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找到一個停車位到底有多難
北京有400萬個停車位,但你還是找不到地方停車。
截至今年8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是570萬左右。
在北京停車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基本是一種災難了。
對於北京土著老何來說,出門前等女友化妝不是最痛苦的,去商場找地方停車才令人頭疼。
等女友化妝要一個小時,從家到三里屯要一個小時,找車位又一個小時。
下午兩點出門,四點進了商場。
「我讓她坐車裡陪我一塊找,她嫌時間長,頭暈;讓她先下車等,我回來又說我沒用,這麼半天連個車位都找不到。」
無論你是什麼級別的大富豪,在北京找停車位這件事上,可能分分鐘變成Loser。
1.想停車,搖一搖
「我們結婚時開始搖,孩子都生出來了還沒搖到。」
你以為這是搖號買車? 不是的,這是在搖自己小區的停車位。
老何的朋友住在北五環外。他們小區,車位和戶頭比例1:10。
「每10戶只有1個停車位,每年搖一次,一次等一年。」
隔壁小區更人性化,三個月搖一次。車位流動性更大,促成了多起民間口角。
有的業主在家供奉「車位神」,祈禱下個季度順利搖到停車位。
不過「想停車,搖一搖」的案例不止存在於北京,2017年5月,合肥一小區業主就因開發商提供的搖號車位過少而拉起橫幅,他們每個月搖一次號。
這個頻次確實很難掌握,想讓更多業主更快的雨露均沾,業主們卻說:反對每月搖號,又不是來大姨媽。
2.比誰下班早
有些等不及的人會在路邊停車,臨街車位是這些失志者的必爭之地。
老何也是其中之一。
每天回家,老何都要花十幾二十分鐘找車位。下班越早,「車位」越好。
「一般一條街、轉兩圈能碰上,習慣了。
萬一哪天運氣好正巧趕上個空位,反倒不適應。」
老何不是個投機主義者,但假如真的碰巧遇到了眼前的停車位,他會迅速把車停進去,因為根本沒時間多想,其他人也時刻在盯著。
老何描繪過一幕魔幻的場景:「下班回家,路口停滿了車,不知道的人會跟著前車停下,他們以為在等紅燈。」
3.起得比雞早
停在路邊最大的風險就是被貼條。
「我每天早上五點就醒了,挪車上班,跟雞一個時間起。」
為了躲避貼條,附近的有車一族每天交警打游擊。
在交警上班前開走,在交警下班後回頭,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於是,一早一晚成了這裡景象最繁華的時段。
不是危言聳聽,北京五環外的停車生態就是如此激烈。
路邊甚至不乏保時捷、瑪莎拉蒂等豪車。買得起豪車的人不差錢,「一個月罰款幾千塊,就當交停車費了」。
「我的車之前就在路邊被撞了,右邊大燈粉碎,對方逃逸。後來我就盡量停好車中間,安全。」
4.停車位有多緊俏,業主可以把小區停成衚衕
小陳家住南城,由於住的是老舊小區,沒有地下停車場,加上沒有物業,路面上的車位成了風水寶地。
為了佔據空位,居民有的用地鎖,有的用破舊自行車,佔山為王是這裡停車的主要手段。
「每次進出都要經過狹窄曲折的通道,兩邊是一層防護網,路邊的三輪車自行車等等擦著車身過,有時候還需要在這種通道里倒車出去,心理很有壓力。」
車位有多緊俏,業主可以把小區停成衚衕。
「然後進入院子,逢周末的話裡面會扎紮實實停三四排車,裡面的車只能通過給外側的車打電話,挪車出去。」
外側車不一定隨時能找到。著急的時候,滿小區跟著保安喊人,以為著火了。
5.招人看公司有沒有免費停車位
同事住在三里屯,車位費每月1000塊,除了回家堵車,還要承受朋友串門時的抱怨——每次去他家都找不到地方停車。
「後來索性約在外面聚,大不了就坐地鐵。」
他坦言,來公司上班其實看中的就是免費停車。
「上班的地方有停車位,招聘的時候真的是公司的優勢。」
甚至北京的房產商都把「有車位」作為房屋特點掛在網上。
6.一厘米考驗
在和平里的老小區,業主每次開車進出都要經受「1cm考驗」。
「進出的時候車兩邊都是1厘米的寬度,讓你剛剛好出去,又不至於刮蹭,車技就這樣練出來的。」
衚衕的結構不是為停車設計的。這裡沒有固定車位,施行先到先得的停車管理方式。
「我們小區只收費不管理,能停一百輛,卻賣二百個車證。」
7.「人行道上不停車不是浪費嗎」
為了解決小區的停車難問題,有的物業會私自規劃停車位。
將停車位劃在人行道上。
或者把一半停車位劃在人行道上。
「一群業主追著物業繼續劃停車位,另一群追著物業打官司:公攤面積怎麼算?」
8.望京是個大停車場
小區里停車雖然難,但至少你知道車是要停在小區的,而望京,它本身就是個停車場。
「哇你們好棒,還能把車停小區里!歡迎來望京,參觀馬路中間停兩排車的。還是NB的斜著停。」
車多了,車位沒跟上
在老何的回憶中,曾經的北京其實並非如此。「我小時候,車少路寬,沒現在這麼麻煩。」
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1年,北京市轎車保有量達到100萬。這個數字在2003年變為200萬。人民日報在今年8月份的文章中指出:目前,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在570萬輛左右。
