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明末史:天啟帝的憤怒、「是非黑白翻手間」
前言:
文臣手中的筆是一把殺人不見血刀,史書更是文臣的終極武器,對於那些不聽話的皇帝,特別是還敢對「士大夫」不敬的皇帝,「君子」們的記載 堪稱罵人不帶髒字的典範。抹黑只是正常操作,更有篡改史料,顛倒黑白的高端技術。「是非黑白翻手間」
一個強勢的君主,文臣們不敢反抗,但會記仇,秋後算賬。他們奈何不了你的肉身,卻可以蹂躪你的靈魂。連偉大的「始皇帝」都沒能逃脫文人的魔爪,被冠以「暴君」之名,蒙冤數千載。「有知識的流氓是最可怕的」
天啟「小朋友」不聽「大儒」的教導,還敢使用「內臣」管制「君子」,被黑實屬正常。
而且明朝的皇帝們好像基本都被醜化了,連「血統問題論」都出來了,亡國的鍋甩給「朱元璋」各種神邏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正史」之《明史》是在「後金」皇帝的「親切關懷」下、幾十位「大儒」 耗時「數十年」「精心」編 寫而成。「後金」為了社會「和諧」自然要把歷史加以「修飾」,「二五仔」們為了自己的名利,自然也要把歷史加以「修飾」。【「不是我軍不努力,奈何敵軍有高達。」「不是我不忠誠,是皇帝不值得我忠誠。」】
學習歷史,需要用眼睛,更需要用腦子。多數人卻喜歡迷信所謂的權威,人云亦云,從不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對錯與合理性。可笑又可悲,有文化可不等於有良心。那些「權威」也要生活的,他的言論行為,是受到名利影響和權力限制的,你無法確定他是不是在說真話。【「除了小孩子,沒人能活的毫無顧忌」】
五千年的歷史是我族一筆寶貴的財富。古語有云:「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察古可以知今,察己可以知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識」】 但我族歷史也是錯綜複雜的,我們要想從中吸取養分,首先要還原它的本相,不然只能被帶偏。。明末史是最大的一個坑,可以說是充滿了玄機,更需要認真研究分析。
天啟帝:朱由校(jiào),泰昌元年(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登極,年號:天啟(1621年改元)。光宗 貞皇帝第一子。 母:「孝和皇太后」王氏 故選侍。 生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死於:天啟七年八月乙卯(八月二十二日)【《崇禎長編》記載;八月二十一日、甲寅、熹宗崩。】。死因:「未知疾病」或「中毒」。(廟號曰熹, 蓋稱有功安人云。)
【○丁未 皇太子(光宗)才人王氏,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二十三日 巳時, 薨。《明神宗實錄》(天啟十五歲)
○癸卯欽天監擇日皇太子(光宗)八月初一日午時 即位。《光宗實錄》泰昌元年
泰昌元年(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秋九月乙亥朔(初一)卯時,光宗皇帝,賓天。《熹宗實錄》(號稱:一月天子)(天啟十六歲)】
學者和史書對天啟的評價:
【「如果說皇帝陛下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殘酷,但卻是事實,天啟之所以成長為準文盲(認字不多),歸根結底,還是萬曆惹的禍。萬曆幾十年不立太子,太子幾十年不安心,自己都搞不定,哪顧得上兒子,兒子都顧不上,哪顧得上孫子讀書,就這麼折騰來折騰去,把天啟折騰成了木匠。」。。《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熹宗為至愚至昧之童蒙。」。。《明清史講義》孟森】
【「天啟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災難時期,在明朝沒出息的統治者中,天啟皇帝的名聲最壞。他父親有16個孩子(只有5個活到成年),他是其中之一,體弱,教育不夠,也許在智力上還有缺陷。」。。《劍橋中國明代史》】
