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如《延禧攻略》中英明嗎?NO,這是一個很深的誤會

天子南庫

1757年,紫禁城。

47歲的乾隆皇帝發布了一道詔書:「從此以後,大清只保留廣東海關對外貿易,其餘一律關閉。」

從此以後,開啟了「廣東十三行」的黃金時代。

歐洲、拉美、東南亞的國家從自家港口出發,跨越萬里大洋,最終匯聚到廣州,只求與大清帝國做生意。

大清的絲綢、瓷器、茶葉,也翻山越嶺來到廣州,經十三行之手抵達歐洲貴族之家,在那個年代,它們是奢侈品中的愛馬仕。

繁榮的貿易,讓大家都很開心。

「廣東十三行」每年上繳百萬兩白銀的賦稅,而其中的60萬兩,又進入皇帝的小金庫,皇帝很滿意。

台灣林爽文起義、川陝白蓮教起義、河南剿匪、皇帝生日,十三行累計捐款近400萬兩,朝廷很開心。

伍秉鑒完成了無數個小目標,擁有2600萬兩資產,正兒八經的世界首富,商人們很興奮。

皆大歡喜。

只有英國,愁眉苦臉。

廣州通商的規矩,對外國商人不太友好。

他們不可以自由貿易。租店面、擺地攤統統不行,只有經過「十三行」的商人,才能完成交易。

有中間商賺差價,想富裕,沒門!

他們在廣州的行動也受到約束。只能住在規定的賓館,想出門看看廣州的風景,還得等到規定的日子,就像農村逢三、逢五的趕集一樣。

他們還不準帶老婆,有需求自己解決。

商人重利輕離別,原本這些也不算什麼大事,飄洋過海而來,只要能賺錢,什麼都可以忍。

可外國商人連錢都賺不到。

大清的茶葉、絲綢、瓷器是英國特別依賴的奢侈品,但英國的紡織品、呢子大衣、胡椒、檀香卻賣不動,貨物積壓很嚴重。

就連交易的貨幣,也對自己不利。

那時的英國實行「金本位」,而大清用的是白銀。所以來廣州做生意之前,還得把黃金兌換成白銀,這樣一來,利潤又被颳去一層。

而入關的稅率更狠,高達20%。

英國人很鬱悶:「想賺點錢,怎麼就這麼難?」

19世紀初的英國,已經是「日不落帝國。」

1816年,完全統治印度;1824年,佔領新加坡;1824年,攻佔緬甸。

在取得美洲、非洲的龐大殖民地後,英國將觸角延伸到亞洲,並試圖向古老的中國發起挑戰。

既然擁有雄厚的資源,英國很快找到一種獨特的商品。

這就是鴉片。

最初的鴉片,是作為一種藥物來使用的。

英國常見的「巴拉高利糖」,直到1920年還用來使嬰兒安靜。而美國的可口可樂,也在裡邊添加了微量的可卡因。

但工業革命的發展,讓高純度鴉片成為可能。於是,英國就把提純後的鴉片運到中國,成為其擴大貿易的絕佳利器。

而大清帝國的人,正好需要這種神器。

政治的高壓,讓文人不敢亂說話,「清風不識字」都能被殺頭,還敢議論時事?不如神遊太虛。

農村的貧瘠,讓農民常年處於飢餓狀態,鴉片正好可以「抗飢耐勞」,能省不少糧食呢。

社會的消沉,讓貴族、官員、豪商再也沒有祖先的勇烈,而沉溺於提籠架鳥的悠閑。鴉片,正好作為富貴的象徵。

一枚小小的鴉片,成為奪命的子彈。

古老的大清帝國、一日千里的大英帝國,在歷史的拐角處迎面相遇。

風雲際會。

林則徐

1838年,一封報告被送到道光皇帝的手中。

寫報告的是林則徐。

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林則徐的眼光,還是很精準的。

1820—1840年間,英國已經用鴉片賺了將近一億兩白銀,而白銀的流失,又造成大清的銀荒,也就是「通貨緊縮。」

國民的手中沒錢,購買力下降,經濟下行。

在一些大的城鎮,幾乎是煙館林立,大煙鬼有成千上萬。為了分享利潤,官員、軍隊成為國內的鴉片分銷商。

比如廣東水師,就和英國鴉片商約定「每箱鴉片收5萬到10萬」,甚至把戰船變成走私船。

這是「鴉片戰爭」前兩年的景象。

道光皇帝也知道,禁煙勢在必行。

1838年11月15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清查鴉片貿易。

禁煙,就是砸人飯碗。

他命令鴉片商人三日內交出所有存貨,並保證永不再犯。但涉及身家利益的事情,沒有人會輕易屈服。

林則徐憤怒了:「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男子漢大丈夫,說到做到。

1839年6月3日,「虎門硝煙」開始。廣東的所有高級官員全部參加,還有鴉片商、外國領事、記者、傳教士。

唯獨沒有英國人。

小斯當東

英國,倫敦。

國會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討論,題目是:「到底要不要出兵,教訓一下落後的東亞人?」

林則徐銷毀鴉片,砸了英國的飯碗。

而一年前的英國水兵醉酒打死廣東村民,沒有按照林則徐的要求審判,又被禁止一切貿易、驅逐出境。

眼看著滾滾財源被截流,英國急了。

大清帝國的龐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相隔萬里大洋,一旦開戰,到底能不能打的過,誰都心裡沒底。