與此同時,城市道路也在快速發展。1994年,北京三環主路建成通車,全線按快速路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
1999年,東四環路建成並通車。一年以後,北四環的其餘路段,西四環,建成通車。
2003年10月底,五環路建成通車,設計時速100公里。
2009年9月12日,北京西六環工程(良鄉至寨口段)建成通車。至此,歷時11年建設,北京市域內里程最長、連接新城和市域範圍最大的六環路全線貫通。
唯一沒跟上的,是車位的增速。
1994年,北京市確定居住區配建指標為0.1車位/戶,並於1999年提議、2002年發布新的指標修訂值為三環以里0.3車位/戶、三環以外0.5車位/戶。
2015年再次修訂居住區停車配建指標,聲明「停車位供給總量宜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的1.1—1.3倍之間」。
可調查顯示只有25%小區配建滿足配建要求,監管力度亟待加強。
按照2015年的配建標準,理想的停車位數量應在620萬—740萬個之間,但事實上停車位數量遠遠達不到:
歷時一年半,北京市交通委在2017年底公布了停車位普查數據。
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城鎮地區停車位總量382萬個,夜間停車需求384萬個,供需總量相當;但停車位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居住車位失衡缺口達129萬個。
其中三環內嚴重缺位區佔比達84%,五環內沒有車位充足區。
城建部門並非對此熟視無睹,今年10月,北京晚報就報道了《北京東城6處滯留地變身便民停車場》的新聞:
通過重新梳理拆遷滯留的閑置土地,東城已將南鑼鼓巷、青龍街區、寶華里、天壇等6塊閑置土地改建成了便民停車場,新增車位1500個左右。明年上半年,由滯留地改建而成的停車場還將增加,有望再添停車位650個左右。這些停車場都向附近居民提供優惠的停車價格,二三百元可包月停車。
諸多老舊停車場也升級為電子停車場或新型立體停車場。
但和龐大的汽車保有量相比,一切都是杯水車薪。「我們小區的配建比1:10都不到,前兩年樓下也說要建立體停車場,3年了,影都沒見到。」
除了建設速度跟不上,亂收費的現象也讓車主們苦不堪言。
老何曾住在六鋪炕周邊的小區,那裡是北京市電子停車的第一個試點。但多年來,「看人收費」的情況稀鬆平常。
「之前樓下收費的人認識,交個10幾20就完事了。後來經常換人,有一次停了仨小時,張嘴就要收60,我氣不過當場就罵起來了,在家門口坑人,蒙誰呢!」
北京的停車問題已足夠嚴峻,但上海的情況更加不樂觀。
根據2017年底發布的《2016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北京市平均每2.84輛車分享一個車位,車位缺口355萬個。
停車需要演技(北京停車攻略)
煎熬之中,一批北京特色車主誕生了,他們是停車場的影帝,用演技來蹭停蹭費。
去西單逛街,他們會把車停在隔壁KTV的地下車庫。等完事兒了就先去KTV裡面逛一圈。然後拿停車單找他們的前台蓋個章,前台小姐也不知道你是不是他們的顧客,一般都給蓋。
「如果問你是哪個房間的,你就說剛出去時候忘了蓋章了。」
可這辦法不能經常用,「否則服務生會認出你來得。」
如果是去工體,記得找一個叫做「**花園」的地方。注意是工人體育館,不是工人體育場。
「裡面都是三層小別墅,院里路邊可以停車不花錢,不過門衛會問你是幾號樓的。你可以回答公司名,比如學*思,*周刊,*蜂網,*青周刊。」
而最高境界,就是那些「以假亂真」的停車客:
2011年12月,一男子將「大黃蜂」科邁羅停在某商場門口禁止停車區,在車旁放了一個展示牌,很多人誤以為是展示車紛紛過來合影。
最後男子帶著女伴購物歸來,正好有警察前來制止並欲處罰這例違法停車,但車主並不理睬警察的制止,上車揚長而去。
假如實在抹不開面子,還可以勤學苦練,向技術流發展。
對於技術派來說,停車上車都要技巧。
在這個汽車越來越多的國度,任何一個可以停的車位除了靠搶,沒點特殊技能還真的停不好。
在洪流中尋得一席之地
有人說跟車有關的北京,有九九八十一難。
為了買車搖了幾年號,買了車搖號停車又是一難。
但生活在國際大都市,考驗與難題並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減少。
騎共享單車不用擔心停車,因為單車解決的是最後一公里,但又有誰能夠解決亂停的單車呢?
老何說,「之前停車難和亂收費就夠讓人頭疼了,如今又出現了共享單車亂停占車位的情況。
現在回家除了找停車位,還得花時間搬自行車。」
如何在北京找到一個停車位?
拼智慧、拼體力、拼早起、拼人脈。
你還可以在精神上找到一個停車位,就像每一次那樣,你在擁擠的洪流中,總能尋得一席之地。
#Aha視頻#
致力於提供有濃度的、有溫度的非虛構短視頻內容,做有趣的紀錄片。
現實比虛構更精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