【「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明史》】
在「主流」的歷史裡天啟是一個毫無爭議的昏君,但是我們只要看下原始史料就能知道天啟絕對不是文盲,智力也絕對不低,手段心機亦是不差,起碼算是個合格的皇帝。「黨爭」可以說是天啟朝的主旋律,在「士大夫」的宣傳里 天啟是個被蒙蔽的「吃瓜群眾」,但事實上「閹黨」應該叫做「帝黨」,天啟才是真正的操盤手,魏忠賢只是站在明面上吸引火力的靶子,傳說中的「白手套」。
天啟的問題是十分複雜的,涉及到很多的人和事,想要說明白,可能需要一本書的厚度,可謂是:「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
評價天啟要了解天啟朝前後數年(1、2、3、4)的形勢和變化,什麼都不了解,把某件事單獨拿出來討論,不結合當時的環境形勢做判定,等於是在耍流氓。
1、天啟繼位前 、明朝關內的形勢、關外的形勢、朝堂的形勢。
2、天啟元年---天啟三年、明朝關內的形勢、關外的形勢、朝堂的形勢。
3、天啟四年、明朝關內的形勢、關外的形勢、朝堂的形勢。
4、天啟五年--天啟七年、明朝關內的形勢、關外的形勢、朝堂的形勢。
我把內容大致分了一下:(初稿)
一、
天啟的智力水平、文學能力、業餘愛好、健康狀況。
二、
1、東林之災。
2、客魏始末。
3、天啟天妒。
正文:
一、天啟的智力水平、文學能力、業餘愛好、健康狀況。
A、天啟的文學能力:
「天啟是文盲」這種神論,不知道是誰發明的,但明顯是為了黑而黑,一些人卻當了真,一些「磚家」竟然也當了真,可笑、可悲啊。好像「沒出閣」就等於「沒讀書」一樣,按照這個邏輯,崇禎應該也是個文盲啊。我無意間在《神宗實錄》里看到了這個的邏輯開創者:「亓詩教」,他說的那叫一個理直氣壯啊,可能在他們的眼裡,不接受大儒教導的人,不學習儒家經典是人就是「文盲」吧,「老子」和「墨子」可能會表示不同意。在《神宗實錄》我還看到了天啟「宮中亦嘗讀書習字」的記載,而且早於「中亓詩」的奏章。
【○禮科給事中亓詩教言:「皇長孫十有五歲矣,亦竟不使授一書識一字,我祖宗朝有此家法否?」。。《明神宗實錄》萬曆四十七年三月(1619年)】
【○禮部署部事左侍郎何宗彥言:皇長孫(天啟)年已十四,冠期甚近,雖宮中亦嘗讀書習字,然非有庄顏正論,追琢德器。《明神宗實錄》萬曆四十六年二月(1618年)】
結合《酌中志》和《熹宗實錄》我們可以知道,天啟雖然未出閣讀書,但在宮中時有內臣「吳進忠」、「劉良相」教他讀書,登極後是大儒「孫承宗」等人教導他讀書,天啟絕對不是一個文盲。而且從《三朝要典》的御制序和天啟初年天啟的批示看,天啟的文學水平還是非常不錯的。【天啟:「循此則忠良,悖此則奸賊。獨奈何使奸賊得竊忠良之號哉?」《三朝要典》】
天啟出生時,光宗已經當了好幾年太子了,光宗是很重視長子的,「慈聖皇太后」也還健在,天啟是不可能變成「野孩子」的。那些說天啟是文盲的人,不是沒腦子就是沒良心。
【萬曆十年壬午 太后 以四月 冊封恭妃,八月十一日上(光宗)誕生,萬曆二十九年十月立為皇太子,性孝謹寬仁非禮勿動,每問安起居應對安節,能得神宗意,神宗穆然深念,固極垂愛護,而上益小心謹畏,父子間慈孝浹洽,雖宮闈近幸莫能窺也。。。《光宗實錄》(東林黨卻到處破壞人家的父子關係。)】
【慈母(孝定皇太后)偶於二月初九日午時崩逝,使朕(神宗)五內寸裂,合行喪儀,卿可傳示該部從優查例開具來說。。。《神宗實錄》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太子(光宗)33歲,太孫(天啟)10歲。】
【大明集禮 皇子、皇孫出閣講學皆以八歲。古者士庶之子 十年出就外傅,十三學樂誦詩。。。《神宗實錄》】
B、天啟的智力水平:
天啟的智力絕對算是超越常人的,不多說上史料:
1、【○丙寅(天啟) 諭兵部:「國家文武並用,頃承平日久,視武弁不啻奴隸,致令豪傑解體、志士灰心。今邊疆多故,東夷薦食,大風猛士深軫朕懷,、、、祖宗舊制文武各有職掌,互相彈壓,不得仍前牽制,庶展豪傑之用,布告天下 使明知朕意。」。。《熹宗實錄》天啟元年三月】
2、【○壬午 聖諭:、、、「夫朝廷重士,士實自輕。朝廷建官,官返侮上,若一味含糊寬假,則春秋無將之誅謂何? 或難乎其為上矣! 諸臣不詳察、不自省,輒另具肺腸,動以為朝廷之過,朕未曉焉,卿等可平心衡量朕之所言,果輕聽乎?果偏狥乎?
