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將引發白領失業潮

人工智慧會改變人類社會走向,一大批現在看來光鮮亮麗穩定無憂的職業都會被機器取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舊職業走向消亡的同時,一批新職業將陸續出現。然而,新職業需要新技能,不能儘早了解並學習新技能的人群,註定擺脫不了被社會淘汰的命運。個人如此,企業亦如此。

人工智慧(以下簡稱 AI)技術帶來的數字化轉型會衝擊所有行業,跟不上趨勢的企業和個人必將遭到淘汰。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2001年到2016年間,全球排名前5的企業來自多種行業,而2016年以後,全球排名前5的企業基本都變成了科技類公司,這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科技類公司將繼續獨佔鰲頭。

□ 2001—2016全球排名前5的企業變化情況

AI將推動所有行業走上數字化道路,沿著非物質化、去貨幣化、大眾化的路線發展,傳統交易結構和商業模式都將被徹底顛覆。部分傳統企業缺乏戰略眼光,尚未走向數字化轉型,一旦錯過抓住指數型增長的機會,今後就再難迎頭趕上了。

4個維度8種技術能實現指數型增長

傳統行業的底層業務邏輯是控制資源、經營客戶關係,這樣的企業被稱為「單維度公司」,其發展的想像空間和投資價值非常有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基於信息通訊技術。信息資源永遠不會被消耗完,企業提供信息的過程也是獲取信息的過程。

信息通訊技術的一大優勢在於可以為企業帶來指數型增長的發展態勢。不過,能夠帶來指數型增長的技術並不只有信息通訊一種,比如基因測序技術。2000年左右,完成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需要花費1億美金,時至今日,中國有4000多家提供基因測序服務的公司,最低只要幾百元人民幣就可以完成一個全套的基因測序,其發展態勢毫不遜於信息通訊。

今後,能夠帶來指數型增長的技術多數會來自於硬體、軟體、生物、物理這4個維度。從本質上看,複雜的經濟其實是技術組合的一種表達方式,信息通訊技術帶來的指數型增長與摩爾定律有著密切關係,未來,符合摩爾定律演進的技術必將繼續帶來指數型增長。

□ 指數型增長(綠色線)與傳統線性增長(橙色線)的差異

目前在4個維度及其交集中,有8項技術符合摩爾定律的演進態勢,分別是:無限計算、網路和感測器、機器人、3D列印、合成生物學、數字醫療、納米材料以及 AI。因此這4個維度和8種技術值得創業者和投資人關注。

人類教育規劃需要轉變方向

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會取代人類司機,但AI帶來的衝擊還不止於此,基於知識和規則的傳統工作,都會被AI取代。我們最近看到一個項目,利用AI做建築規劃和設計,大大縮短了以往建築設計師需要的時間,進而減少社會對這一職業的數量需求。

AI會影響很多領域和專業人士,這裡的專業人士就是掌握特定知識和規則的專業的群體,比如教師、醫生、律師、會計、審計師、建築師、導遊、諮詢師、新聞編輯等。

AI和機器人帶來了焦慮。但是,任何一個產業被替代的時候,都會伴有新的升級版的工作產生,怎樣去發現新工作是最重要的。人類需要去擁抱新機會,但前提是具備一定的技能。

當下與未來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之間的鴻溝正在逐步擴大,每個人在日新月異的社會面前都變成了學徒。機器人與自動化更適應這個時代,並已經逐步替代人類。傳統教育傳授給我們的知識和技能,已經無法滿足工作的需求。

有一本書名為《全新思維》,闡述了人類社會時代變遷,在經歷了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之後,人類會進入創意時代。基於知識和規則的工作都會被AI取代,而右腦蘊含的認知、情感、創意則會打敗機器人。我們必須躍升為「創客」 ,以生產創意而不是產品才能與未來的機器人共處。

