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變成一個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

前兩篇寫了龍應台和安德烈一起探討的 8 個問題:

18 歲時,你在想什麼?:關於青春成長、個人歸屬、社會不公等;

028 | 龍應台:我最同情無法表達自我的人:關於強權、忙碌、社會階級等

今天再分享他們探討的 5 個問題,這下真沒了。

之所以把這本書拆成三篇,是因為這記錄了一個 18 歲到 20 歲孩子的成長疑問,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年紀,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只是無人交談,忽視了,但問題其實一直都在,這幾篇就當做是回頭補課。搞明白一些跟父母、跟社會、跟他人、跟國家的關係,找到心靈的安適之地。

九、你怎麼應對別人對你的期許?

安德烈:媽媽,你是一個知名作家,你怎麼面對人家總是期待你有思想、有智慧這個現實?

龍應台:

一半的人在讚美我的同時, 總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機會學習寵辱不驚。至於人們的「期待」,那是一種你自己必須學會去「抵禦」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最容易把你綁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說話,傻就不要裝聰明。

十、孩子的獨立,對父母意味著什麼?

安德烈:媽媽,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14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人了。

龍應台

昨天你說話那一刻,簡直就像經典電影的鏡頭,身為兒子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那飾演母親的,要不然就氣得全身發抖,「啪」一個耳光打在兒子臉上,兒子露出愕然的表情,憤而奪門離去;要不然,母親愕然,然後眼淚潸潸而下,本來威武莊嚴的母儀突然垮了,慘兮兮地哭。

我經常看到,18歲兒子很乖地坐在母親身邊,陪著母親訪友,我不敢企求,因為我也覺得,剛成年的人跟母親太親近、太「乖」,恐怕代表著他本身的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

你弟弟最近還給我上了一課,他問我:「媽,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華人朋友問我什麼問題時,眼睛總是看著你,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卻用『他』來稱呼我?」

我開始沒注意,後來我們一起做了個實驗,發現果然如此。於是他分析說,我覺得差別在於,歐洲人是看年齡的, 譬如在德國學校里,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 中國人看的不是年齡,而是輩分,不管你幾歲,只要你站在你媽媽或爸爸身邊,你就是「小孩」,你就沒有身份,沒有聲音,不是他們說話的對象。所以他會盯著你的爸媽發問,由「大人」來為你發言。

我這有名的社會觀察家,聽他分析完,真的傻了。此後,即使站在朋友身邊的孩子只有醬油瓶這麼高,我也會彎下腰去和他說話。

十一、父母對孩子來說,意味是什麼?

龍應台

父母確實不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人來說,恐怕就是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傢具時碰破了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

我猜想你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後,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著老屋,發現它已殘敗衰弱,逐漸走向人生的「無」、宇宙的「滅」,你才會回過頭來深深注視。

當然,你一定要「離開」,才能開展你自己。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十二、你希望人們如何記得你?

安德烈:你是個經常在鎂光燈下的人。死了以後,你會希望人們怎麼記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麼記得:1)你的讀者;2)你的國人;3)我。

龍應台:

怎麼被讀者記得?不在乎。

怎麼被國人記得?不在乎。

怎麼被你,和菲利普(安德烈的弟弟),記得?

安德烈,想像一場冰雪中的登高跋涉,你和菲利普到了一個小木屋裡,屋裡突然升起熊熊柴火,照亮了整個室內,溫暖了你們的胸膛。第二天,你們天亮時繼續上路,充滿了勇氣和力量。柴火其實已經滅了,你們帶著走、永不磨滅的,是心中的熱度和光,去面對前頭的冰霜路。誰需要記得柴火呢?柴火本身,又何嘗在乎你們怎麼記得它呢?

十三、如果我變成一個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

安德烈: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們倆都有博士學位。我可能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

龍應台

那天晚上,我們聊天時,喝了很多葡萄酒,我已經忘了我怎麼說。但是,我現在可以告訴你, 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在現代的生活架構里,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

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怕你變成那個畫長頸鹿的提摩叔叔,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


邢彩燕:內容製作人一個,「得到」簽約作者,專註於 學習 | 教育 | 成長,每天想明白一點點。

歡迎關注 @邢彩燕


推薦閱讀:

TAG:平庸 | 平凡 | 龍應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