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為什麼是殺雞,而不是殺鴨、鵝、豬牛羊等?

茅山後裔里說,雞是陽氣很重的生物,僅次於童男。而猴子對陽氣的感應很強,故殺雞可以儆猴,這麼說有根據嗎?


為什麼殺雞可以駭猴?

猴子天生是怕血的,且頭腦較為聰明。古代的耍猴藝人利用猴子這一特點,殺雞儆猴,令猴子聽話。

猴子真怕血嗎?

猴子是真的怕血。

河南的新野是有名的猴鄉,其馴猴是有成法的。捕猴是去雲貴、福建等地,猴又為禍鄉里,偷吃偷喝。因此,新野人去那邊抓猴,竟頗受當地村民歡迎。捕猴以挖陷阱設置食品的方式為主,猴子自然掉落到井裡,捕猴人衝上前去,「先捉住帶頭猴,即用刀殺死,因猴子怕血,其它猴捂眼就擒」(《新野文史資料》之《聞名全國的猴戲之鄉》,作者陳宏修、王風勤)。

沒有頭猴領導,其餘猴子失了主心骨,不知所措,老實聽話。被稱作「生猴」的猴子,被訓練二三十天,即「成熟」,成為「藝猴」,可以到各地進行表演,猴市上的「藝猴」,價格堪比黃牛。需要說明的是,猴子因這些天的餵食,與耍猴者形成依賴關係。後來作為高價的「藝猴」被出賣,被新主顧遷走時,往往一步一回頭,依依不捨。

為什麼還是要殺雞?用皮鞭不行嗎?

為逐利,坐擁資本者是會極盡盤剝之能勢的。耍猴人手裡頭的猴子,是其生財工具。猴子累了,或者不想訓練了,是不行的。猴子也有脾氣,撂挑子、撒潑的事,不少發生。新猴子更是不太聽話,連抓帶咬的,皮鞭常用,有的連猴毛都抽掉一片。對於非常不老實的猴子,有些馴猴人的做法,是將刺兒頭單獨分出來,關在最狹窄的「特號籠」裡面。如依然桀驁不馴,就直接拿燒紅的烙鐵燙猴屁股,燙得齜牙亂叫,這就是街上被耍的猴子身上烙印的來歷。

不過這樣辦,總歸「皮相不好」「外表不潔」,往後馴起來也費勁,不如先行對猴子實行靈魂深處的恐嚇。「將雞捉牢,雞亂飛舞,就拿著棒子打,愈發不老實,就用刀斬下雞頭,將雞血倒瀝在猴子的面前」(《說猴巴戲》作者陳子展)。

為什麼不殺鴨、鵝、豬?

這就是個蠢問題。隨便查詢一下各類肉菜的價格便可得知,國際市場上,鴨肉的價格是雞肉的兩倍,鵝肉的價格是雞肉的三到四倍。豬、牛、羊就不用說了,你一殺就得殺一頭,沒有「殺半頭」的說法。相比較而言,將「生猴」訓練成「藝猴」,得利甚多,也就不在乎一隻雞了,平時訓練得好的猴子,還要給些糖果,訓練得不好的,除了打,就是餓,即所謂「打」「餓」「飽」三法。可是,能摳的也得摳。有雞可殺,就不殺鵝,更不可能殺豬。以罰為主,以獎為輔,花小錢,辦大事,說的就是耍猴吧?


因為琅琅上口。

換別的動物不好使,比如要是說,

「綁豬 殺驢」,

人家以為你說法語呢……


為什麼殺雞可以駭猴?

猴子怕血。有一個答主已經說了,就不重複了!

為什麼只殺雞?不殺別的呢?

因為雞好殺,且便宜,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

這裡還牽扯到另外一個成語「呆若木雞」。呆若木雞是真實存在的。比如有一些雞,你丟鞭炮過去,雞都一動不動。有時候殺雞,雞壓根就不反抗。

這個並不是啥魔法的問題。是雞的生理結構的問題。就好比人的耳朵里有一個結構,能感知平衡狀態。雞也是類似,如果把雞晃一晃,或者放到高處,雞就變成了木雞了。任意讓人殺。

此外從體型來說,雞也更小。反抗更低。


因為耍猴人可能在不過年的時候宰只雞吃,但不能宰豬牛羊,太貴了,而且也吃不完。


「殺雞儆猴」說的是殺掉雞來嚇唬猴子,比喻懲戒一個以警戒其餘。在耍猴人看來殺掉雞的成本遠遠低於殺掉猴子的成本,雞較之於猴子要無用的多。而雞們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麼「雞飛狗跳」、「牝雞司晨」、「雞飛蛋打」,總之上得了檯面,於是被殺的雞總要把「被殺」演繹成一場大張旗鼓奢侈鋪張的大片。滿地雞毛的掙扎,血流四處的慘境,呼天搶地的鳴冤。用這種效果來嚇唬猴子是綽綽有餘的了,猴子們自然不想身首異處,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雞很活躍,猴子更活躍。歸為陽性,無可厚非。雞和猴子用十二地支表示是酉和申,都是金,一個陰金,一個陽金。所以他們之間有共同之處。比類取象,是中國文化的特質。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故事 | 文學 | 道家 | 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