朕為天下主,八柄自持,目擊群凶大憝欺天、罔人、淆亂政紀,朕何忍骫祖宗之法,而任其肆逆滔天也耶!你每大臣任重股肱,道崇忠直,若皆事不課實,過忍歸君,一體何居?靖共安在?
試各清夜自思 二千萬餉 今日何在? 天災民困何以致然? 應否徹底澄清? 應否懲前戒後? 其諸囚狀是否深文? 各自吐情實?
勿挾縱橫之術,熒惑萬世人心,敬天憫人,朕勿敢替,祖宗法嚴,朕何敢私?」。。《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六月(傳說中的「罪己詔」)】
3、【遼撫袁崇煥:……祖宗之制具在,非奉祖制斷不能調人情,無容臣一毫作意者繇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得旨(天啟): 向以防守方殷,故著從容議行。但向後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
這本內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未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十一月】
4、○庚午吏部都察院接出 聖諭:、、、朕又覽 科道各官章奏,持論公平者固多,意見偏私者不少,亦因大臣忠愛念輕,身家計重,得以浮說搖撼,以致國事溷淆,人心惶惑,成何綱紀?
朕奉祖宗法度,不能坐聽紛囂,致亂朝政。茲特再為申飭。此後大臣進退取自上裁,小臣去留一聽部議,如有不奉明旨擅自去職,及挾私逞臆、顯肆傾排者,並下廷議治罪。卿等可傳示各官,務各滌慮改圖精白,一心恪供職業以佐平明之治,如或不遵朕命,國法具在,朕無戲言,毋貽後悔故諭。。。《熹宗實錄》泰昌元年十二月】
5、湖廣道御史方震孺 疏 為天下本無一事,人心有三不平:、、、皇上不召對,則從前詔諭一一皆出於中官,皇上一召對,則從前之詔諭一一皆出於聖意。所以釋天下之疑,而光聖神之德,伸忠良之正氣,而平憤激之人情,端在於此。。。奉聖旨:這本 說的是。欲省議論,先平人心,疏內受累多官著部院從公會議,具覄其移宮事,屢旨甚明。。前諭乃朕面發與閣部大臣,後諭是朕腹心未竟之言,左右不及知者,有何矯旨交通?所請召對,知道了。《督察院實錄》天啟元年正月(十四---二十二)
6、○甲申大學士葉向高疏言:我 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今之嘗朝既是套數具文無關於政事,而日講開陳時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於 義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嘗見 皇上發擬本章每多 傳諭,以此仰窺 聖心留神庶政,然而所 傳諭者,亦間有瑣細而不急,窒礙而難行。、、、而皇上尤於燕閒遊豫之時,覽觀經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蒼生之大幸也。
