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認為擁有什麼才算是幸福?

幸福,表面上與財富和愛情有關,其實根本上還是「自我舒適區」的問題。

而「自我舒適區」與「自由」緊密相關。

到底財富自由會讓你幸福?還是精神自由讓你幸福?

但可以肯定的是:精神和財富的不自由=不幸福!

財富自由是超越外在!

精神自由是超越自我!

如果你有一位能高屋建瓴、給予你全面指導的父親,你肯定明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爭取利益的價值;如果你從小在貴族學校讀書,就不會因為當眾演講而束手無策;如果你在斯坦福讀過 MBA,你會很容易同劍橋大學畢業的 CEO 聊到一塊。

睿智的父親、精英教育、斯坦福 MBA,會幫助你獲得精神自由。而精神自由在先,財富自由在後。暴發戶即使一擲千金,也時刻在偏見和愚蠢的牢籠中。

出生環境和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

格拉德維爾在 《天才之憂》中洞察到「精神自由」的秘密:

?中產階層和上層社會家庭出身,舉止文雅、穿衣得體、沉著機智、富有魅力。他們多是在協作培養的模式中被充分挖掘了潛力和天分,具備了主動性和社交技能。

?他們的活動表被安排得緊促飽滿,在各種體驗中獲得經驗和找到感覺,在各種與他人的協作中完成任務,在複雜的組織體制中迎刃有餘,自然而且舒服地與三六九等的人群打交道,在必要時清有力地表達自 己的觀點。

?他們認為自己有權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有權參與制度互動,在各種情境中切換自如,願意分享信息,希望贏得別人關注,通過互動來滿足自己的偏好。

而精神不自由呢?「疏離、疑慮和強迫症」,無論什麼情況,他們都不知道如何為達到良好的願望制定策略。

精神自由的人,從孩童時代就得到父母事無巨細、言傳身教的培養,他們很早就明白了社會的遊戲規則,並被鼓勵在一切小事上去與他人互動、去爭取自己的權利、去充分地實踐。更關鍵的是,精神自由的人從小被灌輸「權利」意識,而這種意識能幫他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精神自由的人能更加輕易地獲得財富自由,他們性格開朗、個性成熟,很容易成為律師、醫生、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和工程師。而精神不自由, 僅僅憑藉自己的智力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鳳毛麟角。

精神自由的本質,是建立與世界溝通的模式,獲得社會的認可,贏得財富和聲譽。精神不自由就是沒有培養出與他人溝通的意願和能力,自閉於世界。即使才華橫溢智商出眾,也只能如深谷幽蘭,孤芳自賞。貧病交加,自顧不暇,更遑論對世界產生影響。

精神自由與精神不自由的本質區別是與世界溝通的意願、權利意識和互動能力。早期的家庭教育是關鍵。錯過了或錯誤的家庭教育,在人格定型後,再改正就困難了。不自由的靈魂,僅靠後天個人奮鬥以求階層的突破,其實是難上加難,物質上的匱乏和社會成熟度過低又導致下一代的精神不自由。整個代際傳承陷入混亂的可悲的惡性循環。

我們在反思自己的缺陷,預防未來的錯誤中,總結到三點:

(1)家庭教育是巨大的詛咒,不要傳染下一代。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試,確實令人毛骨悚然。

(2)強化與社會溝通的意願、強化受教育水平、強化社交技能,強化主流階層的教育理念,以此實現自我的精神自由。

(3)精神自由是終極自由,財富自由只是階段性的或者是副產品。

自由的本質並非率性而為,而是選擇的自由、融入的自由和實現的自由。長路漫漫,大家一起努力進化。

每一天都要自我修復和適度進化,你就能感受到自由和幸福。

馬進化出高速,大象進化出鼻子,老虎進化出花紋,烏龜進化出龜甲,兔子進化出大耳朵和大腳,老鷹進化出聚焦型的瞳孔,長頸鹿進化出長脖子,仙人掌進化出刺,辣椒進化出辣味素,槐樹進化出很苦的樹皮,杉樹進化的更加高大。萬事萬物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拚命進化,保證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拚命奔跑,拚命進化,這才是生活的本質,這也是安全感、自由感和幸福感的來源。

