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有那麼難嗎?把握寶寶吃飯敏感期,讓寶寶愛上吃飯!
有不少家長抱怨,每一次孩子吃飯就像要開展一場對抗賽,即便是恩威並施,使出了渾身解術,也依舊難以愉快地吃完一碗飯。
為什麼寶寶會成為一個「飯渣娃」?
是缺鋅、缺鐵、缺鈣造成的嗎?
究竟該怎麼辦?
其實很多時候寶寶不愛吃飯並不是孩子生病了,而是家長們平時餵養不當引起的。
寶寶從出生開始,各種能力就在不斷完善,吃飯這種能力也不例外。
從剛出生時只能吸吮媽媽的乳汁,到1歲後開始吃普通食物,這一年裡寶寶要get許多新技能。
在獲得每個新技能之前,寶寶都有一些信號提醒家長,抓住了這些「敏感期」,就能輕鬆養成吃飯不求人的乖寶寶。
1、寶寶6個月
6個月左右寶寶不再只滿足純流質輔食,開始使用牙齦左右研磨。已經長牙的寶寶還喜歡磨牙、咬東西,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
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及時轉換輔食的性狀,寶寶可能就錯過了咀嚼的敏感期,使後期出現不愛嚼食物或者喜歡含飯等不良習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6個月開始逐步將輔食從泥糊狀過渡到細顆、粗顆粒、小丁、小塊狀,分階段鍛煉寶寶咀嚼的能力,為1歲後吃正常的家庭食物做準備。
2、寶寶8~10個月
8~10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出現自主進食的慾望,表現為搶勺子、搶食物、喂飯時扭頭躲開。
有些家長誤以為寶寶進入了厭食期,其實是寶寶想自主進食了。
這個時候應該引入手指食物,比如蒸軟的胡蘿蔔塊、小朵西蘭花、熟透的香蕉、牛油果等。一方面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性狀和質地差異,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
3、寶寶1歲時
1歲左右寶寶開始喜歡自己拿勺子吃飯,這是鍛煉自主進食的好時候。
但這個階段寶寶的協調能力還不那麼好,經常吃得一片狼藉。家長們往往會採取喂飯的方式,讓寶寶錯失了自己學習吃飯的機會,更會讓寶寶覺得吃飯是「大人要我吃我才吃」。
應儘可能地讓寶寶自主進食,準備飯兜及餐墊,冬天還可以穿一件罩衫在外面,便於清洗。通過自主進食,孩子能體驗到吃飯的樂趣,自然也就不會抗拒食物了。
1、合理安排膳食成分
對於2~5歲的孩子,每天應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礎上還有兩次加餐。一般分別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時間比較早時,可在睡前2小時安排一次加餐。
加餐以奶類、水果為主,配以少量鬆軟的面點。兩正餐之間應間隔4~5小時,加餐與正餐之間應間隔1.5~2小時,加餐份量宜少,不要吃太甜的食物,以免影響正餐的進食量。
2、讓食物更有吸引力
變換做法讓食物看上去更吸引人、改變擺放的位置、換一個更漂亮的盤子、跟其他喜歡的食物混合等方法,吸引寶寶去嘗試。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米飯,家長可以使用一些飯糰模具,將米飯做成孩子喜歡的形狀,或者在米飯中加入一些青豆、玉米粒、胡蘿蔔丁,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媽媽負責準備種類豐富有營養的食物,由孩子自己決定怎麼吃。
有時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到買菜、洗菜和擇菜的過程,有自己勞動參與的食物往往更有吸引力。
媽媽不要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吃,也不要因為這一頓吃得少或者某種食物沒有吃就去責備孩子,這樣都會打擊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4、讓孩子專註於食物
很多家長喜歡用玩具、動畫片誘哄,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是長期來看更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因為寶寶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玩的東西上面,張嘴吃飯對他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機械的動作,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吃飯是一件正式的、需要重視的事情,也更加不會有興趣。
應當收起玩具,在餐椅上坐好,讓寶寶意識到吃飯是一件需要被認真對待的事情,每餐限定時間,最多不超過20~30分鐘。
準備一個小鬧鐘計時,告訴寶寶鬧鐘一響吃飯就結束。當寶寶多體會幾次「餓」的感覺之後,他就會更加理解「過了時間就沒飯吃」的含義。
5、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
家長們不要一到飯點就如臨大敵,不要天天念叨「怎麼這麼挑食、怎麼就不能好好吃飯」,更不要因為吃飯的事情「大打出手」。
要盡量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孩子三餐最好跟大人的三餐同步,家長吃飯時可以用略微誇張的表情,看見大家都吃得很香,孩子也就會更有吃的願望。
6、小兒推拿助消化
在這,先介紹使用簡單的最主要的幾個小兒推拿手法解決寶寶積食的問題。注意:一天推拿一次(重症推拿兩次),推拿力度為帶動皮下組織,推拿介質用爽身粉或澱粉即可。
揉板門(5分鐘)
推四橫紋(3分鐘)
位於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掐四縫(5次)
摩腹(5分鐘)
揉足三里(5分鐘)
值得注意一點,如果孩子長期吃飯不好,已經造成身高、體重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或者伴隨有其他癥狀如腹痛、腹瀉、便秘等,應當及時帶孩子到專業小兒推拿館或者醫院就診,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推薦閱讀: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