上報曰:朕在宮中每日披閱文書、覽誦經史及祖宗訓錄,兼時事憂勞,何有多暇?卿為輔弼元老,正賴責難陳善,匡朕不逮,覽奏具悉忠誠。王安處分已久,外庭章奏不得牽入。目前東西用兵尚無勘定次第,卿既心切憂時,當不久安私寓佇望,即出佐理副朕倚任。。。《熹宗實錄》天啟元年十二月(葉向高是傳說中的東林黨)
7、【御制《三朝要典》序
朕惟自古君王,莫不有徽猷鉅訓,以迪眾庶而信來茲。矧綱常萬古為昭,故父慈子孝,君令臣共。其道光明,無織芥可疑之隱;其事平實,無非常可喜之功。其行之為一時賞罰,定之為萬世是非,則確然直截,無依違可借之影響。循此則忠良,悖此則奸賊。獨奈何使奸賊得竊忠良之號哉?誠折紛而定論,當據事以直書。亦覲揚陟降之善物也。
本朝家法,炳如日星。仰惟我皇祖神宗顯皇帝,建元良以系海寓之心,真慈夙注;我皇考光宗貞皇帝,體先志而舒雲雨之澤,純孝丕彰。迨龍馭之上賓,肆沖人其續緒。名正言順,猜忖曷庸。不意群奸巧於構疑也。疑梃擊,則托護東宮者進矣;疑紅丸,則援不嘗葯者進矣;疑移宮,則造為垂簾者進矣。總三案之奸凶,皆一堂之衣缽。將使皇祖、皇考抱疑不白,而朕躬亦幾陷於不孝,深用痛心。
幸正論時聞,業已區分陟斥。猶慮遐方耳目,緣簧鼓而漸致淪胥;來祀汗青,雜狐疑而罔知斷案。又以事歷三朝,或多掛漏,特降手諭,俾史臣仿《明倫大典》故事,將前後明旨章奏,編輯成書。其總裁、副總裁及纂修等各官,俱朕慎簡。自茲歲丙寅春正月開館纂修,迄今編成。爰定期名為《三朝要典》,以其專為三朝慈孝作也。
斯編行且頒行天下矣,朕復自序其首曰:嗟乎!小人之禍人國甚矣。指宮闈為攘功之地,則翼戴莫出其先;誣君父以不美之名,則定策肯居於後?且事極常而故張之,蹤本杳而故文之。或十餘年,或五六年,幾成蜩螗沸羹之世宙。藉非皇祖、皇考默牗朕衷,則真是真非,其何結局之有?
當我世祖肅皇帝時,慮統嗣混而不得尊其親,故其書主於定大統;在朕今日,慮負邪淆而將不免於誣其親,故是書主於剖大疑。令天下萬世睹是書而悟曰:「前星立矣,藩封遣矣,即有風癲,立付市曹,於國本無恙也,其無容疑者一。鼎湖之悼,實慕緣孝篤,疾以慕深,孰得以一月天子,掩其為千秋聖人哉!其無容疑者二。煢疚集蓼,此何時也,遺言未往,封號在心,宮自當移,寧俟逼而後移?其無容疑者三。」朕中興之業,不敢望與世宗媲美,或庶幾可免於戾乎。
然朕覽斯編,愈惕然於陰陽消長之際也。方三案之鳴也,其時邪與正互犄。今心術各揭於青編,斷案亦章於白日。詎非陽長陰消之一會?第邪雖芟而能保無伏莽?正雖顯而能保無遺珠?萬一倚伏貞勝之幾,稍不審而至於誤用,將奚以為先德光繼?自今尚賴爾諸臣,靖乃志以佐澄清,竭股肱而襄祗遹。庶在天之靈,於茲降格,而斯編亦不徒諸空言矣。 】
未完待續:
對「神作」的吐槽:
《程萬軍:市井無賴魏忠賢的心是怎麼大起來的》選段:
A、「債主們在後邊苦苦追趕沿街追打,把魏忠賢實在是逼急了,抄起攤販上的一把菜刀,揮刀砍向自己的下身,一刀將自己閹了,然後把割下之物甩給債主們,對這些債主們大喝一聲:拿去!老子當太監去了,不跟你們玩了!」
「這段歷史演繹,可能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基本事實:魏忠賢當太監,那是狗急跳牆的產物。同時說明了魏忠賢的一個本性,此人心狠手辣,敢於玩自殘。一個對自己下手都這麼狠的人,如何對別人會不殘忍呢?」
吐槽:這還在「誇張」的範圍內嗎?這是什麼體質???醫學常識還要不要了???是科幻小說看多了吧???
