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於文文、張紹剛在《無限歌謠季》創作的歌曲《無題》?
如題。開個題自問自答一下。當然,也希望在回答中看到其他的感受和分析。
歌詞逐段賞析:
張紹剛老師的歌詞可以說是在非常嚴格的時間邏輯順序下,將實寫的「情景」與虛寫的「情境」融合起來,以營造出一種虛實相間的「回憶」氛圍:在一些地方通過精巧的小細節凸現出一些回憶「全息畫面」的感覺,在另一些地方則不時通過一些概念性、總結性、回顧性的「大詞」來烘托回憶整體上的「抽離/距離感」。當然,於文文的譜曲也幫助加強了這種「抽離感」。這兩種感覺的結合恰恰構成了「回憶」的重要特質。
整首歌歌詞的時間邏輯結構大抵如下:
主歌一:初見、心動、表白、熱戀
副歌一:甜蜜、瞬間、真短、永遠
主歌二:異地、疏遠、掙扎、分手
副歌二:甜蜜、瞬間、真短、永遠
結尾:回憶、愛情、還在、很淡
以下逐段做一些具體的解析:
(1)
張: 那年秋天北京的風很柔軟
你從我身邊走過
看到側面
低垂的眼帘
「初見」:這是一個「標準」的初見。秋季是大學入學/開學的季節,張紹剛老師、多少聽眾、包括筆者個人,或許都有過幾乎相同的「初見」情境。高考結束、高中畢業後的放鬆和懷念、大學學習生活初始的緊張和期待、新城市新環境的陌生和新鮮、以及對「遇見 TA 」的想像,這種混雜著許多感受的獨特心境想必是很多人「一生一次」的青春體驗:「秋天/北京/柔軟」的情景和背後的情境恰恰吻合。而下一句,從「身邊走過」 到「看到側面」,必然伴隨了目光(乃至身體)的轉動,直到定格在「低垂的眼帘」,完成了一次動中有靜的「初見」:前面的「動」還原了初見那一刻的「突然性」——也就是所謂「曾是驚鴻照影來」其中一個「驚」字所要體現的;而後面的「靜」則捕捉了那一刻永恆的「印象感」——「低垂的眼帘」這個細節自動地讓整個畫面放大靜止,於是由動到靜的「撞擊」將這個畫面深刻地印在了記憶中。相信很多人回憶青春,都能找到這樣的「初見」時刻,仔細回想起來或許都能找到歌詞里這種 iPhone 里 Live Photo 的「動而後靜」的感覺。
(2)
張:那年冬天北京的雪飛滿天
你紅紅的臉手很暖
濕濕的發端
白色的雪片
「心動」:這段描寫的應該是張老師曖昧期的心動時刻。秋季入學/開學後,到了北京雪飛滿天的冬天,兩個人已經曖昧得不得了了,但是還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現在的同學們估計聖誕節前該表白的就已經表白了,不過考慮到張老師上大學的年代(90年),曖昧到大雪紛飛也是自然的。「紅紅的臉手很暖」這句的重點在於「手很暖」三個字:怎麼知道手很暖呢?—— 一定是因為碰到/握到了手,才能知道手很暖。這應該是張老師第一次碰到了初戀的手:可能是趁著下雪天冷找了個理由故意碰的,也可能是在看雪的興奮中半偶然地碰的,但接觸的那一瞬間,張老師突然有了「溫度」這個維度的記憶,於是又一張 Live Photo 印到了心裡:「濕濕的發端」、」白白的雪片」,彷彿突然有一股電流擊穿了這麼近的距離,心臟停跳一秒,就要 hold 不住了。相信很多人也在沒表白前的曖昧期里體會過這種差點就 hold 不住的心動瞬間。
(3)
文:今天他好像一直站在路邊
溫和的風若隱若現
斜挎的包
似乎想發言
「表白」:經過了上一次的「電擊」,估計是再也難壓抑表白的衝動了。曖昧了這麼久,雖然已經很自信她對我有感覺,但還是不很自信她會怎麼反應。於是有點手足無措地「一直站在路邊」,欲言又止地"似乎想發言」。心裡一遍不停給自己打氣(「少年不要慫了,開口吧」),又想要等待表白的最佳時機(「再等一下,氛圍會更曖昧/浪漫一些」)——這種青澀和糾結應該就是在第一次表白時尤為典型。再一次,「溫和的風」、「若隱若現」的情景自然地與內心的情境相映襯。
(4)
文:今天雪地上兩人腳印成串
幸福的感覺天旋地轉
一起的兩年
想起來
是陽光燦爛
「熱戀」:初戀的熱戀期中「幸福的感覺」用「天旋地轉」四個字來描寫完全不為過,在一起的時光像是度過了兩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傾向於認為張老師筆下的「天旋地轉」和「陽光燦爛」都是既虛且實的雙關:或許就有這麼一天,或許就是表白後的某一天,燦爛的陽光在積雪上映得有些刺眼,兩個人在一片「雪地」上玩耍,「腳印成串」,累得氣喘吁吁笑得「天旋地轉」——單純、浪漫、歡樂,多麼美好。這個場景被「一起的兩年」這句拉長;或者說,一起的兩年在回憶中「想起來」就像是被壓縮成了「今天」。
(5)
張:你說湖邊的小石子肩並著肩
樹葉間的斑斕好看耀眼
文:他說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只有一瞬間
張:你說在一起的兩年時間真短
好想能一直到永遠
文:他說永遠就是比沒盡頭
還遙遠
