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圈給父母,任由老人偏癱生蛆:生而為人,還望感恩
人不感恩,不值得信任。
人不對父母感恩,反而壞事做絕,那麼畜生不如。
但這樣的畜生,真的並不少見。
上個月,安徽合肥曝出一個新聞。
新聞視頻里,一對50多歲的夫妻,抬著一個花圈,放在一戶人家門口。
這戶人家,不是他們的仇敵,而是含辛茹苦、生他養他的父母。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給父母送花圈了。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送過3次。
不僅送花圈,而且用油漆在父母門上噴「奠」字。噴完一次,又加一次。怕年老的父母氣不死!
老人沒有辦法,只好換鎖。
但這個兒子怎麼做的呢?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不管自己父母換什麼鎖,哪怕防盜門,都給你撬掉。
撬不掉,就砸掉。
悲憤交加的二老只有報警。
一共報警42次,做談話記錄5次。但沒用。這兩人跟沒事人一樣,依然上門騷擾、打罵、欺辱。
後來二老在門外裝了個攝像頭。兒子兒媳一看,二話不說,馬上扯掉。
二老請人幫忙。兒子兒媳完全不甩。
老人已經80多歲了。心臟裝著起博器,一旦氣急,血管破裂,人就完了。
他兒子知道這一點,所以千方百計地,把老人往情緒崩潰上逼。
這對畜生為什麼要這樣?
就因為老人的一套房。
今年,老人把自己住的房子賣了。
賣了200多萬,大兒子一聽,想要這筆錢。可是老人在此之前,已經給他買過一套了。
但沒用。
貪婪邪惡的巨嬰怒起來,真的是六親不認。他當場掀了桌子,操起傢伙就打自己80多歲的父母親。
母親氣得聲淚俱下。
父母氣得渾身發抖,喘不上氣。
但鬧劇還只是開始。往後將近一年時間裡,這兩人都跟邪靈似的,天天纏著老人,日復一日地逼迫和傷害。
看完這個新聞後,我氣得肺都快炸了。
近些年對許多人、許多事,都多了寬容之心。
但對父母不好的人,依然無法容忍。
百善孝為先。我一直執拗地認為,一個連父母都看不見的人,不是蠢,就是壞。而且極大概率上是兩者兼具。一旦你靠近,就能感到他的忘恩負義,反目成仇,毫無底線和良心。
孟子說,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恥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逼父母去死的人,就是「非人」的集合體,是巨嬰,是白眼狼,是毫無底線的吸血鬼。
可這種畜生真的太多了。
昨天我把視頻轉給我媽。我媽看完後,見怪不怪地說:「這種事情很常見的,以前我們鄉下,有些沒心肝的人把爺娘直到豬圈裡住......」
一個70多歲的老人,因腦溢血,半身不遂,被她親生的兒子們關進一個小黑屋,任由她屎屁尿屙滿褲子,然後狼狽地死去。
死時,屋子惡臭撲鼻,掀開她的衣服,上面有屑屑的、蛹動的白蛆在爬動。
還有一個老人,因生了重病,被兒子關在門外,活生生地在自己家門口凍死。
蠻荒的鄉村裡,處處都是慘烈的虐待,沉默的悲劇。
但城市之中,類似事件也在繁衍。
在常州武進人民醫院,一個70多歲的癌症晚期老人被送來。因已到生命盡頭,非常痛苦。
但老人來了五天,家屬都沒出現。
院方多次聯繫,沒人接。最後兒子乾脆關了機。
不得已,院方報警。警方介入後,和記者去了老人的兒子家。敲門。門裡分明有聲音,但就是不開。
幾天後,老人孤獨又痛苦地離開人世。
得知老人去世了,兒子才打來電話。說自己會來收屍。
這就是人子!
十月懷胎,幾十年養育,其恩其情,在他那裡全部不存在。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要管這個事,太麻煩......
父母有多愛,他翻臉就有多快;
父母對你有多深情,他對父母就有多無情。
這種人,可知孝字如何寫,善字如何念?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可這種人的情在哪裡?恩在哪裡?實在是太令人心寒了。
以前聽說過一個盜墓故事。
有一些盜墓的是父子檔。行動時,一個在墓外守,一個繫上繩子,下到墓穴找寶物。
找到之後,先把寶物用繩子拉上去。一件一件拉完,最後把裡面的人拉上來。
但這種合作,會有一種危險。
人看到寶物,見錢眼開,難免心生歹念,想獨吞財物,甩下墓里的人就走。裡面的人爬不上來,就會死在墓中。成為陪葬者。
後來就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下去的,一定是兒子;在上面等的,一定是父親。
為什麼?
