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淺表性胃炎
01-21
淺表性胃炎是常見的胃病診斷名詞,很多患者顧名思義認為胃炎就是「胃發炎」了,按照呼吸道「發炎」的治療經驗,自己選擇抗生素口服治療,這顯然是錯誤的。胃炎與人體其他部位的炎症不同,呼吸道、泌尿道的炎症都是由病原體所致,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立克次體等,而胃炎並非由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所致。
事實上,胃內很難有細菌感染髮生,這是因為胃壁細胞每天都會分泌大量胃酸,維持胃裡的酸性環境以便食物消化。正常人胃內PH值在1.5~2.0之間,這種環境下大多數細菌是無法存活的。因此,儘管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會有一些細菌隨食物進入消化道,但它們不至於引起疾病。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的果蔬清潔劑廣告過度強調的「殺菌」甚至「無菌」環境營造能力其實並不科學。
由於心理衛生不健康,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憂慮或抑鬱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黏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應。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進食後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噁心、泛酸,偶有嘔吐。建議可服用《舒消茶》,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胃粘膜的進一步損傷,並有促進粘膜修復的作用。網上可搜索到,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根據病人的癥狀如飯後上腹部飽脹,疼痛等,可懷疑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確診主要依靠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組織檢查。本病需和消化性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慢性膽道疾病等加以鑒別。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可自行消失,經過數月或數年病變也可完全恢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