「甜蜜」、「瞬間」、「真短」、「永遠」:前兩句呈現的是在一起時不同於上句「天旋地轉」的另一種幸福。「肩並著肩」很顯然既是說石子也是說兩人,大概描述的是一種日常「陪伴」的甜蜜瞬間,是一種「小確幸」。相信很多人會同意,這種「小確幸」背後所代表的一種「伴侶感」,其實相對於熱戀期那種拍電影一般的「情侶感」還是有些不太一樣的,甚至可能是更深層次的。後兩句扎心了:「小確幸」中幸福地簡直讓人忘記時間,一回神就已經兩年了,於是妹紙們十分典型的「不安全感」或「多愁善感」自然就表現出來了,而小哥則是一次又一次地好言安慰、堅定承諾。這一段副歌可以認為是「拋物線的頂點」,既是幸福的高點,又是下墜的起始——這兩者恰是矛盾而又不可分割的,張老師的詞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正是由於太過幸福而使得時間感覺走得太快,才加重了難以留住這種幸福瞬間的惶恐;而說出了自己或許都相信了的「永遠」,體現的是一種在拋物線頂點附近一種豎直高度上的「靜止的假象」(想想跳樓機到頂點的感覺)—— 以為湖邊散步的靜好可以就這麼一天一天地重複下去,沒有盡頭。
(6)
張:那年春天滿街柳絮很壯觀
你在另一座城市
好像很忙
一定也艱難
「異地」:不知道張老師是大二或大三開始的初戀,還是找了個學姐之類的,somehow 談了兩年後依稀就畢業開始異地了。張老師貌似一直在北京,應該是妹紙離開了北京,到了另一個城市工作或讀研。不管怎樣,進入社會、或是到了另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學習生活的壓力,「好像」很忙,「一定」也艱難。「好像」和「一定」兩個猜測語氣的詞語,體現的是所有異地情侶都難免的隔閡感。這種隔閡感在對方「忙」和「艱難」時會尤為嚴重:一方情緒本來就沒有那麼好了,而另一方干著急卻也很難幫上忙、甚至會給對方產生進一步的壓力。順帶說一句,「柳絮」是典型的「感時傷懷」、「離思念想」的意象,加上「壯觀」二字非常準確:剛異地時的思念之情,恰如滿天的柳絮,鋪天蓋地。
(7)
張:那年夏天像南方陰雨綿綿
你的信越來越少
新的生活
好像已出現
「疏遠」:從隔閡慢慢到了疏遠,心中是江南梅雨的憋悶感,「陰雨綿綿」、難以發泄。「新的生活,好像已出現」再次扎心:意識到這一點的那一刻,或許在張老師(以及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又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
(8)
文:今天打開終於來了的信件
除了忙就只語片言
不停地問
何時再見面
「掙扎」:前兩句接著上文繼續加強雙向的「隔閡」和「疏遠」,但到後兩句插入的「掙扎」既矛盾而又真實。「不停地問,何時再見面」 透出了「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無奈感。
(9)
文:今天窗外陽光特別的燦爛
信寫的越來越簡單
只是牽掛
沒有說再見
「分手」:這一句大概描寫的就是所謂的「無疾而終」。第一句寫景尤其好,陰雨已過,陽光又重新「特別的燦爛」了——停止了內心的掙扎,一切都開始變得淡了,也就逐漸可以接受了。當然,還懷有善意的牽掛,但是已經「沒有說再見」(對照上段的「何時再見面」):新的生活,都 move on 吧。
(10)
張:你說湖邊的小石子肩並著肩
樹葉間的斑斕好看耀眼
文:他說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只有一瞬間
張:你說在一起的兩年時間真短
好想能一直到永遠
文:他說永遠就是比沒盡頭
還遙遠
這裡副歌的重複,就像是無疾而終後的回首:哦,我們曾經一同走過這麼些年,那些幸福和美好彷彿還在昨天。同時地,「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其中滋味,自己體會。
(11)
張: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剩下藏在角落的牽絆
文:如果再過很多很多年
曾經的愛情藏在從前
合:無論多久仍然還在
哪怕很淡 很淡
「回憶」、「愛情」、「還在」、「很淡」:「分手信」中最後的「牽掛」氣若遊絲卻連綿不絕,被藏在回憶的一個角落中很長很長時間都沒有觸碰,可能已然變得都模糊了。然而當張老師再次找到了這塊回憶的「化石」,仔細一看,整首歌前面描寫的大曆程和小細節就都出來了——無疑,這就是曾經的愛情。沒什麼需要遮掩的,這原原本本就是屬於「我」的青春和愛情,「無論多久仍然還在」,「哪怕很淡、很淡」。最後這一段可以當作是從前面回憶的「冥想盆」中抽身而出後的感嘆:給出了「現狀是回憶」、「定性是愛情」、「期限是永遠」、「程度是很淡」的總結。最後一段前四句拉開的長時段和最後兩句「無論多久」的結尾,呼應了上文副歌中的那句「他說永遠就是比沒盡頭、還遙遠」——這一塊回憶的化石,或許也應該算是一種「永遠」吧。
歌詞很有意境,幾年感情的變遷都在歌詞里,感覺張紹剛寫詞挺好的。不過感覺旋律差了那麼一點意思,低了?或者是其他原因,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個人感覺哈
推薦閱讀: