別是岩茶、普洱茶,盞越養越漂亮柿紅釉釉面光澤不強,紅褐色釉面深紅色加晶點。窯溫太高,斑紋析出太多、太密,掩蓋了釉的底色,或是還原不足又或者是坯中氧化鐵含量過低,都會出現這樣的品種。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茶葉末釉

茶葉末釉是建盞釉面的一個品種。一般為青色或綠色,常伴有冰裂紋,茶末釉的顏色越綠越清澈,玻化程度高有冰裂紋品質就越好,價格也越高。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灰皮釉

灰皮釉是建盞窯變釉的一個品種,釉面一般為灰色或深灰色。施釉較均勻,釉面有突出狀,在泛灰色的釉內有一層薄薄的黑色。當然還有一些灰白釉、龜裂釉、醬釉、彩虹斑、異毫盞...

5. 簡單四招輕鬆辨別真假建盞

真假建盞其實業界早有定論,無鐵胎非建盞!這是檢驗真假建盞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最核心的。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⑴建盞的底胎顏色一般為暗黑色或灰黑色,不僅是外胎,內胎也黑色。

⑵放桌子上後,拿筷子敲打建盞有類似金屬碰撞的聲音。

⑶胎底粗糙,建盞才能達到既透氣又保溫的效果。

⑷胎土只能取自福建省建陽水吉一帶。

現在市場上的一些建盞,胎的顏色很淺,失去了建盞的精髓。大部分胎底使用了化妝土,胎底黑色內胎並不黑,是其他顏色。在茶城、展會上,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建盞,斑紋與建陽建盞看上去沒有有很大差別,而且價格相當便宜,類似這樣的建盞就值得注意了!它可能是其他地方生產的,並不是產自建陽!

這類建盞沒有建盞特有的原材料,而是用其他土壤並且添加了一些其他原料和元素,而不是用建陽當地的原礦土和原礦釉燒制的,可能用了一段時間後會褪色,沒有光澤感。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假建盞!

6. 選購建盞的四大技巧

選購建盞的方法有很多,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輕鬆可以挑選出您喜歡的建盞。

1. 看器型

對於一件建盞精品來說,一定要滿足沒有明顯變形,表面不開裂,無氣泡,針眼少這幾個條件。

同時還要仔細觀察器型是否周正,可以將建盞倒扣到表面平整的桌子上,觀察其盞口和桌面是否有間隙,如果會左右晃動,則說明變形嚴重。

2 、看斑紋

如果要購買兔毫盞的話,可以依照宋徽宗提出的「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這一標準進行選購。也就是說,好的兔毫盞斑紋的底色應該是青黑色,即黑中帶青,而不是那種「死黑」色。兔毫斑紋要盡量長一些,分布不稀不緊且具有三維立體效果,尤其是兔毫能夠從盞口延伸至盞底者為最佳。而如果要購買油滴盞的話,最好是選購那些油滴斑放清所可見、斑點大小不一,盞內外斑點分布均勻飽滿,且有些是獨立的斑點,而不是斑點模糊一片的。

3 、看胎質

建盞最大的特點表現在胎體就是「鐵胎」。鐵胎的特徵是: 胎體厚重,胎底粗糙,才能達到既透氣又保溫的效果,顏色一般為暗黑色或灰黑色,叩之有類似金屬碰撞的聲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胎土只能取自福建省建陽水吉一帶,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喜歡研製建盞的陶藝家都要使用建陽水吉的胎土。

4 、看釉料

好的建盞必須使用建陽當地的釉料。有時看到一些斑紋粗大且十分炫目的「建盞」,就不是用建陽當地產的原礦土和原礦釉燒制的。由於每一位工藝師都不會把自己的釉料配方公布出來,所以要了解釉料是否添加了非礦物原料也是件比較難的事情。

所以建議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建盞,詳細了解所要購買的建盞是出自哪位工藝師之手,盞上有沒有工藝師的落款或者證明也值得注意。此外,購買建盞時還要有「容忍的心態」,要能夠欣賞其中的「殘缺美」。

建盞的成品率比較低,想要一件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完美的建盞是十分難得的。

7. 建盞真的有毒嗎?

