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羅振宇 2018 年《時間的朋友》跨年直播?
自跨年直播以後,我幾乎天天都能看到diss羅振宇的文章,什麼「羅振宇終於翻車了」之類的,字裡行間似乎盼了很久,羅振宇究竟怎麼了?
看到「中年人看羅振宇的演講跟老年人買權健的保健品沒有任何區別」這樣的刷屏段子,我就大概知道了,當diss羅振宇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的時候,一定會出現萬人喊打的局面——那些朋友圈被「正能量」、「學習」、「得到」這樣的辭彙佔領的人,對羅振宇肯定是不爽的,當風向在羅振宇這邊時,他們為了安全感而沉默,而當風向在diss羅振宇這邊時,他們就都出來了。這部分人的群體龐大,所以傳播起來特別狠。
說羅振宇舊瓶裝新酒,我覺得大體沒什麼問題,他自己都說了自己是知識的「二道販子」,把東邊的東西賣到西邊,是生意人,沒說自己是學者,怎麼好像大家都以學者的要求去要求他,非得寫出相對論或者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才行?
二道販子有二道販子的價值,比如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哪個觀點好,分享給大家,這不是價值么?難道只有創造出這個觀點的人才創造出了價值?創造者創造的這個觀點,也有可能是把以前某個大牛的說法換了個樣子,人類的創新不都是這樣拼接起來的么?
好,就算這個是完全從0開始創造的,但還是有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傳播渠道也無法覆蓋所有人,這時候有個商人把它運到各地,作為二道販子,在裡面賺取利潤,難道不應該么,不是給其他人提供了價值么?
說二道知識有問題的,就等於不承認商人的價值,這跟把商人的行為定性為投機倒把罪有什麼分別?如果生產才有價值,那城市裡的人就該餓死,誰讓你們自己不種地?沒有商人,這農民伯伯種的大米是自己跑到你家餐桌的?可以想像,如果農民伯伯親自給你送到餐桌上,那農民伯伯的心應該比商人黑多了,因為成本更高啊。
當然,這種跨年演講的東西本來就是聽個樂,你真想拿這個來指導未來?那你不該聽直播演講,至少聽他的羅輯思維視頻會好一些,因為那個稿子可以精修,後期可以剪輯,講錯了可以無數次重來,再進一步,你應該看書,文字的東西會更加嚴謹,尤其是成體系的書籍。
很多人沒有進行過多次大場面的演講,可能並不清楚現場演講和文字的區別。
比如當你現場演講的時候,你肯定會漏下一些東西,會加上一些東西,也可能會在上一個邏輯還沒理得特別清楚的時候,但因為剛剛中間漏了一句,因此再講回去補上雖然能講清楚了但會影響聽眾聆聽的連續性而選擇略去直接講下一趴。
所以現場演講最應該做的就是給結論性的東西,煽動氣氛,講些雞湯,沒了。
只是這並不代表眼前的這個人只懂雞湯,是因為你不了解現場演講和私下聊天以及文字呈現之間的不同,所以你認為他的演講應該全是乾貨。如果你因為這樣的誤解而認為這個人腦子裡就是沒有乾貨的,那是你自己的經歷太少而造成的。
羅輯思維或者得到團隊里難道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這篇稿子寫成幹得不能再乾的乾貨?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沒有,我寫給他,但現場講出來的效果不一定夠好,還得看文字才夠爽。
雖然羅振宇賣弄概念我也不喜歡,什麼就是什麼,很簡單的事兒一定要說複雜,我覺得這不是手藝人,也不是正經商人,是奸商。
好的商人一定是把複雜的事情說簡單,而不是非得讓人「仔細想一想才發現是這個理兒」,其實換一種說法是可以「不仔細想一想也能知道是這個理兒」的。這是一種心理策略,人們會把自己「努力過後才得到」的東西抓得特別緊。
但把羅振宇跟權健比就過分了,權健是個什麼東西?平心而論,經常聽羅振宇的人難道從他的輸出里獲取不到一點有用的東西?我不信,我絕不信世上有任何一個人的知識覆蓋面達到了這種程度,只是你不經篩選不經辨別就全聽了,之後發現這中間「居然」有誤,那怪誰?
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過濾系統,如果把自己的過濾系統不夠好怪罪到供水的人提供的水質不夠優秀,就不太好了,畢竟你付了羅振宇多少錢他還得給你提供依雲?你花的錢能買點自來水就不錯了,兄dei,凈水系統你還得自己裝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