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 柳葉刀子刊:失眠障礙的五種新亞型
第 203 期 腦科學日報
2019年1月10日
1,運動誘發激素或能防止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記憶損失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運動誘發的FNDC5/鳶尾素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
根據本周《自然-醫學》在線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Exercise-linked FNDC5/irisin rescues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memory defects in Alzheimers models,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Fernanda De Felice及同事發現,正如降低FNDC5/鳶尾素的基因表達會誘發學習記憶減退,恢復其表達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逆轉前述效應。此外,在阿爾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當腦內或外周FNDC5/鳶尾素的信號傳導被阻斷時,體育運動的促認知效應也消失了。
閱讀鏈接:
運動誘發激素或能防止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記憶損失|《自然-醫學》
2,Biological Psychiatry:首次報道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在抑鬱症中的作用
來源: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
圖 CDYL降低蛋白巴豆醯化修飾降低VGF表達從而促進抑鬱症
2018年12月5日,北京大學藥學院黃卓研究員課題組和基礎醫學院梁靜研究員等在精神病學雜誌Biological Psychiatry (IF=11.982)上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闡明了社交挫敗抑鬱模型中前腦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histone crotonylation)與表觀遺傳分子CDYL在抑鬱症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為抑制症的治療提供了潛在的干預靶點。
閱讀鏈接:
Biological Psychiatry:首次報道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在抑鬱症中的作用
3,ERP研究:嬰兒已具有人類特有的編碼語音嵌套關係的能力
來源:思影科技
自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神經心理學系的Winkler等人在Science Advances發文,其認為編碼嵌套關係的能力是人類基本認知構成的一部分,是獲取語言或感受音樂旋律的關鍵,嬰兒期即可獲得該能力。
研究者選取了5個月大的嬰兒,採用包含嵌套關係的聽覺Oddball範式,觀察嬰兒對標準音調序列與偏差音調序列的反應,並記錄其腦電活動。結果表明,5個月大嬰兒即可分辨出標準音調序列與偏差音調序列,且能夠識別出音節之間的嵌套關係。
閱讀鏈接:
ERP研究:嬰兒已具有人類特有的編碼語音嵌套關係的能力
4,柳葉刀子刊:失眠障礙的五種新亞型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Tessa F Blanken及其合作者開展了一項大規模研究,旨在使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基於一組多維度的生物學特徵探索更確切的失眠亞型。針對兩個樣本分別使用潛類別分析後,研究者確定了失眠障礙的五個新亞型:高度痛苦;中度痛苦,對獎賞敏感;中度痛苦,對獎賞不敏感;輕度痛苦,高度反應性;輕度痛苦,輕度反應性。本項研究於1月7日在線發表於《柳葉刀 · 精神病學》(影響因子 15.233)。
閱讀鏈接:
柳葉刀子刊:失眠障礙的五種新亞型 | 研究速遞
5,復旦團隊揭示尼古丁與酒精對大腦作用 呈相反異常模式
來源:央廣網
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領銜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揭示了吸煙與飲酒具有不同的神經環路機制,並對人腦作用呈相反的異常模式。這一發現為揭示尼古丁與酒精對大腦的作用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對煙酒成癮這一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以及發展針對煙酒成癮的特異性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該成果以《吸煙腦連接減弱與飲酒腦連接增強》(「Decreased brain connectivity in smoking contrasts with increased connectivity in drinking」)為題,在線發表在生物醫學領域權威期刊eLife上。同時,該論文被遴選為eLife digest特別報道。
閱讀鏈接:
http://www.cnr.cn/shanghai/shzx/kc/20190108/t20190108_524475269.shtml
6,J Neurosci:關鍵基因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以及精神疾病的發生
來源:轉化醫學
根據最近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以小鼠為對象的研究結果,在發育過程中前額葉皮層接線錯誤導致大腦活動異常和與精神疾病相關的認知障礙。
閱讀鏈接:
J Neurosci:關鍵基因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以及精神疾病的發生
7,J Neurosci:中風導致大腦細胞功能紊亂
來源:轉化醫學
根據最近一項發表在JNeurosci上的新研究,小鼠在中風後大腦中的海馬體結構不能正常發育,進而海馬體中會出現新的發育異常的神經元。此外,通過干預這些異常神經元細胞的產生可能有助於減輕中風引起的記憶障礙。
閱讀鏈接:
J Neurosci:中風導致大腦細胞功能紊亂
8,探索新生兒的大腦結構
來源:青青溪水旁
成人大腦結構和大腦半球之間不同功能劃分已得到了充分的研究。然而,關於新生兒發育中的大腦信息仍然有限。
為了解正常嬰兒大腦發育情況,芬蘭圖爾庫大學腦群組研究人員通過對68名2-5周的嬰兒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探尋了大腦半球差異性與年齡性別之間的關係。
閱讀鏈接:
探索新生兒的大腦結構
9,EBiomedicine(IF6.183): 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來預測癲癇發作的移動系統
來源:柳葉刀子刊EBiomedicine
新系統具有良好的可調節性
2018年1月,來自澳大利亞IBM研究院和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EBio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Epileptic Seizure Prediction Using Big Data and Deep Learning: Toward a Mobile System」的原創性論文,研究人員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和IBM公司的TrueNorth超低功耗晶元處理器,開發了一種新的癲癇發作預測系統,對其進行了概念證明,並在預測敏感度、敏感度改善率和預警時間等方面進行了評估。
閱讀鏈接:
EBiomedicine(IF6.183): 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來預測癲癇發作的移動系統
10,科學家嘗試「電刺激」治療惡性腦瘤,體外實驗已完成
來源:生物探索
「帶電」納米顆粒抗癌的示意圖(圖片來源: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於百分之五。近日,來自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想出一招新的抗癌策略:他們採用了「帶電」的納米顆粒,讓它們攜帶特有的標記,直接靶向腦癌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期刊。
閱讀鏈接:
科學家嘗試「電刺激」治療惡性腦瘤,體外實驗已完成
11,用聲音隔空取物!填補新科諾獎成果的缺陷,這項技術有望帶來醫學革命
來源:環球科學
利用聲鑷技術可以分離血細胞和腫瘤細胞。圖片來源:Tony Jun Huang,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8年的諾貝爾獎頒發給了光鑷的發明者阿瑟?阿什金,光鑷利用「激光之力」(光壓,或稱輻射壓),能夠操控極微小的物體,細菌、細胞,甚至是DNA……微小的物體可以在不受擠壓的情況下「隔空」移動。光鑷技術現在已經在生物學研究領域有了很廣泛的應用。
最近,英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家首次利用聲波,隔空讓微小物體或是懸浮在空中,或同時將多個物體向不同方向移動。超聲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穿透非透明的阻隔,這讓科學家看到未來將聲鑷直接用於醫學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比如隔空手術、將藥物運送到目標器官等等。
閱讀鏈接:
用聲音隔空取物!填補新科諾獎成果的缺陷,這項技術有望帶來醫學革命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 新機製藥物可顯著緩解產後抑鬱癥狀,達到3期臨床終點;哪些基因決定了側腦室體積?離開學術界,博士後就業有多難?;
2,腦科學日報|睡眠-覺醒環路中的陰與陽;切開大腦,看納米粒子在裡面「翩翩起舞」——博士的別樣人生;說話的時候,左右腦都在幹什麼?。
Brainnews腦科學社群
添加管理員微信:brainnews_01,申請免費加入
推薦閱讀:
TAG: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