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隨手記

1

最近是在學Django,主要是跟著這本書《跟老齊學Python Django實戰》,邊敲邊看,現在怎麼算時間也有一個月了,我學到了157頁,後面還有將近100頁的內容。我打算在10月24號完成後面所有的部分,並對外開放訪問,這樣10月25號會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往後我也可以集中地去學習其他的東西。從歷史來看這個目標可能有一些拔高,不過考慮開頭入門總是慢一點,我會盡最大努力爭取到這個進度!熬夜什麼的就算了,我還是盡量早起吧。

這本書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它對新手特別友好,講解詳盡,並且很「實在」。為什麼會說「實在」呢?就只說一個地方吧。在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寫道「在讀者日後的開發道路上,最權威的資料當屬Django官網網站了,入門只要要多到這個網站上看看官方文檔資料。這是入門之後的修行。如果沒有入門,是否可以直接看官網的文檔呢?可以,但一般適用於有經驗的開發者,對於零基礎者就不太適合了。」

我知道大家都很推崇看官網文檔,官網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資料,這段時間我也逐漸地越來越喜歡從官網上找答案,因為有好幾次在那裡找到了直接又滿意的答案。包括git和github,我最近的使用頻率也是很高。我估計著我現在應該是來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在我有一點小小的積累之後,看這個文檔和用這個工具能夠對我有幫助,能夠剛好補充到我欠缺的那一部分,屬於伸伸手能夠夠到的部分。但是放在半年以前肯定是不合適的,那時候我去摘他們就像是摘天上的月亮,勞而不獲,自尋煩惱。

雖然這本書使用的版本有點舊,但版本問題引起的毛病目前還沒有我谷歌一下解決不了的。剩下的就是自己要細心,特別是寫js,有時候拼錯了並不會報錯,查起來稍微麻煩一點。我感覺不細心的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對js不熟,我剛開始寫python的時候也有這個問題,現在好了很多。另外,在有必要的地方多挖一下源碼,有助於加深理解。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感覺如果一直停留在表面,到了後面的章節容易轟然垮塌。為了看源碼,我自己又同時在學《Python學習手冊》的OOP部分,例子全部手敲了一遍,肯定不能說一下子全部學會,但能夠感覺到對理解有一點點源碼幫助。大概還是我太菜了o(╥﹏╥)o

2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特別喜歡寫東西的人,所以說完學習,現在我還要繼續地寫下去。

昨天晚上抱著電視看出了演唱會的效果,很激動很失控。在別人看來也許是很瘋狂很難以理解的一件事情,我卻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可以沉溺的東西感到異常的開心。因為很多人去追求瘋狂和刺激,往往聯想到搭車去西藏、說走就走的旅行,詩和遠方,或者要麼就是去夜店蹦迪去酒吧買醉等等,相比感覺自己的瘋狂其實挺靠譜的,甚至都不用花錢,現成的電腦,音箱,愛奇藝會員……那種快樂跟我去音樂節或者livehouse現場的快樂相比是打平,對於有的時候來說甚至是超過的。看到杰倫、李健還有他們的學員在屏幕上開著玩笑唱著歌,一會兒懷念青春一會兒感嘆人生,感覺自己彷彿還是那個十八歲的小女生,眼睛裡突然冒出了光,發自內心無法收斂的笑容可能超越了很多與人交談的時刻,感覺是那樣的幸福。大概這就是崇拜吧。

8月24日和8月25日的兩個晚上,因為內心焦慮大爆發,我徹底地失眠了。儘管在今天我已經沒心沒肺地想不起當天的感受,但我不會忘記我躺在那裡翻來覆去地想事情,無法控制的情緒,我使勁安慰自己卻怎麼都沒有效果那種——失控感。是的,就是失控感。後來我去了稻城和亞丁,高原上的風景很美麗,也確實能夠看到虔誠的藏民在傍晚圍著白塔轉圈叩拜,似乎別的都不需要。但我覺得別人的虔誠並不能讓我感動,因為我沒有信仰,白天在外面遊玩我是很開心也很放鬆的,當時不是假期但稻城景區的人氣還是很旺,看到那麼多人都在玩也不會覺得什麼了;但是每到晚上回去總有一點時間,我突然想到別人在上班在努力在進步,而我在這裡貪玩在這裡停滯不前……心裡就湧現罪惡感和緊迫感。在那裡我也曾給別人發信息說都想回去敲代碼了,那可是真話。就包括昨晚看電視的時候,儘管白天我已經非常有質量地學習了7個小時完成了既定的任務,我還是冒出了一點點負罪感。

但是最近我逐漸意識到這樣的心態是很不好的。好的心態應該是——要學就痛痛快快地學,要玩就痛痛快快地玩。並且,不應該有負罪感。

如果A和B是不能兼得的兩個事情,當你選擇A的同時也就是選擇放棄B,這是你認可的。你選擇了A,本來你大可以好好享受A的快樂,但因為總是為放棄B而難過或者不安,實際上你也失去了享受A的快樂。

本來可以得到二選一的快樂,結果你什麼都沒有了。

我的家人也是有這個心態,我感覺我有這個心態同他們不無聯繫。在他們看來,只有生活里所有的問題都得到徹底地解決,他們才能真正地感到快樂。但是公平地說,我們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加真實的情況是,允許問題存在和帶著問題生活。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盡量控制問題僅僅影響問題所在的那一個方面,而不應該影響到更多。比如說的頸椎有毛病了,你還是要鍛煉盡量保護腰椎;比如說你在工作上遇到了生氣的事情,但盡量不要用對家人撒氣的方式去選宣洩情緒……

同樣地,昨晚看個電視高興一下,雖然客觀上延遲了我的學習進步,但讓我高興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願意去用慢點進步來換取。這跟拿錢買衣服是一個道理。那麼,我便應該心安理得地享受,在那一刻忘記學習這件事情。而不是一邊穿著漂亮的衣服,一邊內心卻在心疼花出去的錢。甚至說,在我一無是處的生活里能夠有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帶給我巨大的快樂,我應該感到高興甚至慶幸。正是這種快樂,才構成我活著的意義。不然,假如生活里全是痛苦,我憑什麼要耐著痛苦活下去,為了那縹緲的看不見的明天的希望?