2015世界經濟論壇總結了人類面向未來所需的10大技能,分別是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創意、人事管理、協同能力、情商、判斷力和決斷力、服務方向、談判能力、認知靈活性。這些技能基本上都是右腦具備的能力。

同時,世界經濟論壇還把人類未來所需要的能力分為3類。第1類是基礎素養,包括文字、數學、科學、數碼、經濟、文化等;第2類是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第3類是品格,主要包括好奇心、主動性、毅力、適應力、領導力、社會文化感知力。這3類共計16項技能是人類在未來社會所必需的,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教育內容是遠遠不夠的。

□ 2015世界經濟論壇總結的人類未來所需的10大技能

來自微軟的調查顯示,在全世界最熱門的20種職業中,有一種是數據科學家。這項職業強調跨學科能力,需要掌握分散式計算、預測建模、故事講述和數據可視化、數學、統計學、機器學習等能力,屬於複合型人才。這種職業在美國享受高薪待遇,但是美國大學裡並沒有專門針對這一職業設置的學科,它需要多種學科能力,這些學科分布於大學內的不同學院,沒有一個相對近似的學科。

《全新思維》還認為,未來職業成就感和滿足感,將越來越取決於6大必備能力,即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也被稱為「3感3力」,這是右腦思維帶給大家的、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能力。

因此,跨學科教育及右腦思維培養將成為人類教育的方向與重點。

10億數字遊民將成為全球職業群體

未來,人類社會的工作生活會由一系列Micro-Careers(微職業)組合而成,尤其是在1990年到2010年中間出生的這一代人,大部分都將成為創業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成為一種全球趨勢。

到2020年,全世界將有10億「數字遊民」,他們不會固定在某個地方工作,哪裡能夠創造更好的創業生活環境,哪裡就將成為他們的目的地。數字遊民的工作覆蓋編程、設計、創意寫作、攝影、內容創作、錄播、直播、服務運營、互聯網營銷、微店、跨境電商、運輸服務、在線諮詢、在線教學、在線培訓、在線輔導、專業服務外包、獵頭、項目管理等。

現在有很多互聯網從業人員並不屬於某個公司,他們只是某個平台上的微創業者,他們從事的職業與實際居住地沒有特定關聯。目前美國自由職業者佔比已經超過35%,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0%。中國自由職業者的數量也在增加,出現了很多依託網路社區的微創業者。

因此,未來人類的住房很可能不是以家庭為單元,而是去迎合不同年齡段或不同認知的人群,公共空間將變得豐富,逐漸適應數字遊民的需求。

社會變化與新興職業舉例

伴隨著AI的發展,一些新職業正在產生,比如機器人協調員,其主要職能是調度機器人,還有無人機操控師、生命終結規劃師等等。現在人類處於信息經濟時代,未來可能會進入到生物經濟時代。

隨著社會變化,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類,其壽命超過100歲的概率超過50%。有一本名為《百歲人生》的書提到,70歲的人生往往由學習、工作、退休3部分組成,未來人類壽命延長到100歲後,會實現多階段人生,學習會成為終生習慣,單項職業技能會在4到5年時間內全面更新,在同一家企業內從一而終的概率會大大減小。

到那時,人類在年輕時要盡量在大企業里學習技能、拓展人脈、增長見識。30到40歲左右要繼續學習、深造,創業會成為一種常態。年老後,每個人要把自己的經驗和認知賦能給他人,成為一個導師。

在70歲的人生里,大家最看重財富。而在100歲的人生里,大家會更看重健康、友誼等無形資產,因為這些在漫長的人生里變得更為重要。那時會有更多新工作機會出現,現在可以列舉一些:

