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還在晚婚,九零後已經早婚了。
前段時間給家裡打電話,說起在深圳工作的表姐,一本大學畢業,馬上就三十五歲了還沒結婚,把老家的姨媽姨丈愁白了頭髮。從她大約三十歲開始,周圍的親戚就不斷給她張羅各種各樣的相親,但幾年過去了毫無起色,漸漸大家也就消停了。這個傳說中的表姐我只見過一次,印象中時髦開朗、膚白圓潤,條件不錯,按理不應該單著,可她就愣是單到現在。大家曾紛紛猜測:也許是沒遇到合適的,也許是根本不想結婚,也許是受過情傷沒走出來,也許是眼光太高看不上……但這麼多年下來,八零後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八零後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締造人和見證人,也是徹底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一代,一邊租房還要一邊攢錢買房,一邊養活自己還要一邊努力存錢養老家父母,一邊是城市高昂的養老和托幼成本一邊是老人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大批的八零後艱辛地在城市生存,《北京北京》《存在》《蝸居》等作品講述的正是北漂的八零後在大城市掙扎生存的現狀。但很多人在大城市奮鬥多年仍未實現目標,沒房沒車沒能在城市紮下根,更不敢談婚論嫁;也有戀愛抵不過誘惑,女的選擇了條件更好的男性,男的選擇 了事業遠走高飛,剩下那個人再也不相信愛情,從此甘願單著。三年前我們結婚時先生的表哥二十八歲,也被親友勸婚,但表哥稱沒錢不敢結婚,先生道,那以後又老又沒錢呢?現在三年過去了,我們的小孩兩歲,表哥已經三十一了,還是單著,好像有過幾個女朋友,但都沒走到結婚。
先生的領導今年四十多歲,小孩剛上小學三年級,前些日子身體不適休假一天,第二天回到單位與周圍人說起,前一天躺在床上一直在想小孩還這麼小,要是自己真有個三長兩短,小孩該如何是好,又沒有兄弟姐妹,日後連個能依靠的人都沒有,不禁悲從中來。
反觀我們九零後,似乎從八零後身上看到了晚婚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多大的好處,都開始早婚了。身邊的同學畢業後也不再像以前師兄師姐們一樣普遍留在大城市,選擇回老家的人越來越多,雖然掙得不多,但起碼不用租房不用拚命工作,還能經常回家見見父母、吃口住家飯,在老家找個知根知底的伴侶組建家庭繁衍下一代,三代同堂、身體健康、其樂融融,頗有點返璞歸真的感覺,羨煞在城市裡加班熬夜吃外賣的單身狗。至於其他讀研、讀博的同學也多數在讀書期間也紛紛完成結婚生娃等人生大事,抱著小孩拍畢業照,也絲毫不影響她們畢業後在很好的單位找到了工作。再看她們的配偶,也都是條件不錯的師兄或同學,越來越顛覆大家對女碩士、女博士多數單身的印象。從她們身上,我想到一句話:世界上的資源最終是屬於兩種人,要麼是綜合實力強,要麼是下手快。現在人們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包括覓偶的競爭,然而綜合實力強的畢竟不多,如果瞄準了,還是果斷出手勝算比較大。當然,前提是瞄準。
最後,今天是2018年1月1日,希望今年有更多的人能夠覓得佳偶、喜結連理,八零後也好九零後也好,早婚也罷晚婚也罷,兩個人結婚只因為足夠相愛,不為其它。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推薦閱讀:
TAG:婚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