這大概也就是朴樹老師說的「活在當下」。

另外最近看了一個投資理財方面的視頻,有一段話闡述了為什麼今天的100塊永遠比明天的100塊值錢,令我印象深刻。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通貨膨脹!但它還給出了兩點更為重要的理由:一是今天的100塊可以讓你今天就擁有選擇的權利,比如你說我現在就要吃一頓麥當勞,現在就要!那麼明天的100塊是怎麼沒有辦法滿足你這個願望的;另一個是今天的100塊是確定的,而明天是不確定的。就比如別人承諾明天還錢有可能不還,明天可能有別的需要用錢的地方,以及意外……

不僅是投資。放大來說,它還提醒了我們當下的一切都比明天更加的珍貴!

3

可惜很多人是不會珍惜當下,不會珍惜眼前人的。

什麼叫珍惜當下呢?並不是要窩在家裡,小心翼翼地對著時鐘感恩就叫珍惜當下;也不是把錢緊緊拽在手裡不往外花就叫珍惜當下。

我覺得在當下feeling good,感覺良好,就是珍惜當下。所以如果我在這一刻感到快樂,我不要管明天管未來我快不快樂,不用有負罪感,這就是最好的活在當下啊。

比如說我吧,總的來說我現在也算在人生的一個小低谷吧,但是很神奇的是,我很小就有的被他們稱之為遺傳的白髮最近幾乎完全不見了,我都不知道怎麼去說這件事情……

活在當下——或者說在當下感受到快樂,對某些人來說是很難得的,所以才珍貴。如果每一天真的能夠很快樂,反而我們沒有必要談論珍不珍惜的問題了。稀缺才有價值。

昨天看到浙大博士跳江,前不久我現在所在的這個小城市也有初中生跳樓……不了解實情我也不多評論人家什麼,但每次看到這類自殺事件時,我覺得大家應該給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懷和寬容,在別人發出求生信號的時候就該有所轉變了。

是的,我說的是自己。在我高考填報志願的期間,父母尤其是我媽對我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軟磨硬泡,在我大一電話里無數次表達難受與不適合提出解決辦法轉專業想要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時候,父母依然不顧我的感受,讓我堅持。這種做法在後來對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極壞極壞的效果,父母卻一直不肯承認……直到最後,看到我在這片掙扎里真的快掙扎死了,才想起來一句:「我們什麼都不想要,你開心就好」——為什麼不能早點有這種覺悟呢?

但是人要徹底改變也是相當困難的。在後來,我第一次工作出現問題想要辭職的時候,沒想讓父母知道,但無奈父母從別人那裡得知了這個事情,又對我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阻攔與糾纏,甚至發動了他們的朋友給我打電話!他們對我的辭職的緣由視而不見,只是為阻攔而阻攔地一個勁地舉出所有不好的例子……直到我過年不回家也不接電話,新買了一張手機卡準備玩個消失,他們才終於感受到了我的強硬和堅決,跑過來跟我道歉妥協,說出了「我們也不了解,你開心就好」的話。——為什麼不能早點有這種態度?搞得我那段時間背負了原本不必要的雙重壓力!

相比之下,從上一家公司離開是比較順利的。雖然離開了也不得不說感謝我們的部門總監,他雖然不太能夠理解和支持我這種跳脫奇葩的想法,但他從頭到尾從入職到離職都給與了我最大程度的尊重。他不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去誇張杜撰,去侮辱你的智商,擺事實講道理,一事歸一事,這是我很欣賞也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4

最後,關於責任。

很多時候,阻止我們不能活在當下的往往就是明天的責任了。

你看吶,一個年輕人,好手好腳,身體健康,如果只顧自己,沒有家庭負擔,沒有房貸壓力,打點小工照顧自己其實並不會那麼困難。他大可以每天沒心沒肺,開開心心。但生活的問題就在於我說的這些,對於明天的責任。正因為目光放得長遠,所以今天總是要為明天留下點什麼。絕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並不是說目光放得長遠就不對,我想說的是得分情況:

對於一些從來都不考慮未來從來都是及時行樂的人來說,你教他為明天儲蓄,你教他收斂,也許是適用的;但對於一些從小就比較懂事一直以為都為明天的幻想和責任牽著鼻子走的人來說,他們更需要的可能是卸下一點擔子,在今天就感受一下生活的甜頭,可能明天才更有奔頭。

何況有一些責任本來就不是你應該承擔的責任,是別人拿來道德綁架你的責任……對於自我束縛很重的人,我反而會鼓勵你叛逆幾次,放肆幾次,哪怕出格一點,我堅定地相信這是獲得內心平靜的必經之路。

5

此刻,我內心很peace,但同樣也很有些焦慮的。別看我表面一副無所謂不在意的樣子,我也是有腦子的人。

不過這裡就不想展開焦慮這個話題了。


推薦閱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