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響寶寶健康的11個不良習慣
照顧寶寶看似簡單卻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差事。很多寶媽照顧寶寶雖非常認真,但可能會因為老人留下的一些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健康。
不良習慣1:開奶後擠掉初乳
產婦的初乳發黃,很多老人會覺得不可食。要擠掉。其實嬰兒出生出後最好最天然的食物就是媽媽的母乳,尤其是初乳。而第一個星期的產的黃色母乳就是初乳,初乳其實是最珍貴最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含有多種預防、抵抗疾病的抗體和免疫細胞,對保護寶寶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初乳中活的淋巴細胞,進入新生兒體內,製造的免疫球蛋白A,能殺傷侵入嬰兒機體的細菌和病毒,保護嬰兒免受胃腸內細菌的侵害;巨噬細胞可以吞掉病菌;乳酸可防止細菌在嬰兒大腸內繁殖等等。所以,初乳是寶寶最珍貴最好最豐富的食品。寶媽們最好讓寶寶能吃到初乳。
不良習慣2:嬰兒不用洗澡
有的老人會認為寶寶出生不久的嬰兒身體軟,皮膚嬌嫩,擔心弄傷或者怕引起感冒。況且嬰兒看起來不臟,擦下就可以了。不用洗澡。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新生兒皮膚嬌嫩,防禦能力差,新陳代謝旺盛,如果不經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積會刺激皮膚,容易發生皮膚感染,則應可以每天洗一次澡。
溫馨提示:洗澡前半小時內不要餵奶,以免溢奶。水溫以感覺手背不燙為合適。洗澡時,母親用拇指及食指或中指按住孩子的雙耳,使耳廓蓋住耳朵眼,以防水進入耳朵里。在臍帶未脫落前應注意新生兒防止臍帶污染引起感染。動作要輕柔敏捷,洗澡最好不超過10分鐘。
不良習慣3: 刮眉讓眉毛長粗
很多老人認為滿月時給嬰兒刮眉,將來長出的眉毛會更黑更濃密。其實嬰兒的眉毛在3~6個月時會自然脫落,長出新眉,所以根本沒必要給新生兒刮眉。嬰兒毛髮的狀況與遺傳因素及母親孕期的營養有關,與剃不剃無關。給嬰兒刮眉難免刮出外傷,引起感染,眉毛可能因之無法再生。刮掉眉毛會使眼睛少了一層保護的防線,易引發眼部疾病。
不良習慣4:哭了就要喂哺
有些老人覺得嬰兒肚飢就會哭,嬰兒餓了就得喂。其實人的生活要有規律:定時進食、定時睡眠,所以對嬰兒的餵奶時間也要有規律,即定時餵奶。我們提倡按需哺乳和定時哺乳相結合的方式。還有寶寶啼哭的原因很多,也許是尿濕了,也許是想要人抱了,也許是受到驚嚇了,等等,媽媽應該作出分析判斷。經過1~2周後,嬰兒的吃奶需求就會漸漸地形成一定的規律,兩個月後根據規律採用按時哺乳比較好。
溫馨提示:有些嬰兒過於安靜,即使餓了也不啼哭。所以,對這些不善於啼哭的嬰兒,就應該注意他們的體重。如果嬰兒體重不增加時,就應該考慮增加喂哺的次數了。也有些嬰兒老是想有吃奶的要求,其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嬰兒吸吮位置不正確,吃不到足量的奶;二是吃的時間很長,由於疲勞而入睡,但很快又醒;三是餵奶時間太短或母乳過稀。如果存在上述問題,那就要改進喂哺技術了。
不良習慣5:擦奶皮膚好
有的老人認為將乳汁塗抹在嬰兒的臉上可使孩子的皮膚嫩白細膩。其實嬰兒肌膚嬌嫩,乳汁腐壞後,細菌容易落戶繁殖。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雖是嬰兒的最佳食品,但也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基。新生兒面部皮膚特別嬌弱,血管極其豐富,細菌如果從毛孔侵入,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產生紅暈,不久變成小皰繼而化膿。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潰爛以致形成疤痕,破壞寶寶的容貌。
不良習慣6:不剪指甲
有些寶媽認為嬰兒的指甲比較軟,長了自然就斷了,沒必要剪。其實嬰兒的指甲長得特別快,指甲太長時,藏污納垢,成為多種疾病的傳播源,很不衛生,一定要剪。專家點評:一兩個月的嬰兒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長。長指甲容易折斷,甚至傷了指頭,嬰兒也容易被自己的指甲抓破嬌嫩的皮膚。因此,剪指甲是必要的。
溫馨提示:剪指甲要在嬰兒不動的時候剪,以免剪傷寶寶的小手指。最好等寶寶熟睡時剪。盡量用細小的剪刀來剪,不要剪太多。嬰兒喜歡用手抓撓,所以剪指甲時不要留角,要剪成圓形。
不良習慣7:捂的太多
不要覺得捂得多就不易感冒。新生兒體溫中樞尚未成熟,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體溫會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故寶寶一出生便立即要採取保暖措施,但也不要嚴捂過分,以寶寶手足暖和不出汗為宜。如果衣被過厚,保暖過度,孩子身體處於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此時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會出現發熱、脫水癥狀。此外,孩子穿蓋太厚,身體活動餘地太小,會直接影響其血液循環,不利於其健康發育。室溫應保持在20~24℃為宜。應通過加強鍛煉來增強孩子的體質,不應靠增厚衣服「保護」,要根據外界環境的改變適當增減衣服。
不良習慣8:用嘴幫助咀嚼喂孩子或者直接用嘴吹食物
在人們的口腔中,正常存在著很多病毒和細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們全清除掉。若是口腔不潔,生有牙病或口腔疾病,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內存在更多,小兒食入被大人咀嚼過的食物,會將這些致病微生物帶入體內,再加上小兒免疫功能低下,則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發生,如嘔吐、肝炎和結核病等,給小兒造成嚴重危害。寶媽們可以用絞碎機把食物做成糊狀。等食物自然涼才是最衛生的。不過攪碎機要注意清潔。
不良習慣9:吃的過飽
許多人覺得寶寶應該多吃,才會快點長大,尤其是冬天,覺得吃的飽飽的身上的熱量就會更多些。認為抵禦嚴寒能力也會越強。其實長期過飽容易引起四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應變能力也會減弱。尤其是晚餐,因熱量攝取太多,會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硬化,嬰幼兒營養過剩容易出現太過肥胖。所以應適當的餵養。
不良習慣10:太早學走路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走路早是身體強壯的表現。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早早讓他鍛煉站立以及行走。其實寶寶在十個月前多趴比多走的好處更多。過早地站立與行走會對寶寶的骨骼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於寶寶骨骼正處於發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寶寶在一歲內學走路,由於站立不穩,會向內或外力用力,而導致兩邊軟骨發育不平衡,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就是人們常說的0型腿和x型腿。影響寶寶日後體態的美觀和運動能力的正常。
不良習慣11:用飲料送服藥物
當寶寶不喜歡藥物,不肯吃藥時,有的媽媽可能會想到用甜味飲料送服。隨便將飲料與藥物搭配。飲料內的化學成分可能會與藥物內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一旦發生有害,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如:用綠茶搭配服用含鐵質的藥物時,綠茶中的單寧酸和鐵會結合在一起,讓鐵難以被人體吸收。用牛奶搭配服用抗生素,會使抗生素失去效力。
寶兒麻麻希望寶寶們都健康快樂成長,將會每天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留意。也可轉發文章分享給更多的寶媽。
http://weixin.qq.com/r/ki3K0rjEBuV5rfyx93i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