而且就算是事實也只能證明魏忠賢智力不好,自宮不等於就可以進宮。
B、「魏忠賢在王安的提攜下,就做了李選侍的近侍太監,成了李選侍的一個心腹。在移宮案中,魏忠賢給李選侍出了不少力,在搶太子的那群太監中,就有他一個,跑在最前頭。搶太子失敗後,魏忠賢還給主子出過狠主意,說將東林黨楊漣左光斗騙入深宮,就地正法,然後挾持皇長子朱由校,強行垂簾聽政。」
吐槽:魏忠賢「密謀」都能知道,神奇啊,其實若臆想腦補也就算了,可是李逵李鬼都分不清就太可笑了,李選侍家的「李進忠」都進了大牢了,您就放過他吧。
○兵科左給事中楊漣奏言:、、、且又奉有移宮明旨若仍復借擇吉耽延人言紛紛,且謂令李進忠、劉遜、魏進忠等,擅開寶庫,盜取珍藏,豈必欲盡。《熹宗實錄》泰昌元年九月
得旨:移宮並李進忠劉遜已有旨,魏進忠著司禮監查明奏請。《熹宗實錄》泰昌元年九月
○命魏進忠照舊供職,以楊漣前疏及之,而該監查奏:謂其不系李選侍下應役也。《熹宗實錄》泰昌元年九月
○以御馬監太監魏進忠提督寶和三店。。。《熹宗實錄》泰昌元年九月
○東廠緝獲欽犯李進忠 。。。《熹宗實錄》泰昌元年十月
賢先年原名李進忠,遂將西李娘娘下用事之李進忠算作一人,以欺外廷,其實皆朝力也。。。《酌中志》
C、「(朱由校)從文化程度來說,他只是一個半文盲的水平,這種水平跟魏忠賢,倒是極為般配的。一個大文盲、一個小文盲。」
吐槽:你就不怕孫帝師爬出來抽你嗎???你就不能看看史料嗎???
(王安)曾蒙先帝(天啟)御書「輔朕為仁明之主」七字於扇以賜之。。《酌中志》
○禮部署部事左侍郎何宗彥言:皇長孫(天啟)年已十四,冠期甚近,雖宮中亦嘗讀書習字,然非有庄顏正論,追琢德器。《明神宗實錄》萬曆四十六年二月(1618)
D、「朱由校與奶媽客氏關係,各種史書有各種演繹。比較靠譜的《甲申朝事小記》記載:「道路傳謂,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寵矣。」這段記錄說明了什麼呢?說天啟皇帝和客氏,他倆之間的關係,相當於《紅樓夢》里賈寶玉和襲人的關係,主僕情人。賈寶玉的第一次「雲雨」不是給了襲人么。那麼,朱由校與奶媽客印月就相當於這種關係、戀母式的一種姐弟戀。」
吐槽:我真想問問你怎麼認定它「比較靠譜」的???作者是親歷者嗎??? 作者的立場絕對公正嗎???「道路傳謂」是什麼意思不明白嗎???
【《甲申朝事小紀》(清)抱陽生,本名王朝,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嘉慶十九年(1814年),抱陽生輯成《甲申朝事小紀》初稿。】
的確是好像很「可靠」的樣子,這算是第一部「穿越小說」吧。
不讀史書太可怕,宮裡的事誰敢說比「劉若愚」清楚?
劉若愚:「夫以乳媼,儼然住宮,自視為聖上八母之一,亦僭妄殊寵極矣。且倏出倏入,人多訝之,道路流傳訛言不一,尚有非臣子之所忍言者,皆不足信也。」《酌中志》
文章實在荒謬,我本以為作者 是個「飄了」的跨界「名人」 ,但沒想到竟然是個「歷史學者」,他的著作:《東林沉浮》好像還挺有名,看到「一段東林史,說盡清流事;聽君一席話,正史正三觀 。」我真的驚呆了,不得不說文章的寫作風格倒是真的很「東林」。
沒關係,反正我早已對歷史界不抱希望了,但是這麼不「嚴謹」的人竟然還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 這真的好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