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出我們的選擇——談談《面向個體的教育》的體悟與教學實踐
現在的家長太在乎將孩子塑造成我們希望的樣子,以至於忘記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會成為什麼樣子,而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他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的班級、同伴、老師,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選擇適合自己適應社會的現代素養。
《面向個體的教育》這本書前半部分是寫給走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在拋開自己的行政職能與權力後,該如何面對自己教育的學生。後半部分則針對學校的管理者,如何讓自己的老師們百花齊放,讓自己在學校打好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根基,讓學校的學生選擇自己的成長方向。
而整本書離不開一個詞,而這個詞就是:選擇。無論如何選擇,我始終記得貫穿的一句話:我們所在做得極大限度的推進孩子的社會化。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走出校園,適應如今的現實。
接下來我會談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應用與思考。
一、給孩子選擇思想成長的土壤
我不贊成整節課讓孩子坐的像一尊雕像,一座古鐘,也不贊成滿堂的厲聲呵斥,厲聲叫囂。但是敢問,曾經的自己,又有多少時間在課堂是坐姿端正,兩首放平的呢?又有多少的想法和創意是在充滿濃郁壓制的課堂中產生的呢?
給孩子思想成長的土壤,在我認為,是給他們一個民主自由和諧的氛圍,當然當孩子違反常規課堂的時候,也需要一點「指正」與指名道姓的「訓誡」。
平時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讓這群天性個性的孩子更多的「自由」,尊重他們的想法,別看他們不成熟,但有時候心裡的想法確實很出人意料。
開學的班幹部競選,本以常規按自薦推薦,舉手表決制,但誰知四年級的「反叛」讓他們有了「老師不公平」的怨言,「老師幫忙拉票不公平」,「 老師考查候選人時間太少」,「同學們只看發言人的一面之詞,肯定做不到!」等等這些埋怨與班會課的「沸騰」讓我尷尬,卻又如醍醐灌頂,給我帶來了一些特別的啟發與想法。
我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公平的選舉方式,誰知道在你一言我一句的嚷嚷中,我聽到了讓自己眼前一亮的法子。
二、給個性各異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
以相同的教學方式去應對瞬息萬變的課堂和個性各異的學生的確是不夠的。在一個回答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常在鄙夷看不慣的人,覺得他們另類,不合群,但你的思想又和他們能達成一致嗎?不是他們不合群,而是你融入不了他們的圈子。
我們的學生個性各異,各不相同,有魯莽的,有武斷處事的,也有耐不住性子,脾氣極其倔強的。我們往往會排擠這類「不乖」的學生,給他們少了一些的機會,給他們減了一點的關注。我們也總在說:同樣的老師教出的孩子怎麼差異那麼大!
但試問:同樣的飯吃出來的人還有胖有瘦吧?班裡的孩子是各位老師們口中最鬧的,說實在我也覺得挺鬧騰,經常因為各種奇怪的問題,無法理解的衝突讓我胸悶氣短,口乾舌燥,但慢慢的兩年了,也就習慣了,也有了自己的方法。
對待課堂表現欲強,卻要用鬧騰方式的孩子,就應該多給機會,抓準時機表揚安靜,轉變快;對於倔強的孩子,多給予小關愛,小零食什麼的,小安撫什麼的最有效;對於自卑心強,卻又搗蛋的孩子,找他喜歡的老師和好夥伴與他溝通,50分要鼓勵,上了60更加給予更多的關照……
其實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適應了,給他們更多的選擇學習的方式也好,批評方式也好,他們是會慢慢變化的,其實有個性的孩子是很可愛的。對待性格各異的學生教育,給他們選擇不同的體驗成長的方式,是寬容但不是放任,是選擇但也不是遷就自如的。
三、學生的選擇在於老師正確的引導。
基於需要小組彙報的方式上課,在備習案時,「全班展示」這一欄的流程我們是這樣準備的:
1. 抽籤決定一個小組全班彙報;
2. 同學質疑補充。
在課堂上,為了所謂的「公平」,讓孩子們不抱怨老師的不公平,我們則採取抽籤的方式讓「幸運」的小組上台彙報。而讀了相關章節後發現,這樣的抽籤的選擇真的是公平嗎?被抽中的小組真的幸運嗎?
對待認真準備的小組,他們已經分工恰當,準備的表述也流利自如,觀點也中心突出,標新立異,為什麼得不到幸運的眷顧,無法上台展示?而三下五除二,倉促準備的小組,卻應該給予這樣的幸運?上台發言吞吞吐吐,交流的想法千篇一律,答案時不時還讓人膛目結舌,耽誤了聽眾最重要的學習時間,又縱容了不積極準備任務,常抱僥倖心理的風氣。課堂的結果,顯而易見,必定任務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冗雜的交流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與模糊學生關注的重點。
作為老師,應該給他們更多的強調選擇這一意識,選擇不是隨機,也不是抽籤,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同學,他們也值得擁有這樣選擇的權利。無論是課堂中,還是選取部分學生參加的實踐活動,凡事選擇參與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被選擇參與的原因,或是積極,或是協作強,或是在實踐前準備了充分的資源。只有正確的身教,孩子們也才會慢慢有這種選擇的意識,明白什麼是公平。
用一句改編的歌詞總結一下:「選擇是我的,不是你給的,學生的成長要自己負責。」
面對我們的教育,面對我們的孩子,他們需要更多的選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