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聊聊我所了解的【鳳凰水仙】單叢茶
鳳凰水仙,為有性系資源群體。相傳在南宋時期已有種植,至今700餘年,是鳳凰栽培茶樹的原始資源之一。鳳凰水仙原稱「鳥嘴茶」,民國4年(1915年)「水仙」名字開始出現,其後一直流行,1956年正式定名,1985年認定第一批國家級茶樹優良品種,邊貿GS13017-1985,又稱「華茶17號」。
鳳凰單叢是鳳凰水仙品種中眾多品質優異資源個體的總和。既源於鳳凰水仙,又超越鳳凰水仙,既相互依存,又難以界定,相對獨立,自成品種。
傳統純正的工藝,一直應用在單叢母樹上,這些「老叢」茶樹樹齡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樹勢高大,產量不多,茶葉品質出類拔萃,具有標誌性意義,價位高企!
由於選用水仙品質茶樹鮮葉優次和製作精細程度不同,按品質依次分為: 鳳凰單叢、鳳凰浪菜、 鳳凰水仙三個品級。
以上,是書籍中的鳳凰水仙介紹。下面,我就來聊聊目前鳳凰鎮的鳳凰水仙茶狀態。
現在的鳳凰水仙,已經是類似於鴨屎香,蜜蘭香,鋸剁仔等這些,獨成一單叢品種,不再是一個等級的區分狀態。所以我們現日常所稱的鳳凰水仙,是鳳凰單叢的一款香型名稱。
鳳凰水仙製作工藝,跟其他鳳凰單叢的青葉製作工藝是有區別的。
正常的鳳凰單叢茶工藝流程是:鮮葉——曬青—(晾青)—做青—(靜置)—殺青—(散熱)—揉捻—(結塊)—乾燥。
而鳳凰水仙,沒有了做青這道工序,變成是:鮮葉——曬青—(晾青)—殺青—(散熱)—揉捻—(結塊)—乾燥。
若遇到天氣不好,會直接忽略掉曬青,直接就殺青。這麼做,品質會差點,但影響不大。
而另一點很重要,就是做青是一個發酵過程,是單叢茶色、香、味品質特色形成的關鍵環節。換一種說法,目前的鳳凰水仙單叢,是沒有發酵過的。
重點:若鳳凰水仙的青葉製作工藝有了「做青」這道工序,會稱為:浪菜。故可以理解為,市面上的鳳凰水仙,基本是沒有做青的。有了做青的鳳凰水仙,商家不會用「鳳凰水仙」這個名字賣給你。厄,看不明白的評論區哈。
鳳凰水仙單叢,毛坯茶乾燥後,沖泡出來的茶水,很甘甜爽快。特別的海拔高的,茶水的豆香味很足。對,這豆香味很類似於高端龍井的那個味道,又特別的耐泡。
(這裡可以推薦給喜歡喝龍井的茶友,鳳凰水仙的毛坯茶,很值得你們去嘗試一下,正常在4月份出就開始有採摘,可以喝的時間不長,基本到5月份中下旬味道就會開始轉變。)
後期的焙火加工就都是一樣。
鳳凰水仙單叢的焙火都偏重火,成茶口感很厚重,會帶著獨特的味道,香氣這一方面,可以忽略掉,主要是回甘程度及喉感的表現。
潮州地區的受眾人群比較少。基本銷往饒平縣的北部山區及饒平縣南部近海一帶人群。
在20多年前,整個鳳凰鎮的鳳凰水仙單叢種植量很高。後來香型茶開始熱銷起來後,很多被鋸掉嫁接其他香型的品種,類似於蜜蘭香,鴨屎香等。
就目前來講,鳳凰水仙的種植量以及產量所佔的比例已經很少,很多茶農都沒有鳳凰水仙了。即使有採摘的,所佔茶農春茶的比例也不足5%。
除了鳳凰鎮有產水仙,還有一個地方產的鳳凰水仙也是很不錯。
這裡位於鳳凰山主峰的北面山脈,地區的劃分屬於梅州市豐順縣。
這裡出產的鳳凰水仙,樅齡老,韻味足,品質很高。但豐順縣目前也就只有鳳凰水仙能擺得上檯面。當地的其他香型茶,製作水平還有待提高。
特別提醒,謹慎。
在鳳凰鎮,各類香型茶,在雨天採摘的青葉,會因為沒有陽光曬青,就直接殺青,揉捻乾燥。毛坯茶賣水仙茶,另一個名號是:總菜(茶)。
這一類所謂水仙茶,缺少了鳳凰水仙那個獨特的味道,且易產生苦味。
鳳凰水仙的價格方面,同比蜜蘭香就好,偏軟一點點。
鳳凰水仙單叢,是特別適合長久存放的單叢茶,越陳越好喝。
我的經驗,心再急的也喝隔年茶。5年內一個檔,5-10年的比較尷尬,10年+又是一個比較輝煌的飲用期。
最後,有一個疑慮我自己不明白。曾有與茶友交流對比過生普,青葉的製作工藝上,有相似之處。生普陽光晒乾,鳳凰水仙炭火烘乾。生普壓餅存放,鳳凰水仙重火烘焙密封存放。
兩者都是越陳越好,之間是否有相似的關聯性。我這一方面表示不解,願向熟知生普的您請教探討。
這些茶樹為鳳凰水仙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3333930069405696以上,純屬個人的見解經驗之談,水平不足,若有差錯敬請指正,謝謝!
隨手點贊,是對我創作動力的支持!
愛茶如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