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貝多芬的歡樂頌聽起來有點傷感?

完全沒感覺到什麼快樂,反而有點想哭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貝多芬

與貝多芬個人經歷有關,童年充滿艱辛需要為生計發愁,父親把他當做神通炫耀,十七歲喪母,缺少家庭溫暖。

22歲,歐洲各國爆發的戰火蔓延到波恩,貝多芬被迫離鄉。他永遠心繫故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卻始終未能如願。

26歲起,他的耳聾症已經開始肆虐,他一生嚮往罕見的純潔愛情,卻上了愛情的當,錯把鍾情付給朱列塔·圭恰迪爾,後者嫁人後任然利用貝多芬對她的感情幫助他的丈夫。使貝多芬的生活條件更加艱苦,在疾病的摧殘之下,還經此變故,受盡折磨,幾乎想自殺。

垂死的哀鳴之下,他百折不撓的道德觀念阻止了他,剛強的性格使他不甘在命運面前屈服。希望幸福,渴望愛情,充滿了希冀,這一切都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中。

42歲,在維也納,貝多芬的幾位保護者,貴族音樂愛好者和他的朋友,死的死,散的散,他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

43歲,他領養了兄弟卡爾的兒子,他為此傾注了滿腔熱忱,侄兒卻辜負了他的信任與期望,經商失敗又到處賭錢,貝多芬為此經濟更加困難,受到了痛苦的折磨。

44歲他已經完全失聰了,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即使身處悲哀的深淵,貝多芬任然謳歌『快樂』。」這是他畢生的打算,於是他譜寫了《歡樂頌》,在激情和憂傷的漩渦中成就了這篇偉大的傑作。歡樂,是苦澀之後的歡樂,是久戰痛苦之後的歡樂。

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過他歡樂的人,創造出了歡樂頌和很多偉大的作品奉獻給了全世界,用自己的苦難鍛造了快樂。

――羅曼·羅蘭《名人傳》


可能是因為我們能聽到,但是貝多芬永遠也聽不到吧


最早有這種感覺是在看eva的時候,老TV版基友被碇真嗣捏死的時候和新劇場版引發第四次衝擊的時候都有用到,導致一聽到歡樂頌就有種神聖又驚悚的感覺(???)。

前不久剛艱難地啃完《悲劇的誕生》,感覺有一點點啟發吧…

其一是 酒神境界是一種對個體化原則的打破。差不多是人泯滅自我,打破個性,與自然世界統一的感覺吧。

「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感。」

其二是 音樂是意志的表現,就是最核心主題和情緒吧。要搞清楚這個大概就得了解下貝多芬當時的創作背景了。

「查下歡樂頌的歌詞:

億萬人民團結起來!

大家相親又相愛!

朋友們,在那天空上,

仁愛的上帝看顧我們。

億萬人民團結起來!

大家相親又相愛!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燦爛光芒照大地! 」

是不是有種大家「合併到一起」的感覺呢,有段理解難怪eva要用這個

見識淺陋,只敢說這些了…


小學的音樂書上有!有一天晚上家裡停電,我太無聊了,就拿出音樂書借著燭光唱起來。天知道為什麼唱著唱著很想哭………我那時候啥都不懂啊,我只知道貝多芬是個偉人……


我也有同感~我還以為我比較反常~原來你也有這種感覺~


強烈推薦看一下快閃歡樂頌,絕對淚目。有好幾個版本,每個版本都震撼


我也覺得這首曲子聽都特別想哭,莫名其妙的想哭,有種說不出來的委屈,卻不知從哪來

不懂五線譜,不懂樂理,只是想嘗試聽這些曲子。流行歌曲的歌詞對人的內心有很強的心理暗示和引導,還是純音樂的空間開闊一些


每次都有毛骨悚然的感覺


我也是 我最喜歡的歌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音樂 | 生活 | 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