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在中國明明是銷量前列的街機了,為什麼還常被主流輿論當做炫富或者奢侈的對象?

明明大家甚至自己都在用iPhone,還在網上調侃什麼「腎機」之類,是因為中國人虛偽么?請從文化社會心理,以及提問者的觀察和心理視角分析。


很簡單啊,19世紀英國紳士都要穿西服,高筒帽小手杖西裝都爛大街了,但你不穿這些東西你敢說自己是紳士嗎?

今天私家車也爛大街了,但沒輛私家車你敢說自己中產階級嗎?

因為私家車你買不起,所以你不會問私家車都爛大街了為什麼還認為有私家車才是中產階級的象徵,iPhone你買得起又捨不得買,所以只能酸酸的問為什麼iPhone爛大街了還是裝逼的象徵,就是你不捨得裝逼所以問為什麼這玩意裝逼而已,而你根本裝不起的逼你壓根不會去問為什麼這玩意裝逼。

當有朝一日,蘭博基尼勞斯萊斯對你而言是小菜一碟了,你可能也會想,這麼個玩意有啥來裝逼的。那時,福布斯排行榜或者五百強對你而言肯能就像今天的私家車一樣了


除了六線城市城鄉結合部,現如今幾乎沒什麼人通過iphone來炫耀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通過「鄙視iphone」來顯示自己的高姿態,這就是題主所描述的現象。在任何與手機有關的話題中,無論是三星還是索尼的板塊,鋪天蓋地的吐嘈iphone才是人們喜聞可見的盛事。


有一個人正在彈鋼琴,另一個人走了過來,看到了他鋼琴上放的iphone,拿起來,嗤之以鼻的笑了聲,說,裝逼。

彈鋼琴的人也笑了笑。我幾百萬的鋼琴你不瞅,你就認識我這iphone


我全身上下唯一有可能王思聰同款的東西。


因為這貨的價格也是前列的。


因為這些人的心智模式仍然停留在PC時代的水平,他們認為iPhone還是移動通訊時代的事物,對已經到來的移動互聯時代,仍然懵懂而無知。

低層文明看待高層文明的發明,就像印第安人第一次看到槍炮一樣,其想法一定是幼稚可笑的,說你炫富或者奢侈的,至少說明他們還是認為iPhone是有價值的,儘管在他們看來,這個價值很不屑,但哪也比罵你是傻B的人強太多了,前者還能激起你的同情與可憐,而後者只能讓你感到悲哀,不是嘛


我倒覺得是由媒體從業者缺乏獨特的洞察、獨立的價值觀,人云亦云不思進取造成的。

暴雨了,就用「百年不遇」;

開會了,就說「圓滿結束」;

舉報了,就說「朝陽群眾」;

出事了,就說「有關部門」;

蘋果出金色,網友說是土豪金,媒體從業者們就說土豪金;

一個新聞是賣腎,不過腦子的媒體人們就用這個千年老梗。


因為有的人少抽了包煙,有的人割了倆腎。


其實安卓才是街機←_←


拿蘋果,穿身貂,寒冬臘月擠公交


額,實在是忍不了,都什麼年代了,還拿個蘋果當炫富?在地鐵里蘋果隨處可見都是炫富?不就是個手機嗎?我就是喜歡喜歡蘋果系統就是那麼簡單,我是穿百來塊錢衣服擠地鐵的小白領,但是這是一個人消費習慣,有人花在衣服上,有人花在化妝品上,有人花在電子產品上,跟炫富無關,因為一個手機去揣摩別人心理的人也無聊透了


三年買三款,和一款用三年還是有差別的


因為一般的學生狗一個月的伙食費才1K,工作了誰還拿破iphone當個事。


說iphone不貴的人,你們真厲害~~~一個6sp 64g要6888啊

買得起不代表它不貴啊~~~你家的電視機有這個價嗎?你家的電腦有這個價嗎?你家的床墊有這個價嗎?你家的座椅有這個價嗎?

我們咬咬牙當然可以買一個iphone,但你的生活中,iphone是不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我們羨慕的是那些iphone真的只是生活中不起眼的一部分的人,而不是給iphone當兒子的人。


首先在大眾化的智能手機牌子相比它價格在那裡,拿出來基本上就知道這個手機的大概價格。其次很明星也用這個牌子的人。不過我覺得現在用蘋果不一定是炫富,它的性價比在那裡。以我個人經歷,曾經我是三星的腦殘粉,每年換一款三星最新的機子,家裡人問原因,都只有一個:卡。不得不承認蘋果確實要比安卓好。當時我媽就怒了,後來就下令讓我買5s,我媽買的蓋世s4,不到一年就對比出來了。


我是某low校應屆畢業生,不知道別人什麼情況。反正我們專業去工程單位(尤其是海外項目)錢還是不少的(海外項目的學長有拿到第一年18萬的,還有3年一百萬但是毀約沒去的)我就想說買個iPhone咋了……


那是你身邊的人都在用,天朝人民13億多了!還是有很多人不捨得的!


因為愛瘋的價格超過的它提供的功能。


蘋果本身不是有錢的象徵,但是很多人都想通過攻擊蘋果來標新立異,尤其是騰訊。


如果說炫富的點在於「用的人少」,那屬實沒什麼好炫的了

如果在於「用的貴」,那iPhone確實相對貴呀。又不是因為便宜才變成了街機

你覺得不值得炫富(。。其實也真的不值得)是因為就一部手機而言,再貴也是能承受得起吧。就像二十幾一包的泡麵,誰都能買得起,但是你想吃泡麵的時候,會隨手選擇這種嗎?

「值不值得買」比「買不買得起」更能說明貴不貴吧


推薦閱讀:

TAG:iPhone | 文化 | 信息技術IT | 社會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