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時發現孩子受寒,將感冒遏止在初期?
「氣溫一降,很多孩子就會陸續感冒,基本上都是抵抗力差,外感風寒,寒邪入侵。大都不會很嚴重,但是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孩子有受寒的表現,很多感冒其實都可以在初期就被制止了。」
本文是【許尤佳育兒】(ID:xuyoujia00)出品,每天更新
秋冬季節,氣溫無常,北方溫度說降就降,南方像廣東這種天氣呢,更是捉摸不定,一周之內的氣溫像過山車一樣時高時低。孩子們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對環境冷、暖的感應程度低,而且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換季期間是最容易受涼感冒的。
最近很多家長留言,說孩子打噴嚏、流鼻涕等,這裡頭大多數都是所謂的受寒。
寒到底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冷到了,五臟六腑受冷了就會生病。《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所生》「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從皮毛入,故人得病也」。這裡的虛邪說的就是寒邪,寒通常是從肌膚腠理入侵,所以我們通常說「外感」。同時寒邪往往夾雜風邪一起,入侵搞破壞的威力更大,所以我們常常說「外感風寒」。當然也有內寒,吃冷吃寒的食物,體內陽氣不夠,五臟六腑就會被寒邪所傷,所以體寒的孩子肯定陽氣不足,抵抗力肯定差。
受寒初期,怎麼辨別?
寒邪入侵後,皮膚溫煦的功能下降,我們就會感到發冷,怕風,打冷顫。
風寒往往先從口鼻而入,抵抗力差的孩子肺衛不固,上呼吸道就會先受寒,就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甚至咳嗽。
冬天孩子陽氣弱,火氣不夠,體內也容易受寒,體內受寒,胃腸道就會有反應,就會肚子痛或者便便不正常。
在受寒初期,孩子身體就會有一些具體的提示信號,家長要懂得在第一時間發現:
1、摸摸手腳。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手腳都是暖暖的,如果一摸孩子小手是涼涼的,小腳也是涼的,那麼就是寒邪犯到皮毛了。
2、觀察舌苔。
中醫講,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因此,舌苔的變化可以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的性質和病位的深淺。
舌質偏淡,舌苔又薄又白,甚至有點濕潤,不是很乾的那種;或者白色的舌苔鋪的很寬,甚至整個舌頭都是,幾乎看不到舌質,那就是體內有寒邪了。
正常舌苔
健康孩子的舌質顏色是粉紅色,上面有一層薄薄的舌苔。
受寒舌苔:白舌苔
白主寒,淡白舌苔提示孩子體內有寒氣。白色越重,說明血氣越弱,寒氣越重。如果家長天天檢查孩子舌相,就會比較敏感的辨別,總的來說,舌質和舌苔都比較淡白,顏色比平時要淺,那就是有寒的跡象了。我們讓家長每天都要使用「10秒判消化」法,其中有一項就是看舌苔,這樣就能及時發現孩子是不是受寒。
3、看看便便。
小寶寶,換尿片看便便也是每天都要做的,從便便的情況來判斷,也會很直接。
綠色便便
排除近期攝入鐵劑或含鐵量很高的食物,孩子便便偏綠,就很可能是孩子受寒、脾胃功能減弱了。
泡沫狀便便
便便里有泡沫也是明顯的受寒的表現。尤其是肚臍著涼,會導致便便呈泡沫狀。有的孩子還會肚子痛。
水樣便便或蛋花樣便便
如果孩子大便次數多,呈水樣或者雞蛋湯樣,毫無疑問,這就是寶寶腹瀉了。家長們要考慮是不是孩子吃了寒涼的食物或者受寒所致。
4、其他明顯的受寒的癥狀,像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
家長們平日多觀察孩子的舌苔及便便,發現有感冒的苗頭立即採取措施,將其扼殺在萌芽中,孩子就會少受一些罪,家長也會少辛苦一些。
發現孩子受寒了,應該怎麼做?
非常簡單,就是及時驅寒:
先讓後背暖起來。
後背屬陽氣,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從後背的正中通過,足太陽經從督脈的兩側通過。因此,孩子受寒,感覺冷打噴嚏時,可以讓孩子躺進被窩,把熱水袋包好,以不燙為宜,放在孩子後背上方與脖子附近,這樣熱氣可以直接傳到孩子身體,進而讓背部的經絡暖和起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微微出汗,寒邪也就散出去了,注意不能放太久,不要燙傷孩子,讓孩子後背覺得暖就可以了。也可以讓孩子多曬後背,補足陽氣。再或者,用小兒推拿的工字擦背,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泡腳趕走寒氣。
孩子受寒了,可以每晚睡前泡泡腳,必要時加入適量薑片或者艾葉驅寒。水量以沒過整個足部為宜,時間不要太久,水溫不要太高,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不超過15分鐘即可。另外,天氣涼起來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不要讓孩子不穿襪子在地板上走。
喝點薑絲紅糖飲。
孩子受風寒了,喝點紅糖水可以發汗驅寒,效果不錯,味道孩子也好接受。配合薑絲和蔥白一起煮,效果更好。
除了以上方法,特別要注意兩個方面:
1)飲食清淡。這個時候特別不能讓孩子積食。
2)控制情緒。讓孩子多休息,不要玩的太興奮。
如果這個時候積滯或者情緒太激動,都很容易感冒起來。
另外,冬天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睡覺一定不要凍到肚臍。中醫有句話叫「肚子是脾胃之所」,保護肚暖就是保護脾胃。若寒氣吹到肚臍直接刺激腹部,會引發孩子腹痛、嘔吐拉肚子等一些列受寒癥狀。所以,要想孩子不受寒,第一步就是護肚臍,尤其是小寶寶階段,被子總是蓋不住,盡量給穿高腰褲或者睡袋睡覺,以保護小肚子。
食療方
蔥白紅糖姜水
材料:
白蔥頭3個,生薑2片,紅砂糖適量。
做法:
水沸放入白蔥頭和生薑煮15分鐘,加入紅砂糖適量調味。
分量:1人。
功效:驅風散寒。
適用年齡:3歲以上辨證合適喝。
泡腳方
純艾溫陽方
材料:
艾葉50克,38℃的溫水。水溫不宜超過40℃,不宜太燙,以免燙傷孩子肌膚。
方法:
溫水沒過腳踝為準。浸泡10分鐘,不要超過15分鐘。
注意:
1、一周不要泡太多次,1次就可以了,不要超過2次;
2、水溫不宜過熱,孩子的腳不敢放進去,就不要強迫;
3、感冒發燒的時候,如果判斷不好是熱證還是寒證,就改為溫水泡腳出汗退燒。尤其是發燒的孩子同時還手腳冰冷,就可以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退燒的目的。
推薦閱讀: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