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跟你不喜歡的人再婚,你該不該阻撓?

前段時間奇葩說的一個辯題很有意思:「當父母要跟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再婚,你該不該阻撓?」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微妙,索性去問了我一個父母離異的朋友。

說實話她跟母親的關係並不算很好,兩人因為性格相似,在家總是劍拔弩張,我本來以為按她的性格和作風,一定會阻撓母親再婚,但她給我的答案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不阻撓。

「我媽在我6歲時離婚,11歲的時候認識了我現在的後爸後來領了證,這事從頭到尾我媽都沒徵求過我同意,雖然對我後爸確實不太喜歡,倒也沒幹涉過。「

1

她給出的第一個理由有點幼稚,小時候不阻攔母親再婚,主要是不想媽媽每天管著她。

「以前確實是那麼想的,但換到現在應該怎麼說,其實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這麼強調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生活呢?因為很多父母一離婚就丟了生活重心。

朋友形容她的童年深受父母離婚其害,不是因為感情缺失帶來的恐懼感,而是因為爸媽一離婚,老母親從此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孩子身上。

老母親平時除了上班也沒有別的愛好,以前心情不好和老公吵架撒氣,離婚後火力全開唯一的興趣是看孩子。

一天24小時圍著孩子連軸轉,不打麻將不聚會,在家看電視都只看法制專題,孩子在房間里寫作業,媽媽就站在身後一直盯著,連孩子上廁所都恨不得站在旁邊讓她多看兩本書,你說痛不痛苦?

「我媽離了婚之後,我像是被人賭上了一生的籌碼,她經常說,我為了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以後一定要怎樣怎樣,你知道,別說成年人,這種話小朋友聽起來也會很有壓力。」

那段時間她把自己形容為一個略微有點自閉的人,不愛說話,害怕和母親獨處,每次只要兩人在同一個空間里,就渾身不適。

我大概可以理解她當時的心情後爸的出現,那個時候大概是天降神兵,「我媽開始重新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也會笑臉盈盈,不敲鑼打鼓迎接美好新生活,你去阻撓,你是不是跟自己過不去?」

她笑了笑:「以前年紀小,我不懂為什麼她總圍著我轉,後來我明白了,那個時候,我是世界上唯一她可以依靠的人,因為如果是現在,即使她當時沒有另一半,我也會希望她願意有一部分時間勻給自己,有自己的圈子,去做她喜歡的事。「

成全別人,放過自己,不阻撓父母再婚,是對生活的一種解救。

2

「我媽再婚,我不是沒有顧慮。「

朋友當時是這麼看她的新爸爸的:

「這個人我不認識,很奇怪,為什麼每天來我家。「

很簡單,她覺得自己的領地被侵犯了,而且新爸爸還帶著個女兒住在她自己的家裡,每天吃什麼用什麼,都得划走一個部分。

而且一瞬間家裡彷彿多了一個參照物,只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母親就會用她和後爸的女兒做對比。

「那個時候我每天都不高興,我只知道他對我構成了威脅,擔心這麼下去,我媽總是不站我,自己在這個家就要被孤立了。」

沒想到,後爸的女兒比她還更想阻撓兩人的婚姻,用實際行動來昭告全世界:我不喜歡你們家,而且,我比家裡另一個小朋友優秀。

兩人一起做家務,後爸的女兒做一半就偷偷回房間里睡覺,把臟活累活全部留給她。

使勁在父母面前邀功,指責朋友學習、做家務偷懶開小差。

有一回後爸的女兒不知道把自己的病歷弄丟了,朋友和她全家上下一起找也沒找到,後爸的女兒甚至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交給朋友的媽媽,說是朋友偷了她的病歷,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金。

「我媽沒有相信她的話,很簡單,我媽後來告訴我,她知道我不是那樣的孩子,那個時候我甚至有點感動。」

結果是媽媽把所有人拉來開了個家庭會議,最後聯合後爸把小妹妹教育了一通。

「我那個時候才明白,我的擔心是害怕本屬於我一個人的蛋糕被瓜分,這和後爸對我和我媽好不好沒有關係,這只是因為我自己單純的不喜歡,實際上,我媽對我的信任和愛並沒有被奪走。「

3

早年間,成龍在一次訪談中被一句「拍電影累不累?」哭了整整15分鐘。人前談笑風生的老大哥,被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擊潰了防線。

就像《怦然心動》里說,這世上,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

可真相不過是,那些住高著樓、光芒萬丈的人,只是將一身銹,妥帖地藏好了,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是不允許隨隨便便崩潰的。

人到中年,大抵如此,作為三明治的中層,除了需要養活兒女之外,家裡還有老人。

摧毀一個中年人,也比你想的要容易得多,或許是父母的一次感冒,兒女的一個擁抱,連肥皂劇的台詞,也能在不經意間戳中一個中年人的內心。

中年離異單親媽媽的詞典里,就更不允許有脆弱二字。

在哪一期奇葩說里,肖驍被問及:你現在28歲如何看待自己12歲時阻撓母親再婚的行為?

肖驍以前千方百計刁難母親的再婚對象,但現在才明白,母親當時是撐不住了。

年輕人才講愛,中年人更多的是分擔。

和我朋友說的一樣:「在旁人眼裡,我媽就是女性的標杆,一個人兼顧所有,所有人都在稱讚她女強人,頭銜好聽而已,事實上誰辛苦誰幸福,大家心知肚明的是:這個位置,人人都不願意坐。「

「我明白即使我是我媽最親近的人,很多時候,我也始終代替不了我媽生活中缺失的那個位置,我希望有人能夠填補那個空缺,有人來幫她分擔生活的壓力,更多的是,我希望有人能在我不在她身邊的時候,陪伴她。」

4

朋友留下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我覺得感情的個中體驗,好的或者壞的,都是感情中的一部分,通過這些經歷讓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做什麼選擇,如何為自己負責,這是每個人必須體驗和經歷的部分。」

「而這些,都不是作為第三人能夠評判的。即使是子女,也一樣,我們只有建議的權利,但父母有選擇的權利。」

「因為那是我父母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婚姻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