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路| 釋隆臻:生活本該如此

2017.11.18 崇福寺·2016級本科班 訪談:晃翊 受訪:隆臻

還不知道【心路】是什麼?點擊了解

編者按/

心路,講述你我的故事。

新一期的心路又和大家見面了,本期的特邀嘉賓是隆臻師父,讓我們一起看看來她獨特的出家歷程吧。

隆臻師父,你是怎樣接觸到佛法的?

我小時候家裡人都不學佛,也沒有接觸過佛法。因為有一次被鄰居帶到寺院去,看到了寺院的師父,穿著一身長褂,很親近,飄逸,十分莊嚴。於是心裡暗暗發願:長大了,我也要穿上這身衣服,但是。這只是小時候的一個想法,並不知道有女眾師父,所以並沒有落實。後來經過時間的推進和世俗的事情,那個時候我還在追求世間的名利,工作時依然跟世俗人一樣追求世間上的東西,再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的故事,裡面講到她小時候也是因為看到僧人穿著一身大褂很莊嚴而啟發她後來出家。我想:咦!這個師父跟我小時候的想法一樣耶。她都可以出家,那我也可以啊!所以我開始搜索關於愛道堂的信息,工作放假時,23歲的我去了那裡,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寺院在市區里,很小,出家人住的地方真的好小,就過著這種簡樸的生活,十分單調,一丈寬的房間,除了床和柜子,什麼都沒有,很清苦,覺得出家人又吃素又過著簡單的生活不容易,那時我還沒想過要出家,因為自己本身是純肉食的人,無肉不歡,平常連土豆蔬菜都不吃,要我出家,怎麼可能?之後回到工作的地方,愛道堂的師父也會跟我聯繫,讓我放假多去走動走動,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引導,第二次我去了,師父就說:"你來出家吧!"然後我就回到工作單位,馬上就辭職了,就去了愛道堂。

那個時候你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在深圳機場工作,做貨運的。

你之前學的專業是什麼?

之前學平面設計。

當時已經接觸佛法了嗎?

一點都不了解,根本就是一個一點信仰都沒有的人,也許是一個因緣種子在裡面,就這樣去愛道堂。師父們讓我回去跟父母說一聲,不能不告而別。

是商量準備出家的事嗎?

回去跟我媽說,她聽了沒有什麼語言,我爸也沉默,他們就隨我去了,沒有過多干擾我,可能他們覺得就由著我吧,應該待不長,覺得像我這樣一個80後的,有工作,又沒有吃過苦,還那麼愛吃肉,不會待很長的。也許只是體驗一下生活吧。當時寺院的師父也是這麼認為的,我連蔬菜都不認識,在我的原本世界裡,只有葷的沒有素的。

那寺院一定是吃素的,你又是如何適應的呢?

對,這個說起來很奇怪,說斷就斷,親戚鄰居都不相信,怎麼可能,他們都是很詫異。去寺院之前的一天,依舊大魚大肉,去了之後也奇蹟般地適應了。

到底是什麼力量吸引了你?

出家人很莊嚴,我就是想穿那身衣服,也許是源於單純的喜歡,因為世間的什麼也就那樣,這種還沒經歷過的東西或許讓我更感興趣,又或許世間五欲都看淡了吧,到頭來無非也是這樣,但出家人不太一樣,這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你覺得出家人神秘嗎?

不神秘。我從來沒把出家人看得神秘,高貴和完美,只是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依舊是平凡的人。

是被他們的威儀攝受了嗎?

準確來說應該是出家人一種清凈的生活讓我嚮往,像很多人對出家人的誤解覺得在世間上過不去了呀,遇到什麼挫折呀,然後很多也這樣問過我,但是我很坦白地說,這些我都沒有,我生活過得很平順,衣食無憂,所以他們都很詫異,想不通我這樣一個人會出家,說到底我就是為了那一件大褂。世間上的東西對我也開始沒有什麼吸引力,出了家也挺好,也是眾多因緣和合的結果吧。

因為僅憑一種嚮往,當時信仰也還沒建立,你是如何適應寺院生活的?

剛開始做了三年的凈人,學會二時課誦和大寮一切雜務來磨練心志,堅固道業,建立了信仰。寺院雖然處在鬧區中,但是一旦進了寺院就十分寧靜,在寺院中,我干起了許多從來沒幹過的活。

有不習慣嗎?

