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教育下的教師群體

摘要:本文從個人經歷出發,以教師這種職業為切入點,講述個人認為中國教育各個階段的弊端。中國教育存在問題,卻更多地能反映出社會制度問題。教育絕對不僅僅是看到的一個點或者簡單的一小範圍,它涉及多種社會現實問題。

關鍵詞: 教師 受教育程度 工資 社會地位 社會因素

淺談中國教育

教育一直是被看作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表現形式之一。芬蘭的教育被視為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並且芬蘭也是世界上最高收入的國家。對比之下,中國的獨有教育模式一直是被國人甚至是世界各國人民爭先吐槽的對象,彷彿如果不能說出中國教育的一二點弊端來,就跟不上世界的形勢,沒有邏輯思辨的能力。為什麼會這樣呢?

作為在典型中國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近20年的我來說,中國教育模式絕對有其獨特之處的。從我個人經歷來講,從學前班、幼兒園、小學、初中、中專、大學再到現在的研究生,我有很多想要談的內容。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體制教育下的教師。在我腦海中浮現的老師的形象一直都是嚴厲的形象,隨後浮現幾個辱罵、打學生的幾個畫面。

我對教師的態度一向不好。作為中專、本科和研究生都讀的英語專業的我來說,畢業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大概是很多人認為或者希望我從事的職業。但是我一直在心底里抗拒著,不為別的,憑心而論,教師真的是一個神聖的職業,這句話絕對不是僅僅一個口號而已。教師是一個良心職業,無良心者,是做不好教師的。

我學前班和幼兒園可以說幾乎是被打被扇嘴巴的角色了。小時候家境優越,家長送去的學校絕對是數一數二高質量的學校。但是我的印象中總是老師拿著小棍子、一臉的不耐煩的樣子。作業里的3+5等於幾做不對?罰到角落裡去面壁,或者把小孩子像拎小雞一樣從講台一頭拎到另一頭,並告訴他們是因為他們蠢他們笨、是他們的錯才會受到此等對待。然後孩子懂得是自己的錯,這樣被打、受到不正確的對待是理所應當的,是不應該告訴父母的。

然而孩子的內心總是敏感而脆弱的。成人們的思維總是「小孩子那麼小能記得些什麼東西」,被打了過幾天自己就會忘掉。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稍微學過點或者懂點心理學的人都會知道,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對事物開始有記憶,雖然有的時候不懂那是什麼,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一些兒時的記憶會浮現,並對未來的人生軌跡產生一定的影響。

為什麼老師會這樣對待孩子?他們難道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嗎?是沒有這個常識嗎?是的。我們千年歷史大國受儒家思想「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十分深遠。以前的人們會認為無論老師對我們做什麼,都是對的。而現代教育的體制和思想又是我們從國外學來的,依舊年輕。我們從西方學到了各種心理學知識,而這種思維方式需要慢慢滲透,需要多代人的努力。我們國家現在已經開始重視幼兒教師的心理學知識背景,這是一件好事,或許未來能迎來幼教的春天吧。

除此之外,我曾經通過自己的經歷和背景做過調查,大多數的幼兒教師的學歷為中專或大專,有的私人的或者小型的學前班或者幼兒園的老師甚至沒有讀過書,只是因為會哄孩子,會一點百位以內加減法就可以當幼師。學歷不高雖然並不能代表什麼,在教授幼兒及青少年時也用不到那些複雜的知識。但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有時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尤其是情緒控制能力和同理心等方面。

然而為什麼幼兒教師的學歷並不高呢?要知道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尤其是北歐,真正的高學歷的人不會拘謹於成為大學的老師。相反地,他們會更加重視幼兒以及青少年的教育,越是高學歷的人,才會越被嚴格監管送到各個機構或學校做幼兒以及青少年的老師。這些人所在的國家往往有很完善的福利體制、生而平等的觀念、對自己職業的信念感使他們不會因自己在幼兒教育行業工作而感到丟臉或者大材小用。而在我國,一個博士如果跑去幼兒園當老師,是要讓人感到疑惑的:他抽了什麼風?

那又是什麼導致這樣?工資和觀念。在我國,從事幼教到高等教育教師的工資為遞增狀態。也就是說,幼教老師工資最低、高等學府教師的工資最高。因而相應地,他們也享受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在我國,人們偏愛從事幾種社會地位高的職業:醫生、教師、商人、公務員。為什麼會偏愛這幾種職業?具有多種社會和歷史因素,此處不多贅述。而教師在國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授們,是站在教師行業的金字塔的一批人。因此我們國人理所應當地認為:高學歷的人就應該去教授高等教育,高學歷的人培養高學歷人才,是理所應當的、是順理成章的。

殊不知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年紀就是幼兒時期。這一時期發生的事會一直跟隨我們影響我們。然而我們國家卻顯得有些本末倒置,將最重要的東西放在最後,而不是最前。就像一棵樹,從剛開始種的時候就是歪的,以後長大了也肯定會東倒西歪,經不起風暴的考驗。

中國式教育,會從小告訴我們守規矩、莫發表言論,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只要記著就可以。久而久之,我們忘記了怎麼自主思考、怎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我們變得木訥、茫然,所有的知識都等著老師灌輸進我們的腦子裡,從來不會想著自己去動手動腦去創造些什麼新的東西。於是我們自主創新不行,made in China和copy by China被世人詬病,開始意識到我們泱泱大國為什麼沒有幾個諾貝爾獲得者。然而在國際社會上,中國人又被認為自主研發能力落後,渴望得到突破。而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將自己的喜好掐滅,要做個乖孩子。乖,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你……閉嘴。

中國留學生的想像力居世界排名後列。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吃的用的天氣原因才導致我們這樣的嗎?很顯然不是。在物理生物化學等科學領域,擁有大膽的想像力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中國的教育是我們的科學領域工作者喪失了寶貴的想像能力。這是一種能力的缺失,一種競爭力的缺失,一種國家未來的缺失。

中國教育缺少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而其中最大的弊端是不寬容。如果我們有天能夠自由地表達我們的想法,估計會是另外一種局面。誠然,我想這種局面也不會是我想像中的絕對完美和美好的樣子。除此之外中國還缺失教育資源平衡性、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等方面篇幅有限不做贅述,未來可能有更新。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