在知識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在校求學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是一生所需的10%,而90%以上的知識都必須在自學中獲取。一位本科生走出校門兩年內知識就會老化,碩士是三年,博士生是四年。

特斯拉的老闆,帥氣的馬斯克,又開了一家有意思的新公司Neuralink:把人腦和電腦連接起來。他鄙視通過發微信溝通,覺得太低級太沒效率。他乾脆在人腦植入一個晶元,通過晶元發出信號,將人腦和人腦、人腦和電腦鏈接起來,有信號的地方,人與人就能心意相通,人與電腦就能人機互動,聽上去大快人心。而學習的效率的提升一定會令人咋舌。

《禮記·學記》中有言:「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什麼人最值錢?是跨界人才。跨界人才是大勢所趨:「是具有兩個以上行業的專業知識,並都能有所精通的跨界型複合職業人才」。如何跨界?必須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馬斯克本人就是跨界的典範,先創業做電子支付PayPal,又造火箭,又做電動車,又做太陽能電池。可謂風光無二。但看過他自傳的人,都對他年輕時在自我學習方面下的硬功夫功夫,印象深刻。

真正的幸福一定是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區的過程。如同馬斯克鑽研《大不列顛百科圖書》一樣,不燃燒自己,你將無法成長;只有遠離舒適區,才能保持飢餓。一切問題的根本都是認知深度和執行能力的問題,只有看透了才能想通,只有想通了才能做得到。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出的最優的選擇。大部分人的最優解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隸。」啥叫安全感?在我看來,它是懶惰慣性作用下的不良嗜好。世界變化這麼大,哪裡還有什麼絕對安全的「舒適區」?你所謂的舒服區,說穿了,是一種懶惰的逃避,你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消耗生命,任時間匆匆而過。說得再狠一點,你所謂的舒適區,不過是「英年早逝」的墓志銘。

「舒適區」概念來自現代心理學的劃分成果。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舒適區」是位於最裡面一層的,是要經過千辛萬苦才能修來的心理狀態。而中間一層是「學習區」,最外面一層是「恐慌區」。也就是人要時常保持恐慌狀態,然後主動去挑戰自己,進入學習區,最後才能換來所謂的「舒適區」。

很多人搞反了,還沒有什麼成就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窩在了「舒適區」。這是不正常的,「舒適區」更像是理想國,是一個畢生朝聖的目標,而不是路上的一把躺椅,隨時可供你休息。人生,就像一場苦逼版的「奔跑吧兄弟」。當你覺得生活輕而易舉,成就感爆棚,很有可能你只是進入了難度最低的遊戲模式。在你的小圈子外,還有很多人正在挑戰高難度的遊戲模式。優秀的人,一定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極強的人,他不需要別人逼迫,會主動走出「舒適區」,自我突破,主動學習。

難怪有一位朋友感慨說:人的慾望,隨著平台的提升,視野的開闊,不會是越來越滿足,而是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上升速度慢過於平台提升速度,落差感會讓你抑鬱。仰望你的人,看不透你;俯看你的人,看不起你。無間道上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勞動模範劉德華說過:「如果自己不用心,我會連自己也看不起,我或許達不到自己所定的那個要求,但那個要求一定要存在,哪怕我一輩子也做不到。」真正厲害的人,他會對自己非常苛刻,他不能容忍每一寸時光的虛度,他會拼盡全力追求不斷成長、不斷完善。人們仰慕的是傑出,而非幸福。「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你要變得傑出,就必須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來磨練自己的大腦。

越努力,越幸福!

更多乾貨,點擊下方鏈接→進入【病毒營銷陳軒私密分享】

wx.zsxq.com/mweb/views/


推薦閱讀:

TAG: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