有,就是覺得反感一件事。寺院的酥油燈不好聞,要自己熬,鍋熬了油第二天要去煮飯,洗鍋的時候就受不了,鍋很大,還要用開水洗,而且又不會洗,直到半夜十點,還在洗鍋,站在灶上洗,心裡就想:這是什麼世界啊,白天忙一天,晚上還不得休息。那個時候很奔潰,正處於三個月的考察期內,互相考驗,我就想,干就干吧!既然來了,就要堅持下去。

那父母之後有關心過你在寺院住得怎麼樣嗎?

沒有,他們從來不過問,雖然沒有信仰,但尊重我的選擇。

三個月考察期後,我跟師父提出我要出家,師父就問有皈依嗎?我說沒有,那時23歲,剛好文殊院辦了大學生夏令營,師父就安排我去那裡皈依,完了後,正式安排凈人的事,開始幹活,那個時候師父對我很嚴格。

受不了苦了有想過回家嗎?

沒有,這也許是我的性格,決定做什麼事,就一定會做到底。

是什麼價值觀在你心中推動你走下去嗎?

沒有,出家這條路與價值沒關係,好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認為:生活本該如此,和信仰價值無關,也沒有想過出家之後要幹什麼,當時只是覺得,這種生活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然後你就安住當下,一直做事情?

對,做就是了,但當時我還帶著世俗人的想法,寺院一些事情讓我覺得不能理解,直到有一天,師父告訴我:"你要出家,可以,那麼你要知道,今天師父讓你反著穿鞋你就要反著穿,不要問為什麼。師父說黑的,你不能說白的。"我永遠記住了這句話。師父說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在這期間,其實我不懂發心,佛法的基礎性義理都不懂,也不相信鬼神之類的存在,只按師父說的去做,去培福才能堅固道心,將世俗的稜角磨得光滑,才能做一個更好的出家人。

獨處時你有反思過什麼東西?

有,有一天我真正開始思維佛法的時候,在想:為什麼以前我那麼愛吃肉,現在卻可以放棄。也許,當一個人的信仰根深蒂固,貫穿到你生命里的時候,你對一切眾生就能自然而然地發起慈悲之心。於是開始反觀當初自己是怎麼忍心把他們吃下去的,現在想來真的"如割自身肉"。

後來出家了是什麼情形?

後來正式申請出家,需要父母參加儀式,我母親來了,說了一句話:"這條路既然是你自己選的,就要好好地走下去。"我當時挺感動的,只要我決定的事,她都沒有過多的干涉。那一天和我一起剃度還有兩個凈人,師父剃度前問:"是否志願出家,永無悔改?"我們當時都很激動,淚流滿面,異口同音地說:"是!"我終身都會記得這句話,志願出家,永不悔改!或許以後在修行這條道上,會賦予我無限信仰的力量,讓我不會退失。

出家之後呢?大概是怎樣的方向?

出家後,師父說年輕一代要出去讀佛學院,多學習學習,崇福寺這邊以戒律著稱,道風也很好,我師叔也是這裡畢業的,就讓我來,學習好戒律。剛好學院那年招生,於是就著手準備考了進來,剛開始沒有太多想法,但內心很歡喜,安頓下來也就不想走了。

你對崇福寺的印象如何?

因緣吧,我是覺得有緣的就自然住的下去,如果無緣便也不強求。就這樣,還好,我與這裡挺有緣,有時想,也許是當凈人時培福吧,所以很感恩的,其實關鍵在於心而不在於外在環境,心定下來了,住哪裡都一樣,或許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真正的信仰也是從佛學院里開始學法才建立的,之前很茫然,不懂真正的經教義理。我一直記得有位師父說過:"你今生髮起出家之心,肯定是你過去種了這個因。"就是說,無論是你最後有沒有出家,只要有這個發心,就證明以前有發過這個願,我覺得挺有道理的,所以現在我要好好發願,生生世世都要聽聞佛法,都要具足正信,我很感恩,能遇到佛法。

我感恩父母,沒有阻止我;感恩師父,磨礪我的心志,成就我出家。可能是當初發心源於一個莊嚴的僧相,讓我一直對戒律很好樂,崇福寺這個道場很適合我,而我也會一直堅定走下去。

編者按/

兒時簡單的邂逅,註定以後的回眸。時間的推移淡忘不了當初的驚鴻一瞥,十幾年的兜兜轉轉,因緣的聚合,還是回到最初的原點。那頂袈裟,便是信仰的力量。矢志不渝的信念,心如磐石的決絕,一切似乎順其自然,到頭來,一路的艱辛與坎坷,只有自己懂得。沒關係,只有來之不易的才最值得珍惜,在無數風雨兼程的日子裡,不忘初心,信願恆持,道路上的風景依舊綻放著燦爛的光芒……

編者/ 法華

後期/ 普熏 耀祺

推薦閱讀:

TAG:出家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