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該補上的職場必修課:溝通

我最近一直在想溝通的問題,雖然之前寫過類似的文章。

如果要我選一個職場人最重要、最先應當學習的技能,我一定選溝通

必須是溝通。

想想看,我們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創業,親子關係中所有的煩惱和困惑,幾乎都和溝通有關。

打小父母教會了我們說話,但沒人教我們怎麼溝通。我們總以為會講話了就等於學會溝通了,其實根本不是。

90後的崛起、跨文化的交流、追求自我實現的迫切,讓溝通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困難。

如果不掌握一些基本的溝通方法和技巧,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我們都可能處處碰壁,甚至難以立足。

所以,必須補上溝通這一課。

僅僅只是把話講了,不能叫溝通01

前段時間,女兒和我報怨,說她的一個同學暑假去日本玩,於是特意發了微信給那個同學,請她幫忙帶個禮物,結果同學回來後說沒注意那個微信,禮物當然也就沒買。

女兒很鬱悶:她肯定是沒當回事,真是過分!

女兒的困惑是我們都會遇到的,就是以為把話說了,溝通就算完成了。

比如我們在工作中安排下屬做一件事情,結果過兩天發現他並沒有做。其實並不是下屬不願意做,而是我們在溝通中根本沒有確認對方的意圖,導致產生不必要矛盾和誤會。

我告訴女兒,發出了信息,不能以為對方就收到了,更不能以為對方就完整理解了你的意圖。有可能對方正在處理一件麻煩的事情沒仔細看消息,有可能對方的日程安排真的很緊沒有時間,還有可能對方的手機出了故障,簡單的就這麼責怪對方,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信息發出去之後,一定要確信對方是否接收到了你的信息和想要表達的含義,千萬不要以為對方收到了,以為對方明白了,以為對方做了。

不信你留心觀察,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但凡是「我以為」的事情,結果基本上沒一個是靠譜的。

有些人的溝通,就像對牛彈琴02

知道了溝通要以對方明確你的意思為前提,在表達信息時,我們把話說明白、讓對方能理解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都聽過對牛彈琴的故事:一個人對著牛彈琴,自以為彈的很好,結果牛卻無動於衷,埋頭吃草。

溝通的時候,雙方的情形雖然並不能完全和對牛彈琴相比,但情形有些類似。

一個人腦子裡裝的東西,另一個人可能完全並不了解,更不能理解,這是由對方的位置、性格特質、經歷學識、文化背景所決定的,差異越大,溝通時的障礙越大。

差到一定程度,可不就和對牛彈琴是一樣的么。

《黏性》這本書提出過一個叫「知識的詛咒」概念,意思是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像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有些搞技術的人員,總用一些他們自己才聽的懂的專業術語和別人溝通,非但讓別人聽不懂,還把對方搞的抓狂。

當你指出他的問題的時,他還振振有詞:我就只會這樣講啊,別人聽不懂我也沒辦法。

我還見過太多工作中的文書、郵件、彙報、交流,由於信息的發出者從自我的經驗和角度出發,造成對方無法理解的例子,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增加了內耗。

也正因為如此,我對下屬寫東西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要求:就是你寫出來的東西,要讓「傻子」都能看懂。因為只有「傻子」都能看懂,才能沒有歧意、才能讓「牛」都能明白、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知識的詛咒,達到信息傳遞準確無誤的結果。

一定要站在雙方共同認知的基礎上,用對方都能夠理解的話來溝通

口才好,不等於就會溝通03

你應該看過奇葩說,是不是覺得香的也能被那些辯手們說成臭的,臭的也能被他們說成香的?

溝通和辯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與人溝通,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要達成溝通的目的和一致的意見。

但有的人從溝通開始的出發點就錯了,總想著說服別人,說贏別人。

一旦有了這種出發點,溝通時就會像辯手一樣,不是尊重事實,而是處處維護自己的立場和面子,拒絕接受別人的立場。

表面上,善於辯論的人溝通時容易佔上風,把別人講的無話可說,甚至接受你的觀點。但事後別人想明白了,就很容易心生怨氣,產生隔閡,覺得你這人不地道,不願意和你交往。為今後的合作埋下隱患。

用辯論的方法來溝通,結果很容易變成吵架,不信你看看奇葩說第五季的有些辯論過程,如果不是一個公眾電視節目,我覺得打起來都很有可能。

溝通中真正能夠打動別人的,往往是一個人內在的品質。比如真誠、比如尊重,這些品質能夠最終贏得他人對你的信任。

少講觀點,多說事實。觀點是立場不同帶來的不同看法,事實則是雙方都會接受的客觀存在。

說服別人方面,巧言善辯的口才,永遠比不過確定的事實、案例、準確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溝通要學會換位思考04

立場不同,訴求不同。

很多溝通中的矛盾,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雙方訴求的差異所導致的。

比如,生產部門做出產品,希望儘快放行出貨;質量部門堅持標準,有任何違反都要叫停。

這種差異是天然就會存在的。

無論是溝通之前,還是溝通過程中,我們都要主動探尋,覺察這種差異,然後用「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想」的思維來考慮別人的感受。

了解差異,傾聽就變得尤其重要。

傾聽是溝通中打開對方心門最好的鑰匙,讓別人接納自己,首先要先了解別人。

否則,只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溝通就很可能進行不下去,甚至對方的想法、做法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不可理喻。

把別人當自己,把自己當別人,尊重和接納對方的差異,帶著對別人的理解,才能共同尋求解決辦法,為達成共識尋找雙贏的思路。

溝通的真正目標是共贏05

懂得了換位思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共贏。

溝通應當著眼於雙方的長遠利益和個人的信譽,其目的應當是讓雙方都有收益,才能形成互信互惠的關係,長期的合作下去。

如果不是用共贏的心態來溝通,就會出現三種局面:

損己利人:因為另一方過於強勢,或者雙方的地位不對等,自己只好屈服。但即使讓了步,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是被逼的。

損人利己:好勝心太強,凡事總想贏,不考慮他人的利益,覺得讓步就是輸了,表面上看是自己得了利,長遠看卻很可能失去了一個朋友或者合作夥伴。

兩敗俱傷:既然誰都無法說服誰,誰也不願意讓步,那就維持現狀,或者讓雙方都落不到好,最後的結果就是雙輸,損人不利已。

說共贏是溝通的最高境界,因為做到共贏並不容易。

上級對下級、父母對孩子資歷老的對資歷淺的,都會因為雙方地位的不平等而造成一方的強勢。

久而久之,這種不平等的溝通就會導致要麼一方再不講話,要麼雙方的信任基礎徹底崩塌,關係破裂

員工離職、朋友反目,都是因為一方在地位上的強勢,最終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

溝通是職場人最為重要的底層能力06

夢想、天賦加上能力,是職場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

職場經營的越久,越發現前兩個要素改變起來很難,在這兩個要素上和別人較勁,常常是時間花了,精力耗費了,但結果並不理想。

到最後發現,真正幫我們走的更遠,飛的更高的,往往是我們一路學會和掌握的各種能力,能力彌補了我們先天的不足,讓我們的夢想變得更加現實和可以捕捉。

溝通,顯然就是那個通向成功最重要的底層能力。

老闆會溝通,能夠贏得人心;同事會溝通,能夠贏得支持;父母會溝通,能夠收穫愛。

一個會溝通的人,就像如魚得水一樣遊刃有餘,不僅阻礙變得更少,運氣還會變得更好!

如果你還沒來得及學習溝通,那就趕緊補上這一課吧。

推薦閱讀:

TAG:職場 | 技能 | 職場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