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婆媳問題鬧離婚,作為男人你真的盡到自己的責任了嗎?

這是魏先生來找我諮詢求助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當時妻子和母親的關係相當惡劣,妻子也和他多次提出離婚,並且已經搬回了娘家,魏先生無心工作,整日情緒低迷,身心俱疲。

魏先生不想離婚,但面對家裡關係不合的兩個女人,他束手無策。魏先生一直認為,婆媳問題誰家都有,哪個男人都處理不好,也沒法處理,鬧到如今這步,只能算是他家問題格外嚴重,而他起初也只是希望我能給他一個折中的辦法,來安撫妻子應付母親。

其實魏先生的這種想法,在很多身處婆媳矛盾的男性身上都有體現,他們往往忽視了自我在婆媳關係中的調節作用,正是此類「與己無關」的觀念,最終才導致婚姻陷入了危機

以下是魏先生和我的聊天記錄(經由本人允許後貼出):

前面我也說過,很多男人面對婆媳問題時,總覺得這是「兩個女人的戰爭」,和自己沒有關係,其實不然,婆媳關係實際上是婆婆、媳婦、兒子(丈夫)的三角關係,而且男人在這裡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調節妻子和母親關係的潤滑劑

而魏先生在處理矛盾時的做法和態度顯然惡化了母親和妻子的關係,更加深了妻子在婚姻中的負面情感體驗。

首先,他缺乏主見,看待問題沒有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並且處理問題時缺乏技巧,在矛盾出現時,只一味的讓妻子或母親忍耐,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所以同樣的問題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消耗著彼此的感情與耐心。

而在這種惡性循環下,讓兩位當事人,尤其是妻子內心,充滿了委屈和不滿,為離婚埋下了隱患。

其次,態度逃避,不重視矛盾,喪失話語權,致使矛盾激化。後期魏先生不聞不問的迴避態度是引發離婚的直接原因。觀念上的錯誤理解,一味的偏袒逃避,任憑矛盾升級,妻子內心的委屈一旦點燃,離婚也就在所難免了。

雖然婆媳矛盾看起來不可調和,但大部分都是用性格、觀念、個人習慣等個體差異引起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大部分婆媳不存在原則和道德倫理上的衝突。

在其中扮演雙重角色(兒子,丈夫)的男人,如果不能平衡好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就會逐漸喪失威信和話語權,讓妻子感到婆婆敵意和失望的同時,也會引發更加激烈的家庭糾紛,甚至導致婚姻破裂。

對於妻子多次催促離婚的情況,我建議魏先生不要再避而不見,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坦誠面對妻子,就自己的偏袒行為向妻子表達歉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主動提出各自冷靜一段時間,盡量爭取時間,暫緩離婚進程。

因為家庭矛盾的激化是由於後期你的「不作為」,所以你需要在冷凍期反省一下自己的哪些做法,導致了婆媳矛盾升級,並逐條改進。

在雙方負面情緒沒這麼強烈的情況下,分別和雙方進行心理溝通,站在中立的角度上,公正的看待問題,因為婆媳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妻間的密切,所以你必須要在矛盾產生時,起到疏導作用,並積極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除了解決問題外,你還要充分發揮「潤滑劑」的作用,例如針對妻子的委屈,多聽聽她的想法和意見,提升她的家庭存在感和家庭地位看望母親時,買了東西或禮物,可以以妻子的名義或妻子出面送給老人等。

通過語言和行動上的投入,加強婆媳間的情感交流,這樣也有助於雙方隔閡的消除。當婆媳間的矛盾逐漸消散時,再加上能看到你的誠意,妻子自然願意回歸家庭了。

歡迎關注公眾號:「橘子情感」,學習更多挽回小技巧。


推薦閱讀:

TAG:婚姻 | 婆媳 | 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