建盞表面有很強的金屬感,敲擊有金屬聲音,第一想到的是會不會不衛生?是否有毒物質在裡面?喝茶會不會對身體有害?相信很多人也會和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

有人非議建盞有毒,這是謠言。有毒無毒主要從兩方面看,一個是陶瓷原料,一個是燒成。

真正建盞必須是建陽坯土、建陽原礦釉。泥料釉料是否安全,還看燒成溫度,高溫瓷優於中溫瓷和低溫瓷。高溫一般指 1280 攝氏度到 1350 攝氏度。建盞是在這樣的溫度燒制而成的,有害物質都消失轉化了。

真正建盞是鐵系高溫自然結晶體,斑紋一次自然形成,沒有任何人工合成色釉,不是色釉彩繪,也不是二次上釉二次燒制。

建盞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在建陽當地收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並在全國多個地區都有建盞協會,截止目前,當地建盞協會和有關部門送檢建盞樣品 80 多批次無一存在安全問題。

所以高溫瓷器建盞和玻璃器皿是一樣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8. 宋人是怎麼用建盞 「鬥茶 」

中國是茶的故鄉,更是瓷的國度。茶文化和瓷文化相互輝映、不可分割的唯一代表物就是建盞。

我國的飲茶習俗在唐代中期已蔚然成風,並開啟品飲藝術的先河,但飲茶的方式主要是煮茶法,先燒水煮茶,然後將煮好的茶用瓢向茶盞分茶。飲茶時要將鮮白的茶沫,咸香的茶湯和柔嫩的茶末一起喝下去。到了宋代,飲茶方式改成了點茶法,其比煮茶更講究。宋代的點茶用的也是團餅茶,先將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羅篩過,茶粉越細越好。接著候湯(燒水),用沸水沖洗後,將適量的茶粉放入茶盞,先少倒點開水,將茶粉調勻,稱調膏。再從四邊注入沸水點茶,邊注水邊用茶筅擊拂成懸浮液,湯花色白,在盞邊無水痕為佳品。然後將有茶末的茶湯一起喝下。

用點茶的方法來比賽茶和茶湯的質量,稱為「鬥茶」,又稱為「茗戰」。鍾情書畫、茶道藝術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在他的《大觀茶論》中寫道:「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關於鬥茶的標準,蔡襄在《茶錄》中是這樣表述過:「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也就是說先看湯色以純白如乳為上,其次看茶湯,茶湯的表面泛起的「湯花」,能較長時間凝住茶盞內壁不動為勝,俗稱「咬盞」,湯花散退較快,先出現水痕的為負,俗稱「雲腳渙散」。水痕出現的地方在茶盞內壁與茶湯相接處。宋代茗戰以三戰二勝決出勝負。所以在當時受到了上至皇帝將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市井平民、浮浪哥兒的廣泛青睞。

鬥茶不僅僅是決出茶的品質優劣,實質上是一種追求精神愉悅的藝術茶事活動。在鬥茶不斷向更高境界推進過程中,茶葉、茶具的品質也需不斷提高,才能適應需求。當鬥茶風靡朝野達到登峰造極之時,必須是有極高藝術品位的茶盞才能與茶家的審美心境契合。所以建盞的發展與鬥茶息息相關且相輔相成。

建盞黑釉的單純與窯變的紛繁形成對比,其背後蘊藏的是一種和諧自然、樸素玄妙的審美情趣,是雅與俗、巧與拙雙重藝術性的成功表現。建盞這種簡素古樸之美與生俱來就和禪意的境界有著一種天生的默契。

建盞和茶在宋代的文人生活里一日不可缺,在許多的詩詞作品中都有描述。

宋徽宗在他的《宮詞》中贊曰:「兔毫連盞烹之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北宋名臣蔡襄《北苑十詠-試茶》中詠道:「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霧凍作成花,雲閑未垂縷。」

蘇東坡《宋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翁鵝兒酒。」

北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一詩曰;「金黃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鬥茶香兮薄蘭芷。」

著名詩人楊萬里在《陳蹇叔郎中出閩別送新茶》詩中寫道:「鷓鴣碗面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鴻。不待清風生兩液,清風先向舌端生。

建盞在宋代雖然盛極一時,但物極必反,元明之後,由於中國飲茶方式的改變和文化趣味的轉向,建盞開始衰落,淡出國人的視野,還被稱為「最不堪用之物」。究其原因有人認為宋人品茗玩盞,聽琴賞畫,導致靖康之恥,把國家都給玩沒了,也就有了愛之深者必恨之切的說法。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愛好茶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古玩市場的興起,建盞也從給雞餵食的碗變成了收藏界把玩的新寵。由著名演員主持人王剛主持的《收藏天下》有一檔關於茶文化和建盞的節目,裡面的真品專家給的價格不菲。現在建盞的製作工藝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上新燒的建盞品相相當不錯,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和認可。如果我們恢復了宋代的點茶技藝,在熱愛茶文化的人當中加以推廣,必定會給愛茶者帶來感官與精神的雙重愉悅。

9. 建盞喝茶有哪些神奇好處?