就因為兒子對父親,也有可能變節。
但如果裡面是兒子,就一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這個故事聽得我百感交集。當父親對兒子都無法信任,當家庭都不再成為後盾,我們還能信嗎?還能愛嗎?
一個詩人說過一句話,人世間最易變的,是人心——
不止故人心,還有親人心。
在《無緣社會》里,一個70多歲的孤獨老人去世。警方發現時,已經是20多天後了。
後來通知他的孩子。
孩子百般推拒:「我們很忙,你們按流浪者的程序處理吧。」
另一個日本小說寫得更加慘烈。
老人死了,孩子們連家都沒回,因為,「不想沾了晦氣」。
而劉燕舞博士做了多年的田野調查後,發現許多老人到了暮年,也幾乎是山窮水盡,無可奈何。
他們會在喝農藥、上吊、投水三種自決方式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離開的路途。
調查者問為什麼。
答案只有兩個:不想麻煩孩子,也實在對孩子沒信心。
曾有老人病重,兒子請假回來。
老人一高興,病好了一點,兒子不滿地說:「我就請了7天假,必須辦完你的喪事。」
老人只好自殺。
兒子淡定地辦完葬禮,如期回城上班。
生死之事,竟比不過幾天假期。如此荒誕,真叫人感到悲憤又悲涼。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有制度上的缺陷,資源上的不公,也有倫理上的崩塌。
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我們追求多快好省,厭惡老病傷殘。
我們嚮往新生的、明亮的、生機勃勃的人與物,對衰朽的、孱弱的、即將死去的缺乏耐心。
我們習慣於得,習慣於被照顧,習慣於一伸手,父母就會給予。
我們已經慢慢忘記了: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我們有人心。
而人心的根本,是不作惡,有良知,始終感恩。
2011年,我參加中國作協舉辦的文學培訓班。
一個同學來自美國,即將上哈佛,在美念了多年書後,她說,在那裡我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感恩。
不是嘴巴上的說,而是行動上的做。
是對點滴善意的記取,根植於靈魂的感念,推己及人的關懷,盡我所能地給予,發自內心的真誠回饋。
是以溫暖,回饋他人的溫暖;以愛,回報他人以愛。
這一課,我想我們都得補一補。
其實老人需要的,又有多少啊!
不過是一點陪伴,半點關懷,一絲溫暖。
不過是你在閑暇時,能坐在他旁邊,聽聽他說說陳年往事,新痛舊傷......
加繆在《置身於陽光與苦難之間》,寫過一個老婦人。
她孤獨。骯髒。絕望。
窗外,是一幫年輕的生命在沸騰;屋子裡,是永恆的夜晚在沉寂。
有時,有人問她:「你想什麼呢?」
她答道:「什麼也不想。」
她渴望留住什麼人。
但那房間里,還有什麼能留得住別人呢?
她只有頹然說:「你還回來嗎?我知道你忙,不過,時不時地……時不時地……」
人已經走遠了。
還有一個美國的視頻,非常發人深省。
講一個被兒女幾乎拋棄的老人,一個人生活,一個人過節,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年復一年地孤獨度日。
有一年,他死了。
死的時候,兒女姍姍回來,哭著說:「爸爸怎麼就這樣走了?」
老人這時走出來,說:「你看,不用這種方式,我都見不到你們!」
歲月湍急地往下流。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當你推開家門,看見的,再也不是精神矍鑠的父母,而是隨處可見的藥瓶,佝僂的腰身,燈下的兩叢白髮,顫抖不止的筷子,「幫我穿根線吧,我眼睛看不見了」的請求,越來越軟爛的飯菜,你離開後在原地站得越來越久的身影,一屋子的暮氣,兩個飽受歲月蹂躪的人......請你記得,回報的時候到了。
去為父母做些什麼,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治療上。如果能力不及,那麼,請給予他們愛和時間。
當初他們用盡全力,讓我們快樂地出發;
那麼如今,我們也要用盡全力,讓他們幸福地歸去。
如果你依然不懂感恩,不懂孝,我無話可說。
但責任二字,你總該懂了。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