企業變革師和效率諮詢師。面對數字遊民,一些大企業也在逐漸接受。因此,企業變革師也將成一種新職業,他們負責為企業內部重建洗牌,建立一種基於創業文化的新企業架構,並梳理因變革引起的混亂,將傳統企業轉型為社會化企業。還有效率諮詢師,由於未來企業的正式員工越來越少,企業內部與外聘員工、客戶的協作將面臨挑戰,這種協作的場景很可能不會發生在辦公室內,而會發生在咖啡廳、火車站、旅遊勝地等地方,需要按需進行協作,這就需要效率諮詢師,通過工具或技術手段進行公司和員工、客戶之間的有效連接。這種協同成為可能之後,人類就可以變成一種回歸自然的疊加狀態,生活、工作、學習、交流、度假不再是截然分開的,不再是線性的。

都市農夫。很多城市將走向食物自給自足的道路,隨之產生「都市農夫」這一職業,他們在小規模的花園和城市中不規則的小塊土地、牆面、屋頂、車庫、廢棄工廠等建築物上,提供基於分散式精準農業的城市微農場及特殊地塊的種植指導,以及本地農產品超市、有機餐廳、共享廚房、個性化營養配餐、社區微農莊等商業模式的設計。城市農業不會是一項辛苦的工作,很多技術會把城市農業打造成遊戲化工作。

數字解毒師。看手機成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據調查,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看手機的頻次是150次。每次看手機,都是在現實生活與手機界面之間進行切換,每次切換都會促使大腦神經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需要1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被人體吸收或降解,頻繁的分泌導致這種化學物質始終不能被完全吸收,從而降低人腦的運作效率。據統計,20世紀50年代之後,西方發達國家民眾的智商增長速度為0.3%/年,從1975年開始,這一數字急劇下降,甚至出現了智商負增長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以電視為首的大量的數字設備開始普及,讓人類變得更傻了。人類社會有朝著「笨蛋社會」發展的趨勢,典型特徵就是更愛看圖片而非文字。這種狀況會催生一個新的職業:數字解毒師,其主要職能是幫助人類遠離數字設備,緩解技術壓力,創造一種獨特的模擬沉浸空間,藉助於寫作、廚藝、冥想、瑜伽,甚至像騎行、越野、攀岩、射箭、徒步、紙藝、野外露營等需要動手動腳的工作,讓人與人、自然、社會重新融合,修復被電子設備損壞的大腦。

個人微生物平衡顧問。人體的健康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腸道細菌決定的,腸道細菌會影響人體內部環境。所以會催生一個名為「個人微生物平衡顧問」的工種,負責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通過飲食調整人體內的腸道菌群。現在基因測序逐漸普及,未來腸道細菌檢測也將成為一種趨勢。

好奇心引導師。老年人想要保持長壽健康,心理和精神健康非常重要,其中,保持一顆好奇心必不可少。好奇心引導師的職能就是重新激發老年人的好奇心甚至童心,讓他們保持身心健康。

小孩(生育)設計師。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發現並去除家族內的遺傳病基因。

滅絕生物專家。利用已滅絕生物的基因打造出真正的「侏羅紀公園」。

類似的工作還有仿生設計師、身體器官工程師、納米醫療師、個人健康教練、遺傳諮詢師、3D列印技師、虛擬體驗攝影師、眾籌專家、數字貨幣投機商、文化技能轉型顧問、隱私顧問、遠程視頻顧問,個體IP經紀人等等。

檀林 | 微軟加速器(北京)CEO

檀林先生有超過20年的IT企業從業經驗,既有國際化公司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業務發展和本地化產品研發經驗,也具備本土創業企業和國際化創業企業的實踐經歷和早期投資經歷。對於前瞻性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有深刻研究,熟悉精益創業方法論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規劃。2018年2月起任微軟加速器(北京)CEO,之前曾擔任北大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還曾擔任CA大中華區總經理,Apple中國區市場總監等職務。

本篇實錄系根據健一會沙龍第240位主講人檀林在健一會主辦的主題為「未來職業教育產業發展趨勢及投資要點 」沙龍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

推薦閱讀:

TAG:人工智慧 | 教育 | 未來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