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透這6個穴位,從頭暖到腳!再冷也不怕
冬天太冷,大多數人不願意離開被窩、離開暖氣,之前有個新聞報道一位女性,因為怕冷不捨得離開被窩,硬生生憋尿憋出了急性膀胱炎,不禁讓人感慨寒冷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自帶了6個暖氣開關,經常艾灸這幾個穴位,就相當於打開了身體的暖氣開關,整個人都會感到由內而外的暖意,冬天再寒冷,我們也能輕鬆度過。
總開關:大椎穴
大椎為「三陽」、「督脈」之會,全身陽氣都在這裡交匯,等同於全身「暖氣」的總開關。
手上開關:陽池穴
顧名思義就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艾灸此穴,緩解手部冰涼的癥狀。
腹部開關:神闕穴
艾灸此處,調整全身經氣,可使腹部溫暖、面色紅潤。
肩部開關:肩井穴
氣血由此處噴涌而出,送達全身,艾灸肩井,氣血調達舒暢,體內陽氣就會開始活動,暖意自來。
下肢開關: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艾灸足三里,補充元氣,溫煦人體。
腳上開關:湧泉穴
湧泉是腎經首穴,艾灸此穴,給腎加把火,趕走手腳冰涼。
除此之外,還有五大身體部位需要我們用心呵護,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到風寒的入侵,從而耗傷人體陽氣,這也是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愛生病的原因所在。
頭
頭是諸陽之會,而頭部皮膚薄,毛孔既多且粗,所以體內熱量從頭部大量往外蒸發。陽氣散掉了,熱量蒸發了,頭部自然畏懼冷風。頭部一旦受風著涼,容易引發感冒、頭痛、牙痛,甚至誘發腦血管疾病。
保養小方法:外出常戴帽子,臨床研究證實,冬季有戴帽子習慣的人群,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幾率明顯偏低。
腹部
腹部是連接身體上下的樞紐,是人體內髒的聚集地。然而腹為陰,陽氣少,更易受寒邪侵襲。
腹部受涼後除了會出現胃脘不適、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外,女性腹部受寒還會影響生殖系統,易出現手腳冰涼、痛經、月經不調等宮寒證,而男性也可能出現前列腺疾病或性功能障礙等。
此外,長期受寒,腹溫就會下降,腹溫決定著身體健康,當腹溫低於34°時,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容易宮寒與不孕,腹溫低於30°,就代表著身體處於危險之中,屬於癌症、腫瘤的高發人群。
保養小方法:睡前揉小腹,正反各50圈,可以提升腹溫,祛腹寒。
頸部
風從頸後入,原因在於頸後有四個重要穴位:大椎、風府、風池和風門,容易成為風邪侵入的窗口。
頸部上連腦袋下接軀幹,受涼後會引起局部血管收縮,輕則引發傷風感冒、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重則中風癱瘓,患有頸椎病的人還會因受寒後氣血瘀滯而加重病情。
保養小方法:出門之前搓熱頸後的大椎穴,能有效的防範風寒感冒;夾捏後頸部,促進頸部血液循環,祛除內寒。
背部
背部位屬陽中之陽,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寒邪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入侵體內臟腑而致病,或使舊病複發、病情加重和惡化。
保養小方法:前為陰,後為陽,晒晒後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最好在下午4~6點,每次曬半小時左右,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腳
「寒從腳下起」,雙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差,加之腳部表面脂肪層薄,保溫能力差,腳的皮溫也最低,趾尖溫度低達25度。
另外,腳和上呼吸道黏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可導致上呼吸道粘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較慢,抗病力明顯減落。此時原來潛伏在鼻咽部的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發生感冒,出現呼吸道其他疾病。
保養小方法:冬天常把鞋子拿出來晒晒,既殺菌又去鞋內寒氣;堅持艾草泡腳,活血通經絡。
四季輪迴,冷,才是冬天應有的樣子,冷有冷的情調,冷有冷的韻味,靜下心來,享受這個詩情畫意的冬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