就在這時,一個特別熟悉大清的人說話了。

他叫小斯當東。

46年前,他和父親曾跟隨馬嘎爾尼出使,親眼見過乾隆皇帝。一路上,「康乾盛世」的景象讓這對父子終生不忘。

清國的貧窮令人驚訝,一路上我們丟掉的垃圾,都會被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撿回去,當美味一樣吃掉。而清軍的穿著,也如同叫花子一般。

房屋都是木結構,沒有天花板,只有在房頂鋪上茅草,地面是夯實的泥土地,從房樑上垂下的一個個草席,將房間分割成若干個屋子。大街上也看不到馬車,唯一能見到的運輸工具是獨輪車。

農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土地上,精細化的耕作讓植物間不留縫隙,從來不浪費一點點。只希望能在少的可憐的土地里,盡量多長一點糧食,以便填飽肚子。

小斯當東拍著胸脯向國會議員保證:「大清帝國除了國土龐大,它早已落後英國200年。」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一試。

1840年6月,40艘戰艦、4000名士兵跟隨總司令義律,來到廣州海面。

他們不會想到:

一場很小的軍事行動,卻像蝴蝶的翅膀,掀起了東亞的百年颶風。

道光

道光,是一個矛盾的人。

1791年,他跟隨爺爺乾隆皇帝去打獵,親手射中一頭鹿。那時他才10歲,不過是上小學的年紀。

1813年,天理教徒攻擊紫禁城。他拿著一把鳥槍衝上城頭,與大內侍衛們站在一起,並且親手擊斃2名敵人。

那一年,他32歲,正值壯年。

年輕的道光,也曾是勇敢、忠烈的戰士,他願意為了皇家的榮譽而戰,為了帝國的安穩而戰。

誰讓他是皇長子呢?

這是責任,也是義務。

可當英國的軍艦在海上縱橫時,道光皇帝卻又不復當年的勇氣,顯得猶豫而昏聵。

1840年8月,英國軍艦抵達天津大沽口。

道光從來不敢想像,遠在廣州的敵人,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兵臨城下。那麼,從天津到北京,又需要幾天?

他不禁想起27年前,站在紫禁城頭的光景。只不過,那時的敵人是拙劣的暴民,而現在的敵人有強大的軍艦。

而且,道光已經59歲了。

一生的操勞早已耗盡他的血氣,面對兵臨城下的英軍,道光甚至不敢亮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息事寧人,安度晚年。

當英軍提出「通商」和「懲辦林則徐」時,道光幾乎不用想就同意了。只要英軍不在他眼前晃悠,怎麼著都成。

天下即朕,朕即天下。

但他的內心畢竟還殘存一絲絲當年的豪氣,當大沽口的威脅解除後,他還是渴望奪回失去的國土。

2年間,大清帝國就在道光的心思間搖擺。

英國軍艦兵臨大沽口,認慫;英國軍艦撤回廣州,想雄起;虎門戰敗,求議和;英國條件太苛刻,再戰;鎮江城破,道光徹底絕望,議和。

1842年8月29日,耆英和璞鼎查簽訂《南京條約》。

8年後,道光去世。

大清帝國的紛紛擾擾,與他再無關係。

人心

大變革的時代,最容易見人心。

1841年2月,英軍以10艘戰艦、3艘汽船和登陸部隊,猛攻靖遠炮台。而守在這裡的關天培,身邊軍隊只有400人。

別人都撤退了,他也可以撤,沒人會怪他。

可這位61歲的廣東水師提督,沒打算撤退。當了一輩子軍人,驕傲了一輩子,他不願意在退休的年齡做逃兵。

關天培受傷十幾處後,最終中彈犧牲,猶雙目緊閉,站立不倒。

其餘的400守軍,也無一生還。

1842年4月,英軍以百餘艘戰艦、一萬陸軍進攻吳淞(上海)。兩江總督牛鑒逃走,但江南提督陳化成留下了。

他也可以逃,但他決定馬革裹屍。

陳化成帶領幾十名親兵,守衛在孤立無援的炮台上,他們朝著前進的英軍射擊,一炮又一炮、一槍又一槍。

就算不能扭轉戰局,但求無愧於心。

視死如歸。

1841年7月,6600名英軍擊敗鎮江城外的綠營,開門進城。但在鎮江城,他們遭遇了巷戰。

阻擊英軍的,是1500名蒙古八旗。最終,副都統海齡兵敗自殺,八旗兵戰死600人。

他們沒能阻止鎮江陷落,但是儘力了。

而長江對岸的揚州,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富甲天下的鹽商、地主們,主動湊了50萬兩白銀交給英軍,作為贖城費,希望不要來打他們。

如果用這筆錢來招兵守城,是不是更好?

看來,「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光榮傳統,也不是慈禧老太太的專利。

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也是洗牌的時代。

有的人希望苟且,有的人力求犧牲;

有的人看到黑暗,有的人看到救贖;

有的人守護榮譽,有的人扔掉節操;

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是人心,最偉大的也是人心。時代的浪潮一遍又一遍沖刷著人心,淘汰了渣滓,留下了偉大。

當一切塵埃落定,歷史會給出公正的評價。

世界

有人說:「如果不是滿清,中國不會如此。」

恐怕未必。

170年前的世界,是歐洲跑馬圈地的時代。

從「文藝復興」開始,歐洲就開始邁入工業文明的進程,為了這個時代,他們已經準備了500年。

500年的技術創新、財富積累、社會變革,遠遠不是中國換一個皇帝或者王朝,就能改變的。

鴉片戰爭,是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必然的交鋒。

不是英國,也會有法、德、美......

不是鴉片,也會有其他什麼片。

當一個又一個的帝國倒在堅船利炮之下時,大清帝國想要獨善其身,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爭之世,不進則退。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歷史 | 中華民國(1912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