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教學設計要點探析

一、難定義的散文

所謂散文,是指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外的文體。語文教材里大比例是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敘事散文等等。這些分類突出了文章的內容和特性,體現了教師授課的重點,但是標準不一種類繁多,容易給學生造成模糊混亂的印象。

眾所周知,一種文體有一種文體的審美規範,所以必須把握散文的文體特徵,才能更好地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途徑。

二、散文的文體特徵

確立散文的文體特徵就是要把散文和其他文體區分開。和詩歌、小說進行比較,散文最大的不同體現在時空關係上——散文反映的是一定生活中的時空片段。所謂「片段」,就是「不完整」,就是「一點點」,這也決定了散文的篇幅不會過長。

散文講究主客觀融合,灌注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體現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散文並非簡單地局限於「抒情」,也不能僅僅用「真情實感」來概括。首先散文中的情未必是「實感」,再者「實感」未必就是好的標準。孫紹振的《文學文本解讀學》中,舉了劉亮程的《對一朵花微笑》,表明散文未必要「實感」,而且情感審美多是虛情的道理。

與詩歌比起來,散文的對事物的外在的感受是概括的,是具體的,而且這種「具體」要越特殊才越好。例如,詩歌中的樹不單指現實生活中那麼一棵樹,它是抽象的,是概括的,「懸崖上的樹」的「懸崖上」似乎都會削弱它的美感。但是散文不一樣,散文中存在一棵樹那麼就一定要具體,具體且要獨特,最好是「外婆家院子里西北角矮於牆秋天會結果子的和我的童年發生了無數聯繫的那麼一棵蘋果樹」。

僵化於「真情實感」對散文的理解就會局限在「美文」的範疇里,實際上散文還能「審丑」。丑是相對於美的,對象上的丑,情感上的惡、悲慘、冷漠、零度。幽默是「亞審丑」,幽默還可以衍生為諷刺。除了審美和幽默,還有大量審智的散文存在。審智散文既有對智性的從容審視,也有感性的滲透,把讀者帶到觀念和話語的形成的過程中去。

古代散文講究章法。章法表層也就是文章謀篇布局的技巧,裡層指文章的脈絡,行文思路,內在思想情感的邏輯性。

三、散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的確定

對於古代的散文,古代有種上等讀法和次等讀法之說:上等讀法講究預測,先審題,然後自己在腦子裡做一遍文章,然後再讀文章,和原文比照,發現自己的不足;次等讀法是一種文本細讀的方法,先解題,理解題目,再逐字逐句地讀,琢磨遣詞造句,再逐段逐段地讀,琢磨起承轉合,然後通篇緩緩地讀,審其音節,再快速地朗讀,審其脈絡局勢,最後看其通篇的結構與照應,章法一一完密與否。

現代散文沒有章法的定論,要從學生學情出發,對個別文本進行細緻地解讀,選擇教學內容。即這一篇獨特的文用怎樣獨特的體式傳達了怎樣獨特的思想感情?可以從言語表達、語句章法、文章對象(作者眼裡主觀的人、事、物、景)和作者獨特的情感幾方面入手。

四、散文的閱讀教學策略

遵循「認讀-理解-欣賞-評價-創造」的過程,由低級到高級,不同的年級段有不同的側重。也可以遵循審美的心理過程,從審美注意,即關注外在的形式結構開始,產生審美期待,進行心理預測,然後進行審美感知,歸納整合形成整體的印象,讓學生自由進行審美想像、審美領悟,體驗沉醉,最後進行審美判斷,進行鑒賞評價,反思審美過程。

還可以運用文本層次理論,對散文進行多層次的不同角度的解讀。言語層,讓學生誦讀、品位、涵詠,分析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和結構組織等文章形式上的東西,讓學生整體把握文本,了解文本語體構成特點,重點在於分析理解。形象層,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進行想像還原,聯繫經驗,體驗學習,即不光光是理解散文,還要走進作者的散文世界。意蘊層,學生歸納概括、綜合分析,回讀探究,聯繫實際,創造遷移,重點是了解教材的深層意蘊,還要進行評價和創造和高層次閱讀。越高層次的閱讀,越要把握作者的文化心理,而不僅僅灌輸作者創作的背景知識,脫離文本。

同時散文閱讀要關注散文審美的發展的歷史的邏輯的過程,掌握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下不同的發展的審美標準,對文本進行客觀的認知和評價。

推薦閱讀:

TAG:散文 | 教育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