建盞具有養生保健的功能

因為建盞的胎釉中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氧化鈣等化學成分,所以建盞的高含鐵量在使用過程中能不斷的釋放二價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增加血紅蛋白的載體及紅細胞的功能執行。可預防貧血、高血壓,能調節人體中樞神經,達到舒緩的作用。並且對平衡內分泌系統也有功效,可將細菌吸附,並將細菌賴以生存的酶活性抑制的逆轉和氧達到殺菌的效果。

保溫蓄熱、提升口感的功能

用建盞喝茶,可以長時間保溫蓄熱並提高茶湯的鹼性,茶水質會變得柔軟甘甜,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保證了茶水的口感更佳,很多盞友說,用建盞盛白酒、啤酒、紅酒、白開水、礦泉水、咖啡等液體飲料,其口感亦更加甘純美味。

10. 掌握三招輕鬆養出七彩建盞的秘訣

養盞其實很簡單,總結以下三點:

一、 挑選適合養的盞

二、 適合養盞的茶

三、 養盞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盞都能養,但是,好盞必須好養

養盞與紫砂壺一樣,最好用不同的茶,養不同的盞,或用茶湯顏色相近的茶,養一個盞。用岩茶養出七彩的盞,若喝了幾次綠茶,很快會暗淡啞光。生普洱與熟普洱也是如此。簡單來說,茶湯顏色的顏色相差太大,不可以共用一個盞。而熟普,武夷岩茶,紅茶,是可以共用一個的。

如何挑選一枚適合養的盞?

中華文化,歷來講究「度」,而一枚適合養的建盞,玻化必須適度,玻化太弱,燒乾了的盞(如下圖),無法養出七彩,甚至養久了會呈現鐵鏽色,腐蝕色,即使無暇,也不建議購買。

建盞入門知識一看就懂

而強玻化的盞得分玻化油滴與玻化兔毫,玻化油滴(鷓鴣斑)好養,出彩也快,但有個缺點。

1、容易茶垢掛圈不均勻(如下圖)

2、七彩後的包漿很容易洗掉(因為玻化的鏡面不吸收茶湯)

不過養玻化盞也有技巧

1、喝茶時千萬別讓茶湯在杯內時間太久,久了茶湯水面就會茶垢掛圈。

2、喝完茶用清水沖洗一次,沖洗乾淨茶湯,千萬別擦。

而上圖這種玻化的兔毫盞則是比較難養的,沒有個一年半載是很難有變化的。因此,挑選建盞第一要訣,應該是看釉面。一枚適合養的盞,最好是玻化恰到好處,有明顯結晶,手感能感受到釉面的不平整,手機放大看能夠有結晶體,非光滑的。(什麼是結晶?類似下圖)

觀之已養成七彩的建盞,放大細看,七彩色皆在結晶體中,如下圖

適合養盞的茶

有人說:「必須用武夷岩茶,因為武夷岩茶長在岩石上,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能夠更好與盞結合。」武夷岩茶最好的正岩茶,有幾個長在岩石上?普通的,大部分都是泥巴的山場,哪裡有那麼多鉀鈣鈉鎂鋁礦物質?

岩茶適合養盞,其橙紅色的湯色,湯色深的茶,附著在結晶體易形成深色薄膜穩定的包漿有了,七彩就有了。因此許多人養盞,用熟普洱,茯茶,黑茶,鳳凰單叢,綠茶 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武夷岩茶,紅茶還是最好養盞的茶。為何?熟普或者黑茶茶湯太濃,容易有茶垢,而綠茶,湯色太淺,包漿慢,養的就慢。而武夷岩茶與紅茶,茶湯的濃淡,湯色最適中,尤其是足火的武夷岩茶或者陳年岩茶,茶湯酒紅色,濃淡適中。

如何養盞

1、新盞類似於紫砂壺,先開盞,用武夷岩茶或者熟普等橙色茶湯的茶水煮沸,小火沸騰慢燉,越久越好。(曾經有個客戶的盞一直沒養出七彩光,後他自己試驗,在茶湯中煮了 2次,每次 1 小時,晾乾即刻出現七彩) 煮沸時會發現的盞的釉面冒出許多小氣泡,這時盞已經在與茶湯交融,氣孔放出氣體,吸入茶湯,同時可以去除「鐵味」。

2、如何使用? 喝茶,喝完倒,倒完喝,結束了用清水沖洗,倒扣,自然晾乾,幾乎不洗。

若被外人用了需要消毒怎麼辦?很簡單,繼續像開盞一樣用,沸騰的茶水煮,既養盞,又消毒。

3、養盞變化的過程:

養盞變化有過渡期,先是金色,金色再變七彩,一枚適合養的盞,第一特點就是掛金極其快,喝一下午就能有金色。各位首次養盞,別看到喝了幾天褪色,就說是生鏽了,這只是過渡期而已。

下圖是一位盞友記錄的養盞變化過程。

4、謹記!養盞不是泡在茶湯中就可以,那樣永遠養不成。

已養出七彩的作品欣賞

怎麼樣,是不是很漂亮,玩盞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賞心悅目之美感,也是一種文化的追求。關於養盞的方法,每位盞友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也許你有更好的養盞方法,也可以和澤緣建盞一起交流學習。


推薦閱讀:

TAG: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